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華晨深度聯姻,奔馳與奧迪何去何從?


寶馬華晨深度聯姻,奔馳與奧迪何去何從?



10月11日,華晨汽車董事長祁玉民表示,合資汽車公司華晨寶馬中外股東已達成一致,將在2022年進行股權交割。同期,根據寶馬集團的英文新聞稿,寶馬集團有意將比例從50%提高至75%,但此筆交易需要相關部門及華晨汽車股東大會批准。

雙方並未透露交易價格。但根據彭博社的報道,華晨汽車將以3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88億元)售出這一部分股權。

10月10日,國務院總理在會見德國寶馬集團董事長科魯格時明確了華晨寶馬外資股比放開的說法——“寶馬公司是中國政府放寬汽車行業外商來華投資股比限制後的首個受益者,可以說是‘一馬當先’”。

這個“一馬當先”的評價,讓寶馬和華晨寶馬上了汽車行業的熱搜榜,不僅會刺激

國內自主品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而且讓國際大品牌“BBA”中的另外兩大巨頭奔馳和奧迪慌了陣腳。

對自主品牌來說,狼真的來了

在汽車產業外資股比放開的背景下,德系車企寶馬集團成為首個受益者。

今年4月17日,國家發改委就制定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及製造業開放問題表示,汽車行業將分類型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的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


寶馬華晨深度聯姻,奔馳與奧迪何去何從?



按照祁玉民的說法,在政策背景下,2022年前,所有合資公司中外方都會和中方就股比事宜進行談判,華晨汽車在國務院的部署下提前走了一步,提前應對2022年股比限制放開。

對於華晨汽車來說,與其糾結,不如提前佈局,搶下這三四年的窗口。不過,關鍵問題在於,華晨能否說服寶馬將世界一流的技術和工廠在中國佈局。

此前,在汽車業內關於合資股比開放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有反對者認為,自主品牌需要更多培育時間,放開外資股比限制將使中國淪為外國汽車企業的代工廠;而支持者則認為,合資模式並沒有換來核心技術,而是“躺在合資溫床上睡大覺”,自主品牌沒有外在壓力難以發展壯大,至少中國汽車業應該動態開放,而不是一保到底。

筆者倒認為,外資股比開放,可以倒逼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發展。在中國汽車市場,那些中高端的部分,被跨國車企在華合資公司長期佔據,某些自主品牌最初只能依靠“低質低價”擠進市場,例如吉利汽車。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之間,有清晰界限,也就是說,自主品牌有確定的“天花板”。

對於汽車企業來說,盈利的關鍵因素之一品牌溢價能力。“低質低價”並非長久之計,自主品牌只有正面與合資車企展開競爭,才能看到勝利的曙光。

有資料顯示,自主品牌如今的價格“天花板”已經從10萬元漲至20萬元,部分二流合資車企在自主品牌擠壓下已經出現困境。例如,法國的標緻雪鐵龍和韓國的現代起亞,他們這幾年在中國市場的日子都不好過。

但從另一角度來看,卻也能督促合資企業奮發進取,迎頭趕上。只有放開合資股比,汽車產業才能迎來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寶馬在華佈局連連,奔馳奧迪怎麼辦

有競爭就有成敗。寶馬集團的攻城略地,讓同為國際大品牌的其他車企緊張不已。

根據寶馬集團的公告,其宣佈擬新增投資3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40億元),用於未來幾年瀋陽生產基地的改擴建項目。目前,華晨寶馬有兩大工廠,2017年,大東和鐵西工廠總產量約40萬輛。有消息稱,該公司正在計劃建設第三工廠,新工廠將實現汽油車、插電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型共線生產。寶馬集團預計,未來3到5年,華晨寶馬的年產能將逐漸增加到每年65萬輛。

而早在今年7月份,寶馬集團就已經公佈了一系列加大在華投資的舉措。其中在瀋陽的投資將持續增加,到2020年,BMW品牌核心產品系列的首款純電動汽車BMW iX3將在瀋陽投產,這款產品將不僅在中國銷售,還將出口到全球市場。這意味著,國產寶馬純電動車將銷往全球,也意味著瀋陽工廠未來可能面向的是全球市場。

此外,寶馬集團還與寧德時代確立了價值40億歐元的電芯採購意向,其中包括在德國的15億歐元和中國的25億歐元。而寧德時代還將在德國埃爾福特建立動力電池工廠,未來其生產的電芯將用於寶馬iX3、寶馬iNEXT量產版以及電動MINI等車型。此前,寶馬還在瀋陽建立了電池廠,這是豪華廠商在中國建立的首個電池廠。

寶馬還與長城成立了新的合資公司,雙方將共同開發新的技術平臺,生產MINI電動車,未來也將生產MINI燃油車,還將生產新合資公司自有品牌產品。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產品同樣面向的也是全球市場。


寶馬華晨深度聯姻,奔馳與奧迪何去何從?



如此一來,寶馬將在中國市場市場取得巨大的競爭優勢,也必然會瓜分與其市場定位相同的奔馳和奧迪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真不知道這兩家車企將來在中國市場將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