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發生後5-11小時亦能從靜脈溶栓中獲益?

急性缺血性卒中發生後5-11小時亦能從靜脈溶栓中獲益?

當前指南並不推薦對發病時間不明確或發病時間超過4.5小時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然而,可靠的文獻證據表明,無論症狀出現後多長時間,經驗證的先進神經影像技術可以指導那些有望從再灌注治療中獲得最大益處的AIS患者的治療選擇。

最近,Neurology雜誌發表了一項薈萃分析旨在評價靜脈溶栓治療AIS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

急性缺血性卒中發生後5-11小時亦能從靜脈溶栓中獲益?

研究概述

研究納入年齡大於18歲且在先進CT或MRI神經影像指導下接受靜脈溶栓治療的AIS患者,這些患者卒中症狀發生時間未知(醒後卒中)或症狀發生超過4.5小時。

利用現有隨機對照試驗的彙總數據,研究者在經調整和未調整靜脈溶栓相關潛在混雜因素後對靜脈溶栓治療與以下結局之間的關係進行隨機效應薈萃分析:3個月良好功能結局(FFO,改良Rankin量表[mRS]評分0-1),3個月功能獨立性(FI,mRS評分0-2),3個月死亡率,3個月功能改善(按mRS評分順序分析),症狀性顱內出血(sICH)及完全再通(CR)。

研究結果

研究者確定了4項符合要求的隨機臨床試驗,共納入859例患者。在未調整的分析中,靜脈溶栓與3個月FFO(比值比 [OR] 1.48, 95% 置信區間 [CI] 1.12–1.96)、FI(OR 1.42, 95% CI 1.07–1.90)、sICH(OR 5.28, 95% CI 1.35–20.68)和CR(OR 3.29, 95% CI 1.90–5.69)更高的可能性具有相關性,但與3個月時的全因死亡風險(OR 1.75, 95% CI 0.93–3.29)無顯著差異。

急性缺血性卒中發生後5-11小時亦能從靜脈溶栓中獲益?

在經調整的分析中,靜脈溶栓與3個月FFO(調整後 OR [ORadj] 1.62, 95% CI 1.20–2.20)、功能改善(ORadj1.42,95% CI 1.11–1.81)、sICH(ORadj6.22, 95% CI 1.37–28.26)更高的發生幾率相關。然而,靜脈溶栓與3個月FI(ORadj1.61, 95% CI 0.94–2.75)或全因死亡率(ORadj1.75, 95% CI 0.93–3.29)無關。在所有的分析中無明顯的異質性(I2=0)。

急性缺血性卒中發生後5-11小時亦能從靜脈溶栓中獲益?

研究結論

最後研究者總結道,對於經先進神經影像技術選擇的症狀發生時間未知或症狀發生時間超過4.5小時的AIS患者,靜脈溶栓儘管會增加sICH風險,但3個月時的CR和功能改善可能性更高。

這項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首次提供了一致的證據,證明在症狀出現後的5-11小時內,無論基線時先進神經影像檢查結果顯示是缺血性核心-半暗帶不匹配還是FLAIR-DWI不匹配的AIS患者,靜脈溶栓與改善功能預後具有相關性。

醫脈通編譯自:Tsivgoulis G, et al. Neurology 2020 Mar 24;94(12):e1241-e1248.

急性缺血性卒中發生後5-11小時亦能從靜脈溶栓中獲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