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禦德軍,法國盡然連續犯兩次同樣的錯誤

世界戰爭史上,有沒有哪個國家會連續犯兩次同樣的錯誤呢?

有,這個國家就是法國。

我們都知道,二戰以前,為了抵禦德國和意大利入侵,法國人在自己的東部和東北部邊境修築了一條龐大的馬奇諾防線。(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你所不知道的馬奇諾防線:馬齊諾防線的第一個要塞》)。但結果被德國軍隊給從比利時繞過去了,整條防線成了一堆廢鐵。但其實,這是法國人第二次犯這樣的錯誤了。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法國人其實也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給自己修了一條無比堅固的防線——Séré de Rivière防線——來抵擋德國人的進攻。但整個一戰,這條防線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這條防線的修築,要追溯到1871年。當時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慘敗,東部國土阿爾薩斯-洛林地區被割讓給了德國。靠近邊境重要城市,如梅茲 (Metz)、斯特拉斯堡 (Strasbourg) 都丟失了。

為了防禦德軍,法國盡然連續犯兩次同樣的錯誤

普法戰爭後法德兩國新邊界(紅色),紅色右上方是割讓給德國的法國領土

由於法國東北部,特別是洛林一帶地勢相對平緩,幾乎無險可守。從1874年起,法國工程師Séré de Rivière(塞黑·德·黑維埃爾)將軍在德法邊境地區構築防禦體系,以防止德軍未來對法國新的進攻。

Séré de Rivière防線最大的特點是,充分考慮了新式火炮在戰爭中的特點,而佈置了大量的要塞群。法國傳統的要塞都緊鄰其要防守的城市,或者乾脆就是城市的城牆。但Séré de Rivière把要塞設置在了距離所防禦的城市10公里外的地區。這樣,一旦發生戰爭,可以避免城市裡的民用設施受到敵軍的炮火的襲擊。比如法國小城Toul周邊的Séré de Rivière防線,要塞(藍色的方塊)和其它工事(紅色圓圈)被佈置在了遠離城市的環狀地帶。不同要塞之間還可以進行炮火支援。

為了防禦德軍,法國盡然連續犯兩次同樣的錯誤

法國城市Toul周邊的Séré de Rivière防線

Séré de Rivière防線最初設計中,要塞中的大炮都是露天佈置的。1880年以後,法國人開始陸續改建新式炮臺。早期Séré de Rivière要塞中還在使用老式的滑膛炮(Canon lisse),但1900年以後,它們都逐漸被新式後膛炮所替代。

為了防禦德軍,法國盡然連續犯兩次同樣的錯誤

1890年裝配在Toul要塞中的露天迫擊炮

除了大量的要塞、工事外,Séré de Rivière還構建了兩條西北-東南走勢的防線,法語被叫做Rideau。東南段防線從靠近德法瑞士的貝爾福要塞

(Belfort)出發,向西北一直橫穿整個孚日高原;西北段防線則連接Toul到凡爾登(Verdun)要塞。此外,在防線後方,還修建了大量的用於運輸的鐵路及其它後勤設施。可以說法國在東北邊境建造了一條銅牆鐵壁,就等著德國人來進攻。

為了防禦德軍,法國盡然連續犯兩次同樣的錯誤

並且,這條防線不僅僅可以用於防禦,根據法國人的設計,這條防線同時也可以用來反擊德軍,因為每一個要塞都可以駐紮步兵,他們可以在炮兵的掩護下殺出去。在一戰前,法國甚至制定了以這條防線為基礎的“第十七號計劃”,意圖以

Séré de Rivière防線為基礎主動出擊,收復阿爾薩斯-洛林失地。

從1874年到1885年,法國人一直在擴建Séré de Rivière防線。這道防線的戰略目的,甚至從最初的防禦德國人,變成了防禦幾乎法國的所有鄰國。法國人在南部的尼斯、西部的大西洋沿岸、甚至靠近西班牙的邊境都修築了要塞。Séré de Rivière防線變成了防禦整個法國的體系。在大約十年的時間裡,法國人一共修建了196個要塞、18個稜堡、42處工事。而到了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法國人又在此基礎上修建了20個新的要塞、114處工事。一戰前夕,大量的法軍被佈置在這條防線裡。

為了防禦德軍,法國盡然連續犯兩次同樣的錯誤

但德國軍隊也制定了繞過一套繞過法國Séré de Rivière防線的作戰計劃,這就是著名的施裡芬計劃。德軍計劃主動進攻防守薄弱的比利時,從法國北部繞過Séré de Rivière防線核心防區(下圖紅色箭頭為德軍的施裡芬計劃進攻路線,藍色的法國的第十七號作戰計劃。)

為了防禦德軍,法國盡然連續犯兩次同樣的錯誤

但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小毛奇把原本放在西線的兵力挪了一部分到東線去對付俄國人,加上比利時軍隊的頑強抵抗,德國人才發現自己沒有辦法真正實施施裡芬計劃,快速從比利時南下吃掉法軍;而法國人也沒有能力從東邊的阿爾薩斯-洛林一帶反攻德軍。雙方的軍隊反而很快膠著在了一起,

Séré de Rivière防線除了最西北端的凡爾登要塞,整體上並沒有對戰爭發揮太大的作用。

一戰以後,由於收回了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加上軍事技術的飛速發展,Séré de Rivière防線幾乎失去了任何作用。但法國人似乎忘了一戰中德國人繞道比利時的教訓,反而覺得Séré de Rivière防線拖住了大量德軍的進攻,又開始大修馬奇諾防線,一部分可以利用的原有的要塞,也被重新改造,成了馬奇諾防線的一部分。而馬奇諾防線法國-比利時邊境那一段,又恰恰沒有修,給德軍的第二次進攻,留下了一個空檔。

哎!歷史,有時就是這麼詭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