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易俗深入人心 砥礪前行清風徐來

移風易俗深入人心 砥礪前行清風徐來
移風易俗深入人心 砥礪前行清風徐來

貴州大力推進殯葬改革發展

移風易俗深入人心 砥礪前行清風徐來

移風易俗深入人心 砥礪前行清風徐來

2016年省民政廳舉辦節地生態安葬活動

網上祭英烈獻花接力、代祭志願服務、觀看《紀念抗疫犧牲的英雄》短片……今年清明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省各地紛紛創新開展文明祭掃活動,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點贊。

“煙火味”越來越淡、“文化味”越來越濃,這不只是今年貴州清明節才有的景象,而是全力推進殯葬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的一個縮影。

殯葬改革是破千年舊俗、樹一代新風的社會改革,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慎終追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千百代人的傳承,使以“孝道”為中心的殯葬禮儀根深蒂固。

殯葬改革,既要移風易俗改變“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又要顧及尋根問祖的民族傳統情懷。多年來,如何“破”與“立”,一直是擺在貴州殯葬改革前行路上的“大石頭”。

從新中國成立後開始探索,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火葬場興起,再到近年來全面推進……經過幾十年的不斷努力,貴州殯葬改革已經從小到大、由點及面,逐步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政牽頭、部門協作、群眾參與”的穩定工作格局,全省火化區域陸續拓展,火化率穩步提高,殯葬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殯儀服務條件和管理水平節節攀升,殯葬改革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在全社會形成了文明節儉辦喪的新風尚。

移風易俗深入人心 砥礪前行清風徐來

寶福山公墓

歷程:從“原地轉”到“硬核”推,步履艱難卻鏗鏘

1958年,貴州便開始探索殯葬改革。當時的貴陽市、普安縣、綏陽縣、獨山縣等地分別開展了平整墳堡、動員群眾由淺埋到深埋的改革探索。

由於長期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的落後地區,受交通閉塞、觀念守舊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人的思想相對保守,傳統“土葬”思想相對頑固。因此,改革基本是原地踏步。

隨著不斷摸索前進,到了1985年,全省有了11家殯儀館,但遺體運輸車輛嚴重不足,治喪條件十分簡陋,火化量和火化率不高、群眾支持殯葬改革積極性不高、牴觸情緒普遍較重,殯葬改革方向和範圍不明確等問題突出。

1985年2月,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根據文件精神,省政府於當年5月制定出臺了《貴州省殯葬管理實施辦法》,明確和擴大了貴州省殯葬改革範圍,劃定30個縣(市、區)為火葬實行區域。將火葬明確為殯葬改革的主要抓手和目標,同步實施公墓安葬,在景區、文物保護區、水源保護區等地實施“禁葬”和搬遷墳墓等工作,並明確尊重少數民族喪葬風俗和國家職工喪葬的具體措施。將新建火葬設施和殯儀館的費用列入市、縣基本建設計劃,改善了貴州殯葬基礎設施建設長期投入不足的現狀。

儘管當時殯葬改革取得了突破,但是受經濟總量小、思想觀念落後、殯葬公共服務投入和供給不足等因素的制約,全省殯葬改革發展步伐依舊十分緩慢。

步履艱難,依舊鏗鏘——

2002年4月,《貴州省殯葬管理條例》正式實施;

2006年9月,省民政廳下發《關於開展區域殯儀服務設施設置規劃工作的指導意見》,對殯儀館、殯儀服務站、公墓等規劃設置、規模控制等方面進行了具體指導,全省殯儀服務設施建設逐步駛入快車道;

2011年,省民政廳編制並印發《貴州省2011—2020年公墓建設規劃》,按照堅持節約土地、因地制宜和生態環保的原則,對到2020年為止的全省經營性公墓和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作出了具體規劃;2012年3月,省政府頒佈實施了《關於推進殯葬改革的實施意見》,同年對《貴州省殯葬管理條例》進行第二次修正;

2013年,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對黨員、幹部治喪、安葬、祭掃等行為進一步作出規範,對發揮黨員幹部模範帶頭作用,扭轉喪葬陋俗、攀比浪費等不良風氣,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和支持殯葬改革,樹立了良好形象;

2014年6月,第四次全省殯葬工作會議在貴陽市召開,認真總結當時全省殯葬改革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績和優秀經驗,研究分析貴州殯葬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情況,進一步明確了各級各部門的工作任務;

2017年11月,隨著貴州生態文明建設的縱深推進和殯葬改革不斷深化,貴州省對《貴州省殯葬管理條例》進行了第四次修訂,修訂後的條例更加符合貴州省基本省情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

……

一系列“硬核”舉措,不斷推動著貴州殯葬改革向前發展。

發展:從科學“破”到精準“立”,多措並舉促前行

2017年,民政部啟動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工作,貴陽市、福泉市、甕安縣作為試點地區先試先行,各有側重地開展殯葬改革工作,形成以點帶面的良好工作格局。

