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 | 封建皇權下的一個特殊群體


太監 | 封建皇權下的一個特殊群體

宦官,是古代皇權制度下的產物。根據字面上的解釋,宦官是指經過閹割,失去正常性能力後進入皇宮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男性官員。

宦官的來源有很多,有因為犯罪而被罰做宮奴的,有外邦進貢的,也有自願入宮為奴的。

太監 | 封建皇權下的一個特殊群體

宦官制度並非只是古代中國才有,在世界其他國家也是存在的。最多的記錄來自於公元前21世界蘇美爾人城市的“拉加什(Lagash)”。

宦官作為皇權統治制度下的一個群體,其功能並不僅僅是侍奉皇族,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他們很多時候也會以一種國家官員的身份出現,這也是歷史上出現幾次大的宦官專政的原因之一。

宦官制度起源於先秦時期,《詩經》、《周禮》、《禮記》中均有關於宦官的記載。對於宦官最早出現的時間,有兩種觀點。

太監 | 封建皇權下的一個特殊群體

一種的是,“閹以為奴始於商紂”。殷商末代君主帝辛,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商紂王,為人荒淫無道,在皇宮內大蓄美女供其玩樂。

美女多了,自然就需要更多的人伺候。但是紂王很擔心那些僕役給他戴綠帽子。這個時候,一個叫費仲的出了一個損招,直接把宮人給閹割了,把近衛趕出宮。紂王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並且下令四方諸侯進貢閹奴,還把那些戰俘通通閹割充作宮奴。

太監 | 封建皇權下的一個特殊群體

另一種說法則是,“閹以為奴始於周”。武王伐紂成功後,殷商的統治被推翻。起事之初,關於商紂的罪責就有“淫邪”,進而指責整個殷商都有“酗酒、濫交”的風氣(這是要進行基因追責了)。所以在周朝建立後,為了根除這種不良習氣,將一部分俘虜和殷商的青壯子弟閹割,充作宮奴。

宦官真正始於何時,現在是無法考證了。我們今天把宦官統統叫做“太監”。其實,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宦官都能被稱作太監。

太監 | 封建皇權下的一個特殊群體

宦官被稱作太監,是隋唐以後的事。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書省,以宦官充作太監、少監。也就是說,只有那些有權勢地位的宦官才能被稱作“太監”。到了明代,宦官的權柄日重,人們就把所有的宦官稱為“太監”,太監也就成了所有宦官的代名詞。

宦官作為一種刑餘之人,身體上的缺陷和異於常人,使得這個群體大多數時候是被其他人唾棄的。可能連他們自己的內心,也是自卑的。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下的太監,心裡也很容易發生扭曲。

太監 | 封建皇權下的一個特殊群體

古代人對於後代子孫和家族尤其看重,子孫後代的未來福祉、家族繁榮昌盛也是他們奮鬥的重要目標。而太監作為“無根”之人,後代是與他們無關了。所以,很多很多太監對於身後事基本上絕望了,不再試圖去追求身後名。

那他們還可以去追求什麼呢?只要那沉甸甸的黃金了。所以,太監大多數是貪財的。那些專權弄事的太監,最終目的還是那萬貫家財,很少有專權的太監會想著當皇帝。這也是古代帝王願意寵信太監,將權力下放給他們的一個原因。

太監 | 封建皇權下的一個特殊群體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太監都是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的。歷史上,也出現過許多青史留名的太監。我們最熟悉應該是三寶太監—鄭和,明朝永樂年間的大太監。

鄭和七次率領船隊遠赴西洋,將中國文化傳播世界。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壯舉,鄭和也成為被歷史銘記的人。還有發明造紙術的蔡倫,也是一個為中國文化做出重大貢獻的人。

太監 | 封建皇權下的一個特殊群體

宦官,是舊時皇權至上的產物。那些閹割之人,無論是自願,還是被迫,都是一群可憐之人,被剝奪了生命健康權的人。他們中間很多人犯下了許多罪孽,也有不甘被命運擺佈,奮鬥不息的人。

有時候,命運的確是不公平的。但是,面對不公平的命運,能夠不屈服,頑強奮鬥的人更值得大家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