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權是如何一步步集中到皇帝手中的?經歷兩千多年,直到他的出現

“世家”一詞本義來源“王侯開國,子孫世襲”。《孟子·滕文公下》:“仲子,齊之世家也。”最初,是指跟著君主打江山的一群王侯后人,這自然就會在權力的分配上,互不相讓。

當然,“世家”在後來泛指門第高貴,世代沿襲的大家族。在幾千年的王朝時代,世家的力量,有時可以左右王朝的命運,自然,皇權和他們的角力也從沒停止過。

皇權是如何一步步集中到皇帝手中的?經歷兩千多年,直到他的出現

其實,最早的世家,得感謝周朝天子的一路封侯。春秋時期,出現了晉國六卿,趙氏、韓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其中,韓趙魏最終打敗智氏,晉被韓、趙、魏三家分了,入選《史記》世家之列。之後,嬴政一統天下,就開始加強中央集權。

若要論那時的世家,李斯和蒙恬所代表的兩大家族自然上榜,但他們都是“外來人口”。本地人是王翦所代表的王家,當時被嬴政尊為太師。還有一個馮家,馮去疾曾為右丞相,這兩個家族的勢力,其實都在李家之上。當然,他們在嬴政在位時,都還算太平。胡亥一上位,這四家都基本沒落了。不是胡亥真心想整他們,而是身邊的趙高,為了專權,借皇帝之手,除去了勁敵。

所以,不要以為,世家真的就是“世世代代”。嬴政收拾了六國,也基本將一些舊的世家都給收拾得乾淨了。後來,劉邦建立的西漢,期間出現的隴西李家,確切來說,應該是從秦開始發跡。先是李信很得嬴政信任,再到後來的李廣、李敢、李陵,成了歷史上著名的武將世家。

皇權是如何一步步集中到皇帝手中的?經歷兩千多年,直到他的出現

當然,建立唐朝的李家,也是這個士家的後人。他們為何可以保持“活力”?原因不難得出,當時的大環境需要武將,且官員選拔都是舉薦制。而這些大家族,通過聯姻的方式,將他們都綁在了一起。所以,在和皇權的“鬥爭”中,除非有嚴重的政治動盪,否則大家都會安好。

也正是從唐朝開始,皇家想擺脫世家對皇帝的“影響”,就出現了科舉制。當然,科舉制的真正開創年代,還一直有爭議,有說是隋朝。但不可否定的是,科舉制在唐朝得到了完善。由此,從官員的選拔上,皇帝可以選用自己喜歡的人,使得他們都成了“天子門生”,自然會站在皇帝一邊,進而削弱了士族在朝堂的發言權,限制了他們對國事的“指指點點”。

當然,世家肯定要反擊。於是,從唐朝開始,朝廷就出現了一個有趣現象——“黨爭”。其實,不要想當然這就是簡單的派系抱團,他們背後的力量,就是王公貴族和布衣。雖然,很多時候,他們的權鬥都影響了國家的命運,但皇帝依舊是在看戲。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擁有更多的統治權。不過,到了乾隆執政時期,基本就停止了。

皇權是如何一步步集中到皇帝手中的?經歷兩千多年,直到他的出現

可以說,從嬴政時期就開始了權力向皇權集中,而以後的朝代更是強化皇權,但當時,大多是從朝廷的機構設置上來達到權力集中,效果是時好時壞。

之後,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對此有所認識,宰相這個職位分權嚴重,便將其給廢除了。但後來的內閣制,卻還是搶到了權力。於是,士族和布衣族重新開始爭奪這個職位。但是,不管這樣,皇帝都不會選擇孤軍奮戰,而是尋找能利用之人。最終,在皇帝感到無力的時候,宦官成了他們的最佳選擇。比如:明朝時期的東林黨人與魏忠賢等官宦的權鬥。

到了清朝時期,雖是沿襲了明朝的官僚結構設置,但是,康熙皇帝卻看得很是清楚,只有自己掌握了國家的“秘密”,才能真正握住這個大權。於是,就有了南書房,管你是貴戚還是平民,只要入了康熙的眼,就是重臣。到了雍正時期,則是軍機處。雖然,皇權很是集中,但是,大家還是要爭位。所以,那時的“派鬥”,就是滿族貴族和漢族的讀書人。

皇權是如何一步步集中到皇帝手中的?經歷兩千多年,直到他的出現

於是,乾隆不願意了。

其實,從康熙開始,清代就開啟了駭人的“文字獄”,一種說法是打壓漢文化,有其存在的道理,但統治者的任何一個舉動,都始終離不開“統治”二字。當時,除了消滅民間的“反清”論調,更多的則是剷除潛在的政治敵人。

所以,到了乾隆時期,先是將“派鬥”瓦解,同時,將“文字獄”推向極點,致使不少讀書人含怨而死。在這期間,遭受牽連的大家族太多,如:長洲申氏、太倉王氏、海寧陳氏、查氏等。之所以如此,主要在於皇帝害怕這些世家的力量集結,只得靠如此手段先將其掐滅。

估計是太多王朝的覆滅,讓他們害怕看到一個大家族的興隆。即使被傳為美談的“杯酒釋兵權”也是以皇帝的武力作為後盾,並非哥們義氣的結果。為此,有人將中國古代士族和國外同期的貴族相比,覺得很是類似。其實,如果是周朝的士族,倒是可以一比,後來的卻是無法相比的。

試想,國外的貴族可以自己養兵,中國可以嗎?連藩王都不能領兵,何況是世家呢?

皇權是如何一步步集中到皇帝手中的?經歷兩千多年,直到他的出現

可見,中國的王朝君主們,從思想上、制度上、“法治”上,一步步實現了真正的專政。

參考資料:

【《孟子·滕文公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紀一》、《清代的中央首輔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