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心衰,試試這兩個穴

我們平時總愛以“心腹之患”來形容問題的嚴重性,那麼,這“心腹”是怎麼來的呢?所謂“心”,即指心臟,對應手少陰心經,屬裡;“腹”就是指小腸,為腑,對應手太陽小腸經,屬表。“心腹之患”就是說,互為表裡的小腸經與心經,他們是一個整體,誰出現了問題都是很嚴重的。

預防心衰,試試這兩個穴


“心衰”,是指心功能衰竭,也叫“心功能不全”。大家都知道,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如果這裡出現問題,那後果比較嚴重,甚至會死亡。隨著人年紀越來越大,心臟也開始出現問題,收縮乏力,供血能力差了,血液的運行也不通暢了。像一個用久了的汽車,發動機開始出現問題,油路開始出現問題,汽車我們都會對它進行保養,那麼人呢?也一樣,及時保養,防患於未然,正是中醫“治未病”的思想。

預防心衰,試試這兩個穴

《黃帝內經》雲:“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一十二官危。”君主,是古代國家元首的稱謂,有統帥,高於一切的意思,是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全體國民的主宰者。把心稱為君主,就是肯定了心在五臟六腑中的重要性。

網上也流傳說:人體的五臟中,腎有兩個,壞了一個還有一個;肝臟、肺臟也都有兩葉;唯獨心只有一個,晝夜不停地工作,至為寶貴,也最為辛苦。

《黃帝內經.素問》雲“心藏神、肺藏魂、肝藏魄、脾藏意、腎藏志”。人體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雖然與五臟都有關係,但主要還是歸屬於心的生理功能。

預防心衰,試試這兩個穴

所謂心藏神,是指精神思維意識活動及這些活動所反映的聰明智慧,他們都是由心所主持的新主神明的功能,正常則精神健旺,神志清楚,反之則神志異常出現驚悸,健忘失眠癲狂等症候也可引起其他臟腑的功能紊亂,另外心主神明還說明心是人的生命活動的主宰,統帥各個臟器使之相互協調,共同完成各種複雜的生理活動,以維持人的生命活動,如果發生病變,則其它臟腑的生理活動也會出現紊亂,而產生各種疾病

心的第二大功能就是主管血脈,它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面全身的血都在脈中運行,依賴於心臟的推動作用,而輸送到全身。麥及血脈,使氣血流行的通道,又稱為血之腑,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它推動血液在脈管內管內按一定方向流動,而用心維持各種輔助中醫學把心臟的正常搏動,推動血液循環的這一動力和物質,稱之為心氣;心與血脈相連,心臟所主之血稱之為心血,參與循環營養,各臟腑組織器官之外,還為神志活動提供能量。因此心氣旺盛,心血充盈,脈道通利,心主血脈的功能才能正常,血液才能在脈管內正常運行。

為了維持這種血液的正常運行,我們要啟動人體的自身自帶的醫藥——穴位,

太淵穴膻中穴

預防心衰,試試這兩個穴

首先說太淵穴,在人的手腕上,淵字給人的感覺就是很深的地方太淵穴是肺經的原穴,也是身體氣血深藏的位置太淵穴的位置就是手腕脈搏跳動的位置,也就是醫生把脈的地方因為他的位置特殊,太淵穴還具有了一個很重要的動作作用,調節心臟脈搏可以反映出心臟的功能。太淵穴恰好處於腕部脈搏的地方,能夠很好的反映心臟的功能強弱。反過太淵穴也是能夠調節心臟的最好位置。在醫學上確實也發現太淵穴有預防心衰的作用。

老年人一般都有早起的習慣,天還沒亮的時候就醒了。這個時間也是最好的自我感覺心功能的時候。將右手搭在左手腕上,自己來感覺心臟跳動的節律,如果有不規律的情況發生的話,太淵穴就是自家的解決方案。直接在床上按摩一陣子,等心率平穩了,再起床進行活動。

因為心衰的原因是心臟的功能弱了,也就是氣血過於虧虛,如果能從氣血深藏的地方開始刺激,就會讓氣血的運行變快上行供給其他的器官組織,如果年紀大了,心臟出現了,不是,比如說走路跑步或者其他的運動上氣不接下氣就可以立刻坐下來用手刺激一下太淵穴,提升一下氣血,能夠保持身體長久的活力。

預防心衰,試試這兩個穴


再說一說膻中穴,膻中穴就位於人體兩乳頭的中點,也就是俗話所說的心口窩的地方,它是人體氣的樞紐,也就是說,膻中穴對心臟的鼓動力量是非常強的。《黃帝內經》中提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意思是說膻中穴是心包經的令官,如果出現胸悶心鬱的按摩膻中穴,這個穴位就可以驅散心中的鬱悶之氣,讓心情變得愉悅。膻中穴位於人體的胸部正中,為八會穴之氣會,所以,為理氣要穴,具有宣肺化痰,寬中理氣,通陽化濁、開鬱散結的功效,用於治療胸痺心痛、咳嗽氣喘等症。膻中穴又是心包經的募穴,心包為心之外衛,心主神明,所以刺激膻中穴還具有安神定驚,清心除煩的作用,用於治療心悸心煩等病症。

當然,要想預防心衰,除了運用好自我按摩太淵穴與膻中穴之外,早睡早起不熬夜,從而減輕心臟負擔也是重要的養生之道;節飲食,不過飽,少進油膩清淡飲食,對於維持血管的彈性也是很重要的;暢情志,不生氣,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也必不可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