70多年前,貴陽市民自掏腰包修建了河濱公園!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為盾,

虎視牂牁,鷹瞵萬峰,解讀歷史。

1941年7月,國民政府升格貴陽縣為貴陽市,軍政部長何應欽四弟何輯五首任市長。何到職後,率先做了兩件事,一是建立新社區,解決房荒。二是開闢城區道路,解決交通。原因是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大批難民從抗戰前線湧入貴陽,城區人口陡增三倍。其次,貴陽迭遭日機轟炸,發生大火,房屋損毀嚴重。新社區選址大南門外西南方荒蕪的南明河河套一帶,面積400餘畝,採用西方住宅區建設模式,修建供水碼頭,解決飲水,期許全部“現代化(何輯五原語)”。同時,作為南明住宅區的延伸項目,於對岸開闢河濱公園。

70多年前,貴陽市民自掏腰包修建了河濱公園!


1944年河濱公園平面示意圖

河濱公園位於南明河北岸,舊名“驛馬坡”,因西側歷史悠久的“驛馬道”(貴惠路)而得名,坡上零星散佈荒墳野冢。據何應欽回憶,其就讀貴州陸軍小學堂時,學校經常在此舉行野外訓練,以磨鍊學生意志。首任市長修建公園的初衷,據其回憶,現代社區“無不注意居民遊樂設備,居民辛苦一日後,有散步及放鬆疲乏身心的機會”,以“平衡他們的精神和體力”。選擇“驛馬坡”,其一是因毗鄰南明住宅區,山環水繞,風景宜人。其二,整個“驛馬坡”兩百餘畝,幾乎全為公荒,私人土地僅佔十分之二,故與百姓利益“幾無衝突”,市民對此“鹹樂觀其成”。筆者猜測,何輯五曾經就讀南明中學和講武學校,均位於這一帶,故或許還有念舊情結。據何輯五在《貴州政壇憶往》一書回憶,“河濱公園”名稱是其以市長身份擬定的,但在公園建設之前,曾請託工務局製作模型公開,徵詢市民意見。設計方案最終經貴州省府核定,但省府經費“甚為支絀”,貴陽市府亦然,故公園的修建不曾動用公幣,而是由市民“樂捐建設之”。換句話說,河濱公園是貴陽市民自掏腰包捐錢捐地修建的。

70多年前,貴陽市民自掏腰包修建了河濱公園!

民國河濱公園前門

河濱公園於1942年春開工建設,設出入門三個。前門位於湘黔大道,對面即是王伯群南遷貴陽的大夏大學(借用陸軍小學、講武學校原址)。後門位於新橋附近,其側為“國立貴州戰時中學”(今實驗中學)。偏門則開在貴惠路上。公園內鋪設三合土遊道,交織通連,交匯處建有幾個圓形花壇,以供市民散步遊覽。南麓坡腳河邊,因垂柳依依,故名“楊柳灣”。南明河水清如鏡,佳山好水,故在河內設游泳池,“凡跳水板、更衣室、曬衣臺等無不具備”,旨在提倡市民游泳運動。每到夏季,游泳者“接踵而至”,市民視之為鍛鍊身心與練習游泳技術之最佳去處。

70多年前,貴陽市民自掏腰包修建了河濱公園!

民國河濱公園南亭

公園坡頭建兩亭,稱“南亭”和“北亭”。南亭為六柱圓頂,頂鋪茅草,又名“草亭”。“北亭”更為簡陋,為一涼棚。兩亭之間,建有禮堂,門廳四根羅馬圓柱,大氣盡顯,取名“河濱堂”,猜測為市府出資。“河濱堂”經常舉辦各種活動和典禮,也是公園管理處所在地。管理主任林碧松,原系南京“首都飯店”大堂經理,與時任國府監察委員何輯五在南京便結識。何輯五任貴陽市長之前,曾發起組織貴州企業公司,出任董事長,經常安排其赴滇購買進口玻璃回黔銷售(興義泥凼何氏老宅還保留一塊洋玻璃,疑與此有關)。何輯五貴陽發跡後,林碧松得任河濱公園管理處主任,兼管花溪公園(時稱中正公園)事務。

70多年前,貴陽市民自掏腰包修建了河濱公園!

何輯五題“合謀開展”茶杯

根據《河濱公園合作堂記》碑刻,1943年2月,何輯五在河濱公園“撥地一區”,由全市各合作組織捐資興建“合作堂”,以供市民遊憩,“堂內陳列合作組織之產品圖表,俾市民於遊覽之中,增進其對合作事業之興趣”。無獨有偶,筆者2013年曾經徵集到一個茶杯(現藏何應欽故居陳列館),杯身燒製“合謀開展”四字,落款“巳月佳日,輯五”。此前筆者一直不解其意,現在看來,應為“合作堂”落成紀念之物。

70多年前,貴陽市民自掏腰包修建了河濱公園!

張石麒先生光復記功碑

河濱公園最重要的人文景觀是1944年秋修建的“張石麒先生光復記功碑”,碑高2米,寬1米,由貴州同盟會的發起者“平剛拜題”。張百麟,字石麒,貴州辛亥光復之元勳,當局於河濱公園為其記功樹碑,原因是“名更甚者”的另外兩位已經“佔據要津”。1935年,為紀念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逝世十週年,貴州省府將“夢草池公園”改名“中山公園”,其後道路得名“公園路”,沿用至今。1939年,軍政部長何應欽蒞臨花溪視察,見河水沿岸景色秀麗,建議省主席吳鼎昌建“中正公園”,以彰“領袖之風采”。而按照何市長的回憶,為張百麟立“記功碑”,能讓“市民在欣賞風景之餘,不忘其獲得自由之由來”。

70多年前,貴陽市民自掏腰包修建了河濱公園!

任可澄贈何輯五行書聯

早在“乙亥(1935)”年,何輯五曾經以蔣介石特派員身份回黔,秘密監視搖擺不定的王家烈、毛光翔當局。貴州著名的政治人物、曾經擔任貴州省長的任可澄贈其七言行書,集杜甫《寄柏學士林居》《季夏送鄉弟韶陪黃門從叔朝謁》兩首詩之末句,聯雲:“各使蒼生有環堵,早聞黃閣畫雄麟”。“黃閣”指相府,“畫雄麟”即務虛不實,杜甫原語“畫麒麟”。“環堵”指陋室破屋。換成白話,就是指責當局不幹正事,不管老百姓死活,有向何輯五埋怨告狀之嫌。

70多年前,貴陽市民自掏腰包修建了河濱公園!

(何輯五晚年留影)

  • 數年後,何輯五上任市長,為官一任,能夠謹記前言,關注蒼生之安居,能夠建社區、闢公園以解貴陽市民“環堵之室”,當屬難得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