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儒林外史》,先想到的一定是范進和嚴監生了,《范進中舉》和《兩莖燈草》也成了我們最熟知的語文教材選篇。
近來草讀原著,瞭解到此書從元末明初寫起一直寫到明萬曆四十四年,前後歷時約二百四十八年,前後歷經一個朝代的興衰。全書56回中共出現了370個人物,人物涉及各個階層,特別是描寫了深受八股取士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是開長篇諷刺小說之先河的第一部書。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迨吳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於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至今看來,仍是最準確、最切中肯的。
卷首詞:“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幕,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富貴無憑據,費勁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大意說:“人生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後,味同嚼蠟。自古及今,那一個是看的破的?”作者不僅藉此詞抒發了對歷史興亡、對人生得失的感慨,還引出了第一位出場人物——王冕,一個嶔崎磊落的人。
王冕出現在第一回“說楔子鋪陳大義 借名流隱括全文”中,歷史上確有其人,王冕為元代著名畫家、詩人,生於浙江諸暨,幼年替人放牛,自學成才,拒絕出仕,隱逸深山。一生喜好梅花,種梅、詠梅、專攻畫梅,所畫梅花花密枝繁,健勁有力,生機盎然,尤善用胭脂作沒骨體,別具風格,並有傳世名句:“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作者將王冕作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標準,並借王冕之口:“這個法定的不好,將來讀書人既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行文出處都看得輕了。”對當時禮部議定“三年一科,用《五經》、《四書》、八股文” 的取士之法進行了批判。
由此引出了“一代文人有厄”的諸位儒生們,如腐儒典型——周進、范進,貪官汙吏典型——湯奉、王惠,八股迷典型——馬靜、魯編修,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人性扭曲典型——嚴監生等;以及自律知足,且富仗義的市井平民們,如鮑文卿,卜老爹、鄒老爹,鳳四老爹等。在市井普通人身上表達了吳先生對人世的溫情和希望。相反,對於衣冠中人,作者的態度卻多諷刺和揶揄。
總之,作者吳敬梓喜歡的人,是襟懷淡泊的,引導人們相信和追求人性中美好的東西。人性包括趨利或叫逐利,這是正常的,但正常的人性之中還有自律知足的成分,關鍵是能夠適可而止,不要演變成為貪婪,不要成為唯利是圖的異化的人性。小說的可貴,就是去揭示和批判人性之中醜惡的東西,引導人們思考人性,任何時代,都不能少了這種批判和反思。
李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