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物質匱乏,道德捆綁的“烏托邦”

《美麗新世界》|一個沒有物質匱乏,道德捆綁的“烏托邦”

在未來,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新世界:


沒有物質匱乏之憂慮,沒有衰老頹廢之煩惱,沒有工作繁瑣之厭倦,沒有孕育撫養之壓力,沒有婚姻,沒有藥物濫用之限制,沒有政治高壓之窒息……


在那個“美麗的新世界”中,人們失去了個人情感,失去了愛情,失去了痛苦、激情和經歷危險的感覺,一克“蘇摩”就能帶來快樂。


更可怕的是,人失去了思考的權利,失去了創造的能力……


這就是最近在讀的一本書《美麗新世界》中為我們描述的“新世界”。


《美麗新世界》|一個沒有物質匱乏,道德捆綁的“烏托邦”

“社會、同一、穩定”的美麗新世界


文章最開始向我們介紹了一個機構——中央倫敦培育所與條件設定中心,盾型紋章上是世界國的格言:社會,同一,穩定。

機構的主要任務就是培育人類!


是的,在作者赫胥黎為我描述的那個未來社會中,人類並不是胎生的,而是通過生物科學技術,在培育中心的實驗室流水線中被創造的。

這所培育中心是孵化、和培育人類的地方。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卵子會在偶然的情況下分裂,也就是我們常見的雙胞胎、或者三胞胎等。因為具備偶然性,所以還是比較少見的。


但在“新世界”中,卵子被生物科學技術干預,一次能分裂二三十個,甚至八九十個。

《美麗新世界》|一個沒有物質匱乏,道德捆綁的“烏托邦”

人類像產品一樣被批量生產。

在人為的基因干預後,

人類出現了嚴格的階級劃分,不同等級的人種有著不同的生理特性,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接受不同的教育。


低等人種除了在胚胎髮育過程中被強制改變生長環境,變得智力低下外,還會在成長過程中接受機構的“電擊教育”。


一群低等人種孩子被轟趕到“保育室”被迫接受條件設定。


具體方法就是:

在保育室裡擺滿書籍和花,當這些嬰幼兒接觸書籍或者花的時候,就會被電擊,受到電擊的孩子會身體抽搐,發出近乎絕望的哀嚎。


在接下來的日子中,這些孩子會受到200次以上電擊教育,或者類似的課程,然後在那些幼小的心靈中設定下,對書和花的仇恨。


當那些孩子埋下對書的仇恨,就能防止機構早先設定下的條件失效。(因為通過看書學習,人類可以提升智慧)。


看花和自然風景是免費的休閒活動,取消下等人對自然的喜愛,逼迫他們在外出休閒,進行戶外活動時,必須通過消費和改善條件才能感受到快樂。


再通過消耗工業品、交通費促進他們必須投入更多的精力用於生產。


也通過這種方式將低等人的生活捆綁在,不斷提升消費水平和勞動生產能力的循環中,忽視對社會等級制度合理性的思考,從而達到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的目的。


另外一種教育方法是,

睡眠教育法。

無論哪個階級的小孩子在睡眠時,都會被機構播放對應階級的睡眠音頻。


音頻內容是對所處各個等級的讚揚和肯定,對更高等級人種的形容是更聰明,卻需要做更賣力的工作,會更辛苦;


對相比等級更低人種的形容是蠢笨,只能做低能力要求的工作,只有自己的等級才是最完美的設定。


機構的干預,使得各個等級的人類謹遵既定的社會規則,也實現了機構維護“社會、同一、穩定”的社會價值。


《美麗新世界》|一個沒有物質匱乏,道德捆綁的“烏托邦”

一個人與別人不同,就註定是孤獨的

伯納德原本的設定是高級人種,可在胚胎髮育過程中出現了小小的失誤,造成了他的身體缺陷。體格同低等人一樣矮小瘦弱。


他被派去某個機構管理低等人種,在與低等人交流時只能平視不能俯視,無法忽視的身體缺陷令他感到羞辱。


也正是這種自卑的情緒使他變得不合群,也在不合群中開始意識到“自我”,開始思考“個體”、感受到強烈的情緒。


伯納德開始質疑最初的機構設定“如今,每個人都是幸福的”。思考自由是什麼?更渴望換一種活法!


意識到了個人存在的意義和重要性,伯納德覺得自己同孤膽英雄一樣與現有的秩序作戰,狂喜之情油然而生,不由得自傲起來。


接下來又發生了一系列的故事,伯納德在那之後獲得了一種權利,開始被其他人崇拜,變得成功。

擁有特權的伯納德與那個世界完全和解了,享受著周圍人對他大獻殷勤的生活。

《美麗新世界》|一個沒有物質匱乏,道德捆綁的“烏托邦”

只要社會承認他是個重要的人物,秩序就是好的

在那個美麗的新世界中,人們很“快樂”。


想要的都能擁有,得不到根本就不想;從不生病也不懼怕死亡;

沒有人際關係,也沒有感情;按照被設定的生活,規矩的活著…


即便出現了劇烈的情緒波動,也可以通過政府派發的藥物“蘇摩”得到有效控制,重新獲得快樂。


《美麗新世界》|一個沒有物質匱乏,道德捆綁的“烏托邦”

別做一部“有血有肉”的機器


在那個“美麗新世界”中,人類近乎是一部部“有血有肉”的機器。


沒有憂愁、沒有痛苦、每天都按部就班的生活著,很充實,很幸福。但同時也失去了人類最珍貴的感情和自由。


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一書中運用反諷的手法,提醒著我們“烏托邦”的生活也未必是最理想的生活。


反觀我們現在的生活,新技術革命將加速人工智能技術的的發展和應用,當生活中那些操作簡單,技術要求低,創造性要求不高的工作被機器大量取代時。


我們又該在哪裡實現自身的價值?精神世界又該依託何處呢?

1. 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當大量工作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屆時就會湧現一大批失業者,失業就意味著失去生活來源。


為了避免自己被取代,我們要時刻保持危機感,提高自身的學習力,多涉獵那些專業性高,具有創造性的工作。


2. 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通過個人努力奮鬥,創造出許許多多的物質財富,絕對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


但為了獲得物質財富,錯過孩子的成長,犧牲掉陪伴父母的時間,又真的值得嗎?


《美麗新世界》|一個沒有物質匱乏,道德捆綁的“烏托邦”

寬敞明亮的房子令人羨慕,孤獨地生活其中卻是可悲的。

在人生這趟單程列車上,從開動那一刻就是奔著死亡,真正迷人的是這旅途中的風景,和途中結識的人,發生的故事。


與身邊的每個人認真的羈絆,認真地爭吵,和好;認真地分別,重逢。


別急著把一天重複一輩子,請試著把這一生演繹成精彩的故事,一部或令人感動,或令人遺憾的故事。


一個悲慘的世界不是充滿痛苦,而是感受不到痛苦!

《美麗新世界》|一個沒有物質匱乏,道德捆綁的“烏托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