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没听过的寓言故事

寓言一


曾经有个乞丐,在路边坐了30多年。冬天到了,寒风瑟瑟,一位陌生人经过这个乞丐面前,乞丐机械的举起他的帽子,喃喃地说:“给点儿吧!”陌生人说:“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啊。”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他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没有”乞丐说,“打开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陌生人坚持说,“打开箱子看一看吧!”乞丐这时才试着打开箱子。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旧箱子里居然装满了金子。


这个寓言跟静观(正念)有什么联系呢?作者的意思是,有些人没有找到他们真正的财富,也就是内心的喜悦感,和那种深刻的不可动摇的宁静感受,就像是一直坐在屁股下面的箱子一样不自知。有的人像乞丐,即使他们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依然四处寻找成就感、安全感,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拥有这些东西,而且还拥有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

当下的时刻


这是你没听过的寓言故事


寓言二


有位禅师说,“静观(正念)的状态就像一个仆人等待主人回家一样。”仆人不知道主人何时回家,所以他一直保持警惕,处处小心,以免错过的主人的到来。当主人到来的时候,仆人反应灵敏,立刻就知晓了。这提醒我们,要把信马由缰的思绪拉回到当下,时时刻刻关注当下发生的事情。


在另一个寓言里面,耶稣讲了五个粗心女人的故事,粗心的女人由于没有足够的油,保持油灯持续不断地燃烧,所以夜晚的时候,错过了她们新郎的到来,以至于无法参加婚礼。这个寓言用“油”来比喻“临在感”,用“粗心的女人”来比喻把注意力四处分散,思维处于“自动巡航”状态的人,错过的“新郎”比喻的是当下的感受。这个寓言告诉我们,超越四处游荡的思维,生活在一种全新的意识状态下,才不会错过令人喜悦的发现


寓言三


耶稣曾经说过一则关于两个男人盖房子的寓言。其中一个人在沙地上建了一座房子,后来暴风雨带来的洪水,把制作房子夷为平地。与此不同的是,另一个人则是把地基挖得很深,直到看见岩石为止,所以他的房子可以承受经受住洪水的袭击。


这是你没听过的寓言故事


这个寓言的意思是,只要你有意识的与你的内在的身体相连接,你就像一颗植根于土地上的大树,或者像有着坚固地基的建筑物一样,能够巍然不动。身体的内在是有感受的,只是我们常常忽略它。体内的感受是无形的、无限的、不断变化的,人可以不断地进入身体感受里面,比如脚趾的感受,大腿肌肉的感受,去体验生命力不断苏醒的感觉。与内在身体永远保持联结的关键就是:时时刻刻地去感受它。这样的做法,就像是给灯泡保持源源不断的电流,使它发光一样,人就会安住于当下,而不会在外界迷失自己。


寓言四


生物学家赫胥黎晚年的时候对灵修很感兴趣,他写了一本小说,这本书描写了一个男子由于船失事,而被困在岛屿中,从而与世隔绝的故事。在这个岛屿上,有一种独特的文明,岛上的居民有着与外界不同的健康心智,他们生活得安详而喜悦。这个人到岛上之后,注意到的一件事就是,这个岛的树上总有一些彩色的鹦鹉栖息着,他们发出的叫声似乎不断的在说:“注意,此时此地,注意,此时此地。”后来他才知道,这些岛上的居民专门叫鹦鹉说的这些话,好不断的

提醒自己保持临在的状态


这是你没听过的寓言故事


这个寓言提醒我们,无论何时当你感到内心产生了消极的心态,不管是由外界因素、某个念头,还是由不知明的原因引起的,不妨把它看成一种提醒注意此时此地的提示语。即使是最为轻微的烦躁感,也有它的意义,也需要被关注和意识到,否则他们会积累起来会变成下意识的反应。


摆脱消极心态的另一种方式是,把自己想象是个透明的人,让引发反应的外部因素穿过你,进而使它消失。比如,如果有人对你说一些攻击性的话,不要产生消极的心态,或者作出无意识的反应,比如立刻反击回去或者退缩,而是先让它从你身上通过。没有抗拒,便不会造成伤害。


寓言,是流传到当代的古老智慧,静观(正念)能够给我们带来的益处,不仅仅是通过故事获得道理,它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方式——超越对立面的思维方式。如果人能够超越纷繁的思绪,就会变成一个深深的湖泊,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这个湖泊的表面。随着季节的变化,湖泊有时候平静,有时候波澜起伏,然而在湖的深处,总是宁静的。


熟练掌握静观(正念)的人,就像是整个大湖,不仅仅是湖的表面还是湖的底部,永远都是宁静的、临在的。人的状态自由自在,又能够适应和接受变化,并且不再依赖时时变化的外在世界来获得成就或幸福,而是内心的平和与清醒的头脑本身,就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