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范增没有离开项羽,刘邦打得过项羽吗?

一紙荒凉


首先说一下,不管有没有范增,刘邦都打不过项羽,但刘邦集团是打得过项羽集团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第一,项羽集团,谋士只有范增一人,而刘邦集团,名气比较大的谋士就有张良和阵平、郦食其、韩信等人。范增相当于一人斗数人,从数量级上他就败下来了。最后让范增离开项羽的计谋就是陈平出的。

第二,范增出山后第一个策略是帮助项羽的叔叔项梁出的,为其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当下不是自立为王的时机,需找一个楚王的后代来立之。项梁从之后,势力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地诸侯都来依附,已然成了抗秦的主力。因此项梁对范增视若上宾,几乎言听计从。后来由于项梁的轻敌,被秦将章邯打败,临死前将项羽托付给范增,要项羽尊称范增为亚父,但从项羽的心里来讲,他是抵触的。项羽认为打仗不需要用什么计谋,直接进攻就可以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项羽也确实做到了。如韩信在项羽门下做执戟郎中的时候,韩信曾给项羽献过计策,但项羽不屑一顾,还说雕虫小技不用计策我照样能打赢。所以,从项梁把项羽托付给范增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第三,范增的服务对象项羽是一个孤傲、狂妄、自大,有时又有点优柔寡断的人,他认定的事情,没人能改变他的决定。而且项羽还是一个很重亲情的人,在他身边担任要职的都是,对自己亲戚的话也是完成相信,如鸿门宴里项羽不杀刘邦绝大部分是因为听了项伯的话。所以,项羽的性格,再加上范增是一个外人,导致范增得不到项羽的青睐。

最后,用刘邦评价项羽的话“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来总结一下,意思项羽就一个范增,他还不用,这就是我能战胜他的原因。从刘邦的这句话来看,范增在项羽身边跟没在是一样的,这也回到了我们开头的回答,不管有没有范增,项羽集团是战胜不了刘邦集团的。

我认为打败项羽的不别人,就是他自己。我觉得这个问题这样问就更有意思:如果项羽听从范增的计策,刘邦还打得过项羽吗?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供您参考。


軸漾


我是崆峒书生,很高兴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

项羽刘邦的楚汉之争,书生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浓度最高、最为精彩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的诱人之处在于不拖沓,时间短,而且精彩程度高。说道项羽胜刘邦这件事,书生个人认为并非范增离开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就算反正不离开项羽,刘邦依然会战胜项羽,不可控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直,是项羽不如刘邦的第一败

和刘邦相比,项羽太直了,虽然武力值高,能征善战,具备直来直去的硬实力,可不懂得迂回最终依然是要败给刘邦的,柔能克刚就是这个道理。

项羽最大的缺点就是太直,以武服人,战争胜败是武力决定,但下了战场,太多事情并非靠武力来决定的,比如分封、治理等,很多事并不是一言堂决定的,因为众人的智慧集合才可以实现更高的目的,这一点来说,项羽不如刘邦,而且差了很远。

也正是这一点的差距,让项羽失去了韩信这样的人才,这种损伤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凸显出来的,而是经年累月的积累,让项羽的缺点越来越突出,刘邦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最终项羽败于刘邦也是情理之中。

独,是项羽不如刘邦的第二败

项羽太独了,他总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不懂得一把拳头打人的道理。

当然,论单打独斗来说,项羽确实无敌,他的战役几乎都是以少胜多,几乎都是绝处逢生,可人生哪有这样的常胜将军,他最后的失败不正是败在了自己的独,能联合的力量失去了,连身边的人失去了,除了自己,没有可以依靠的力量。

反观刘邦,张耳、彭越、韩信、英布,能联合的力量都被他拉入阵营,几乎组成了一个老小子天团,这个天团论单打能力,都不是项羽的对手,项羽甚至可以秒杀,但联合起来,就不一定了,一个刘邦打不过一个项羽,那两个呢,三个呢,甚至一群呢?

