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之《司馬錯論伐蜀》第一節

#每天學點《古文觀止》#第五十八篇第一節

給您說這一段《古文觀止》當中的回目《司馬錯論伐蜀》。

這說的還是秦惠王的一段事,巴蜀一帶發生了內亂,秦惠王想利用這個機會,把巴蜀給平了,變成自個的地盤。可是秦國這還沒動,韓國打進來了,打到了秦國這邊。

那這時候秦國兩難了,不能兩線作戰,到底是伐蜀還是打韓國,秦惠王舉棋不定。舉棋不定怎麼辦呢?找人商量。

有兩位大臣給秦惠王出主意,頭一位就是今天這段書的書膽司馬錯,這個人是地地道道的秦國人,是個本土的人才。還有一個是衛國人,屬於引進人才,這個人叫張儀。

可能這個人很多人不陌生,了不得的人物,跟蘇秦齊名,形容人口才好,能說,有這麼一句話,蘇秦之口張儀之舌,這個張儀指的就是這個人。

他和蘇秦這都是縱橫家,蘇秦採用的是聯合六國對抗秦國,這是合縱的策略。而張儀正相反,是讓秦國離間六國,採用連橫的策略。

司馬錯認為,此時秦國應該是伐蜀,不要搭理韓國。但張儀正好相反,他認為還是應該去打韓國。此時大老闆秦惠王說了,二位各執一詞,你們有什麼理由嗎?我憑什麼聽你的,不聽他的?你得講出個道理來。

《古文觀止》之《司馬錯論伐蜀》第一節

張儀先說話,他是什麼理由呢?上來他先說了四個字,親魏善楚,什麼意思呢?就是聯合魏國和楚國這兩個國家,也就是三方結盟,然後出兵三川。

所謂三川指的是黃河、洛水、伊水三條河在韓國境內流過的這一個區域,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黃河以南,靈寶市以東這一片區域。這麼做可以佔領兩個要塞,一個是轘轅,一個是緱氏,這兩個地方也都在今天的河南省,擋住了通往屯留的道路。

屯留在哪呢?今天山西省長治市下轄的一個縣,這個地方是韓國的要地,稱為三晉通衢。您可以聽出來,地理位置很重要,兵家必爭之地。

《古文觀止》之《司馬錯論伐蜀》第一節

此時再讓魏國派兵,斷絕通往南陽的要道。楚國發兵南鄭,南陽在今天的河南省,南鄭在今天的陝西省漢中市,在這種前提之下,秦國軍隊就可以攻打新城、宜陽這兩個韓國城邑,秦國的軍隊就打到了二週之交。

各位您注意,這個二週指的是什麼呢?西周和東周。聽到這兒,可能有人納悶了,這不對,咱們都知道周王朝分成兩段,先是西周,後來東遷有了東周,東周就是春秋和戰國時期這兩個時代的統稱。

今天咱們這回書說的是戰國時期的事,這時候怎麼能還有西周呢?再說了,西周和東周怎麼能共存?您提得對。

這裡邊的二週,西周和東周,並不是指的是周朝分兩段的西周和東周,這指的是東周時期,周王室又分裂了,分裂成了兩個小的國家,這小的國家又稱為西周和東周。

這說的是公元前637年,此時周朝是周赧王在位,各位您注意,赧這個字什麼意思?羞愧、臉紅了,就這個意思。所以您看這個諡號,肯定不是誇他的,沒錯,周赧王也是東周的最後一位君主。

《古文觀止》之《司馬錯論伐蜀》第一節

好了,今天的學習就這,咱們明天繼續吧!

點擊“瞭解更多”可聽音頻版

陳鳳山:業餘相聲演員,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理科生,立志讀完《古文觀止》222篇文章,邀請您與我們一起,每天和孩子一起讀一段古文

微信公眾號:鳳山說;喜馬拉雅FM:陳鳳山的保險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