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是古錢幣是流通錢嘛?哪個朝代的?

愛鬧的左小妖同學


從圖片上提供的錢幣來看,一共是一十五枚古錢幣,一枚唐朝錢幣,一枚明朝錢幣,還有一枚字跡太糊,看不清楚,現在按照圖片中錢幣的順序,從左到右從上至下來簡單說一下每枚錢幣。

第一枚,開元通寶,是唐朝開國鑄幣,終唐一朝,以至後來的後唐,南唐都有鑄造,所謂開元是指開國,開闢新紀元之意,並非唐玄宗那個開元,此錢幣開創確立了“通寶”錢制,錢幣的重量和形制成為以後歷代推崇的榜樣,錢文為初唐三大書法家之一的歐陽詢所書,基本為隸文書體。

第二枚,熙寧元寶(真體),和第十二枚一起配對成“對錢”,這是宋錢的一大特色,小平錢,是宋神宗年間所鑄,存世量較多,價格不高,但在讀史的人眼中有收藏價值。

第三枚,聖宋元寶為北宋宋徽宗所鑄,有篆行成對,圖片為行書。

第四枚,皇宋通寶,北宋年間所鑄國號錢,真篆成對,九疊篆及折二型極其罕見,和第九枚一起組成“對錢”。

第五枚,崇禎通寶為明朝崇禎年間所鑄,從歷史角度來看,崇禎錢數量巨大,品種繁多。

第六枚,景德元寶,鑄於北宋宋真宗時期,有銅鐵兩種,書體為真書,德字省略一橫。

第七枚,嘉佑元寶,是年號錢,鑄造於北宋宋仁宗時期,小平平,真篆成對,和第十五枚一樣,都是鑄於宋仁宗時期,都是真篆成對,只是一個是嘉佑通寶,一個是嘉佑元寶。

第八枚,第十枚,第十一枚這三枚都是天聖元寶,鑄造於北宋宋仁宗時期,為年號錢,有真篆兩種書體,也是對錢。

第十三枚,紹聖元寶為北宋宋哲宗時期所鑄,出土與傳世較多,篆行成對,圖片為行書。

第十四枚,治平元寶,為北宋宋英宗時期所鑄,宋英宗在位僅三年,所以治平元寶發行量較少,有真篆成對,圖片為真書。

十五枚錢幣全部略介紹完畢,其特徵為全是小平錢,除了崇禎通寶價格略高外,其餘的錢幣在市場上並不高,留在手上收藏較為合適,這些錢幣,從某種角度來說,都是歷史的見證,經濟價值不高但歷史價值較高。


天風書蟲


這些銅錢中,左下角那枚很有故事;只要不是直接從墳墓上或墓中取的,就不算是陰陽錢。

從這些錢幣都刻滿歲月痕跡,都是真品,都是當年的流通幣,目前價格都不高。除了崇禎那枚,其他都是宋朝的銅錢。這些錢幣磨損程度過大,也就是說品相不好,加之宋朝的錢幣存量較大,價格在二三十元一枚。其中天聖元寶就是最近熱播的《清平樂》中宋仁宗趙禎繼位時發行的錢幣,是有個有故事的錢幣。

1022年宋真宗駕崩後, 趙禎即位時只有13歲, 便由皇太后劉娥垂簾聽政,年號"天聖"。於是在造錢時就用了特殊的“天”字,拆開就是"二人聖", 意為兩個聖人共同執政。也有人說用這個怪異的“天”字,是因為當時有些大臣對此不滿意,但不畏懼皇太后的威勢,於是在寫這個“天”字時,像“夭”和“滅”, 天聖十年(1032年),宮中著了大火,燒了八個大殿,於是民間流傳“女‘夭’(妖)作怪, 是為‘天’譴”, 皇太后聽了傳言後,第二年改了年號為“明道”。《清平樂》播出後,大家瞭解了這段歷史,不知道這個錢的價格會不會漲起來。

墓地放的錢叫陰陽錢,銅錢有正面和背面兩個面,稱之為陰陽面,字面(陽面)向上,背面(陰面)向下,人們認為這樣可通陰陽兩界,死者在陰間就會不缺錢花,又能保佑後人豐衣足食。

民間忌諱從墓地或墳墓裡取物,認為這樣的東西陰損缺德,會妨礙下一代,這是封建迷信,但挖墓取財物確實是不道德的。農村的銅錢大多是耕地或取土時發現的,是古人掩埋的財產或遺棄的錢,不會對人產生不好的影響。


聾王異史


這一些銅幣都屬於小平錢,看包漿屬於傳世品,不大可能是死人身上摳下來的。除非很早以前。

裡面除了聖宋、皇宋、開元,其他的都是年號錢,品相好的價格在10到20左右。收藏意義不是很大,留著還是有紀念意義的。

崇禎是明朝的錢,價格稍微高一些。開元是唐朝的非年號錢,終唐一世都有鑄造,南唐、後唐也都有,並不是唐玄宗那個開元年號。

其中能分清的年號有天聖、紹聖、景德、嘉祐、治平、熙寧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