纵然项羽是盖世英雄,但毕竟不能作为常胜盖世英雄,也不可能永远根据内心战胜所有人。

范增对项羽的意义

范增对项羽无疑是有益的,但客观来讲,不能决定项羽这边的生死。

范增作为谋臣,项羽对他的计谋并非刘备对诸葛亮那样言听计从,刘邦离间范增的核心目的,在于让范增离开项羽,然后迅速战胜项羽。

由此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当时项羽的实力已经不像之前那样有优势,或者说刘邦已经早有灭项羽的信心和想法,而项羽则不然,在他的心里,刘邦不是自己的对手,甚至不配做自己的对手,这导致他始终不拿刘邦当回事。

当然,有了范增,刘邦想要战胜项羽就没那么容易,但项羽要依靠范增赢了刘邦,不好说,项羽当时的局势已经没有优势。

结语

刘邦战胜项羽并非一时的勇猛,靠的就是蚕食和消磨,项羽若短期进攻刘邦,刘邦占不到便宜,而刘邦则采用的是狗皮膏药一样的存在,应刚不过你,就耗死你。

范增如果在,可以周旋一会,但项羽不是善于这么做的人,所以注定他的失败。

我是崆峒书生,欢迎各位来我的主页交流沟通。


崆峒书生


即使范增没有离开项羽,刘邦也肯定打得过项羽。

为什么这么说呢?

理由是:

项羽的性格,政治上幼稚,还刚愎自用,只有个人英雄主义,岂有不败之理?

刘邦最大的本事就是知人善用,自己又是个野心狂,哪有不赢的道理?

01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武功盖世,军事才能堪称一流!

指挥作战几乎是常胜将军。刘邦与他交战,十战九输。

这就使项羽相信自己的本事了不得,心中天下无敌,不把刘邦放在眼里。

正因为在项羽心目中老子天下第一,他身边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范增气走,韩信投奔刘邦。

即使范增不走,项羽能打胜仗,但是最终仍然赢不了刘邦。

范增的话,项羽并不重视,有时只是听听,并不那么在意,范增不走留下来也起不了太大作用。这是项羽的性格决定了的。

说项羽政治上幼稚是有事实依据的。

你看他打到咸阳了,一把火把咸阳烧了几个月,把咸阳烧了个精光。

天下实际上已经就是他的了,可是,他只想到做个楚王就满足了。

于是,给所有诸侯王重新分封,包括刘邦(封刘邦为汉中王)。然后心安理得挥师回彭城老曹,他以为天下已经是他的了,没有谁再敢与他争霸了。

他哪里知道刘邦的野心?刘邦在汉中一刻也没有安神,时刻都在组织策划反扑打回老家,以早日夺取天下。

比较起来,项羽是不是太幼稚了?最终导致彻底兵败身死。

别说一个范增不走,就是十个范增不走,项羽依然打不过刘邦。

02

再说刘邦不论是个人军事才能,还是综合实力,都比不过项羽,但是,唯独,刘邦有两点比项羽厉害,完全甩项羽十八条街。

刘邦厉害之一,知人善任。

你看他跟韩信有一次吹牛,问韩信:我能带多少兵?韩信实话实说:你最多能带十万兵。

刘邦又问:你呢能带多少兵?韩信豪不谦虚说:我是多多益善。意思是越多越好。

刘邦又问:那你为什么是我的手下?韩信说:你不能将兵,你能将将,你能夺取天下不是你的能力,那是上天安排好了的。

当然,韩信说这话也是太傲气了,其实,韩信这么说已经让刘邦心里不悦,只是他没有表现出来,存在心里了。

韩信的悲惨结局与这话不无关系,这是后话,此处不表。

还有一次,刘邦和手下将军们在一起闲聊,说到项羽那么厉害为什么还是失败了,说刘邦没有项羽那么厉害为什么又能赢。

刘邦笑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源源不断,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不如韩信。

此三人乃当今豪杰,我能放手放心地任用他们,这才是我得天下的根本原因。

项羽有一范增却计不从,策不用,最后逼得他挂印归乡,行至途中“疽发背而死”,这就是他为我所灭的根本原因。

所以说,刘邦之所以打得过项羽,除了刘邦自己的一席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还有就是刘邦的政治谋略及野心也是他必胜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