改革殯葬禮俗要把握“破”與“立”的關係,正確詮釋和傳承殯葬傳統禮俗文化中的合理內核,完善喪葬禮俗規範標準,培育現代科學、文明節儉的喪葬禮俗。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帶領下,全省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始終圍繞“殯葬改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條主線,不動搖、不氣餒、不停步,科學“破”、精準“立”,多措並舉帶動移風易俗,推動改革不斷向前發展。

強化殯葬改革政策宣傳。為提升群眾對殯葬改革政策的知曉度,全省各地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宣傳力度。抽調機關幹部進村入戶宣講殯葬政策法規和殯葬改革的作用和意義,讓宣傳的觸角延伸到每一個村組、每一個社區、每一個家庭。採取發放宣傳資料、在地方的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上開展宣傳等多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提升群眾獲知殯葬改革政策法規的渠道。充分發揮殯葬服務單位主陣地作用,通過開展“殯葬機構開放日”宣傳、張榜公示殯葬政策法規和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等方式,潛移默化提升治喪群眾的殯葬改革意識。

狠抓殯葬領域問題治理。根據民政部有關殯葬領域問題整治工作部署,省民政廳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林業局等部門,多次開展了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活動。各地各部門按照“抓重點、分緩急、促整改、提質量”的工作原則,合力整治違規亂建公墓、違規銷售超標準墓穴、天價墓、活人墓,炒買炒賣墓穴或骨灰格位等問題,強化殯葬服務、中介服務和喪葬用品市場監管,遏制公墓企業暴利行為,整肅殯葬服務市場秩序,嚴格落實監管執法責任,推動建立殯葬管理長效機制,促進殯葬行業健康發展。

加強殯葬行業隊伍建設。為確保殯葬改革有力推進,各地均成立了殯葬管理所或殯葬管理執法隊。2017年,我省推行綜合執法改革,部分地方將殯葬執法工作納入綜合執法的範疇進行試點,在整治佔道治喪、加強殯葬服務行業監管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對殯葬從業人員的培訓方面,在民政部的支持下,我省在貴陽市殯儀服務中心建立了省級殯葬職業技能鑑定站,開展殯葬行業技能培訓鑑定工作,推動從業人員的專業化、職業化水平不斷提升。

大力推動殯葬移風易俗。抓住春節和清明等關鍵時間節點,積極營造文明祭祀的良好社會氛圍。全省各地通過積極開展“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推行錯峰祭掃、互聯網+祭掃等舉措,引導群眾自覺減少傳統燃燒香燭紙錢、鳴放煙火爆竹的祭掃方式。將文明節儉辦喪事納入村規民約中,樹立文明殯葬新風尚。同時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宗教協會在群眾辦理喪事活動中的重要引導作用,引導群眾摒棄喪葬陋俗,接受火化和節儉辦喪,積極營造殯葬移風易俗的新風尚。

充分發揮行業自律作用。

貴州省殯葬協會自1994年成立以來,圍繞全省殯葬改革發展大局,做出了許多積極貢獻,促進行業自律和行業規範,提升殯葬服務水平,形成了全省各級殯葬社會組織工作的新格局。通過規範管理、獎懲並舉,各地殯葬協會引導殯葬服務單位在殯葬改革中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推動殯葬改革和管理社會化,促進改革在基層的落實,對社會和諧穩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成效:從“煙火味”到“文化味”,文明新風撲面來

改革之路艱難,成績來之不易。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全省各地各級各部門圍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殯葬事業當中,輻射到殯葬活動各環節和殯葬改革發展全過程,取得了良好成效,全社會形成了文明節儉葬禮新風尚。

火化改革穩步推進。截至2020年初,全省火化區域覆蓋67個縣(市、區),761個鄉鎮,6845個村,其中:36個縣(市、區)實現全域火化,31個縣(市、區)在黨員幹部、縣城中心城區和部分重點鄉鎮推行火化。2019年,全省火化率由2000年底的7.1%提高到47.48%(全國平均值50.5%)。

治喪安葬逐步規範。隨著殯葬改革逐步向縱深發展,各地從單純關注火化改革,發展到火化與骨灰處理並行、火葬與土葬改革並重,骨灰處理日益多樣化、生態化的新階段,與此同時群眾更加註重治喪環境的優化提升。截至2020年初,全省共建有65家殯儀館和65家殯儀服務中心;79個經營性公墓,28個城市公益性公墓和5750個農村公益性公墓,初步實現火化區域集中治喪、安葬全覆蓋。

惠民政策不斷拓展。從2011年起,各地陸續出臺惠民殯葬政策,著力推進基本殯葬服務均等化,不斷完善殯葬保障體系。通過合理界定政府兜底基本殯葬服務和市場選擇性殯葬服務範圍,適時拓展惠民殯葬範疇。免除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對象、城市“三無”人員、重點優撫對象等城鄉困難群體的基本殯葬費用。2019年,全省惠民殯葬支出1.12億元,惠及8.76萬人。

