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眼花繚亂的信託產品,該如何選擇?

讓人眼花繚亂的信託產品,該如何選擇?

自從1979年榮毅仁先生主導建立了我國第一家信託公司“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信託業在我國已有四十多年的發展歷史。從全世界範圍來看,信託的產生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埃及,當時流行的“遺囑託孤”,即以遺囑方式委託他人處理財產並使子女受益的做法 ,是現在發現的一種最早的信託行為。近代意義上的信託起源於13世紀英國的“尤斯USE”制度,“尤斯USE”制度是英國教會和封建君主之間矛盾鬥爭的產物,其實質上是“替教會管理或使用土地”,此時的信託一般是一種無償的民事信託。現代商事信託起源於美國,為促使資本集中,以盈利為目的的金融信託公司應運而生,實現了由個人信託向法人信託和民事信託向商事信託的過渡。

據普益標準數據統計,截止到2019年四季度,我國信託資產管理規模達到21.6萬億,佔資管市場總規模的19%。近年來,信託一直佔據著資管行業第二大市場份額,也是財富管理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與此同時,隨著以資管新規為代表的一系列及監管文件的下發,監管機構對信託公司通道業務進行嚴格限制,引導信託業務迴歸本源,抑制被動管理型信託業務,鼓勵主動管理型信託業的發展,這導致信託資產餘額連續出現負增長。2019年四季度,信託資產管理規模同比下降5%,較2018年規模縮減速度有所放緩。

在當前去通道、去嵌套的嚴監管氛圍下,傳統銀信合作通道業務規模仍在收縮,體現信託公司主動管理能力的集合資金信託佔比不斷提高,隨著信託公司普遍加強財富渠道建設,注重主動管理能力培養,集合資金信託佔比有望進一步提升。從產品角度來看,信託產品同樣面臨著淨值化轉型的壓力;其次是以往的資金池模式被禁止,現在分期發行的產品需要嚴格分賬管理,不允許收益和風險在不同投資者之間發生轉移;從投資者角度來看,未來信託投資者(包括個人、機構,下同)投資信託產品將會更關注信託機構自身管理能力、以及信託產品的增信措施。

未來信託投資者更加看重信託產品的收益和風險匹配程度,但目前市場上比較缺乏統一的信託產品評價標準。為了彌補這一空白,普益標準集中自身研究力量制定了一整套針對集合信託產品的評價體系,並通過評分和分類的形式,對投資價值進行歸類排序,為投資者提供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結果,幫助投資者更加快速、直接地掌握集合資金信託產品的綜合情況。

本週日晚19:00,普益標準高級研究員、信託業務資深諮詢顧問夏雨將為您帶來《行業轉型深入推進,集合資金信託如何評價?》課程,深入為您講解集合資金信託的評價方法以及最新的評價結果。歡迎收聽,我們不見不散!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信託機構和產品的知識和乾貨,歡迎下載 “普益詮財富”app體驗更多課程,信託領域專家在線為您講授、答疑,為您帶來前所未有的學習體驗!

課程大綱

一、集合資金信託評價的背景與需求

二、集合資金信託評價的方法與結果

二、現階段集合信託評價的待解決問題

收聽方式

在手機應用市場搜索下載“普益詮財富”APP即可聽課

添加普益助教微信pystandard02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