生態安葬循序漸進。各地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民政部等9部委《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精神,按照綠色環保要求,陸續建設節地生態安葬設施,積極推行樹葬、花葬、草坪葬、海葬和深埋、拋撒等不佔或少佔土地的多樣化節地生態安葬方式,最大限度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截至目前,全省建成樹葬區31個,花葬區27個。通過實施獎補政策、舉辦公益示範活動,鼓勵引導群眾選擇樹葬、花葬、草坪葬、海葬和深埋、拋撒等不佔或少佔土地的安葬方式。2019年,全省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支出424.33萬元,惠及4279人。

如今,在殯葬改革發展的不斷推進下,全省各地紛紛倡導文明祭祀和“綠色殯葬”,昔日的濃濃“煙火味”逐漸變成了“文化味”。貴州大地,文明新風正撲面而來。

省民政廳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我省將持續深入推進殯葬改革,力爭到“十四五”期間,全省火化率、節地生態安葬率達到乃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大力推進農村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切實滿足農村群眾集中治喪、集中火化、集中安葬的需求,順利推進農村殯葬改革。加大惠民殯葬力度,切實減輕群眾喪葬負擔,同時指導各地建立基本殯葬服務體系,不斷增加惠民殯葬的優惠項目,拓寬惠民殯葬覆蓋範圍,將惠民殯葬所需資金納入地方財政預算,逐步實現基本殯葬服務的普惠性和均等化。

【一線觀察】

貴陽市:惠民殯葬廣覆蓋

2011年,貴陽市印發《關於小河區、花溪區及一市三縣開展城鄉亡故居民免除殯葬基本服務費試點方案的通知》,在花溪區、小河區、清鎮市、修文縣、息烽縣、開陽縣開展試點,對具備以上戶籍地的城鄉亡故居民均予以4項殯葬基本服務費免除。

2013年,貴陽市委、市政府將惠民殯葬納入“實事”,對全市亡故居民免除四項基本殯葬服務費,逐步實現了惠民殯葬全覆蓋,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

2017年,在此基礎上,貴陽市再次對惠民殯葬政策進行了“提標擴面”,免除五項殯葬服務費用1322元,還增加了節地生態安葬補貼,並將減免的惠民資金列入財政年度預算。經過此次提高惠民標準,增加惠民項目,單個惠民金額最高可達5322元。截至目前,共計投入資金達1.27億元。

2020年,以入選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優秀案例城市為契機,貴陽市持續實施惠民殯葬措施,建成平價墓位5000個(墓位均價1.5萬以內),全力在殯葬設施建設、殯葬監管執法、惠民政策宣傳等方面下功夫,實現“殯”和“葬”的基本服務全覆蓋,切實讓生者安心、逝者安息。

黔南州:“4321”工程推動改革前行

近年來,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黔南州因地制宜,舉全州之力實施“4321”工程,確保全州節地生態安葬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實效。

“4321”工程即:四改三建二強一樹。四改:改分散無序治喪為集中規範治喪、改遺體傳統安葬為火化後節地安葬、改亂埋亂葬為集中公墓安葬、改封建迷信陳規陋習為弘揚厚養薄葬文明新風;三建:建火化設施、建生態公墓、建殯儀服務場所;二強: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強化殯葬改革推進保障措施;一樹:移風易俗,樹低碳環保鄉風文明。

通過加大投入,完善基本殯儀服務設施,提供便民利民服務,黔南州殯葬改革在助力脫貧攻堅、助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短短8年時間裡,從過去只有都勻市實施城區局部火化到目前12縣市全部實現“集中治喪、遺體火化、生態安葬”三位一體目標,切實穩妥推進民族地區殯葬改革工作步伐,全力服務民族地區創新發展先行示範區建設。目前,福泉、甕安實現“三位一體”殯葬改革全覆蓋,城鄉集中治喪率、火化率、集中安葬率3項指標均達100%。

黔西南州:創新宣傳氛圍濃

為深入落實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惠民殯葬政策,助力脫貧攻堅,按照安置點群眾享受當地殯葬惠民政策的相關工作要求,黔西南州各縣(市、新區)加大對安置點群眾惠民殯葬政策宣傳、落實力度,制定、完善細化易地搬遷群眾惠民殯葬各項政策措施,大力推進搬遷點惠民殯葬政策的全面實行。

打造殯葬改革宣傳文化創新,黔西南州組織殯葬服務企業一線職工參演拍攝了全省首部殯葬改革微電影《走出老凼子》,創新開展殯葬改革工作宣傳,該片在中國夢·脫貧攻堅影像盛典微電影參評中獲劇情類一等獎。

同時,該州大力宣傳殯葬工作一線工作人員先進事蹟,弘揚殯葬改革工作正能量。先後通過各級媒體大力宣傳報道“中國好人張恩隆”“全國殯葬先進工作者岑帥”等十多個殯葬一線工作人員先進事蹟,讓全社會對殯葬工作和殯葬行業職工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為殯葬改革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

2019年以來,通過不斷宣傳和抓政策落實,取得良好成效,共有171戶搬遷群眾享受惠民殯葬政策,共減免金額33.08萬元,有效減輕了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治喪負擔

來源:貴州日報

移風易俗深入人心 砥礪前行清風徐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