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的教育之殤,刺痛多少家庭的神經?

留守兒童是當下中國客觀、普遍存在的現象,更是一種社會問題和教育問題,上千萬的留守兒童給很多家庭、社會帶來了潛在的問題,大量的留守兒童因為缺乏足夠的關愛、及時有效的管教、充分的教育,導致不少孩子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走上了歪路,因此,對於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特別需要重視。

要想解決教育留守兒童,尤其是強化家庭教育的問題,首先的清楚留守兒童是怎麼產生的。

留守兒童的教育之殤,刺痛多少家庭的神經?

留守兒童怎麼來的?

一、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在提高全民收入水平的同時,也拉大了地域經濟發展的差距,提高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成本。偏遠落後地區的人,如果不去經濟發達的地區打工,選擇留在家鄉,靠著一畝三分地來過活,往往會很難維持生計,養活自己都不容易,更不用說有經濟能力結婚、養育孩子了,離開家鄉外出掙錢謀生,把孩子留在老家給老人照看,變成了不得已的選擇。

二、農村出來打工的人,大多是在工廠、工地等地方做工,城市裡的住宿成本高昂,往往很難找到低廉的住處,也就只能選擇住集體宿舍,即便是夫妻倆在同一個城市打工,很多時候都難得見上一面,也就更沒有條件把孩子帶上一起生活,如果要把孩子帶上,必然需要租房住,生活成本將會隨之飆升。

三、農村打工者的婚育年齡一直有年輕化的情況,自己的心智都沒有成熟,因為家人的要求和安排,過早的結婚、生子,還沒有養育孩子的心理準備,乾脆放下養育的責任,把孩子扔給老人,自己出去打工,樂的自由自在。

留守兒童的教育之殤,刺痛多少家庭的神經?

以下這幾點問題不容忽視

一、不少打工家庭,在生下孩子後,沒過多久就把孩子扔給了老人,自己出去打工掙錢去了。對於3歲以內年幼的孩子而言,最需要媽媽的疼愛、關懷和陪伴,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如果缺少母親的陪伴和照料,情感訴求得不到滿足,長大以後普遍會出現安全感缺失、尋找母愛替代、感情淡薄等問題。

二、孩子在三歲到七八歲這個期間,是性格、品行、習慣、價值觀、行為規範、規則意識養成的重要階段,如果沒有父母在身邊言傳身教、做出及時的指引和糾正,孩子很可能養成一些壞習慣,甚至可能影響未來的人生道路,嚴重的還ke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留守兒童基本上都是老人幫忙照料,老人養孩子總是習慣嬌慣、讓步,不捨得立規矩,只要孩子哭鬧,基本上都是對孩子讓步的多,導致孩子養成嬌生慣養的習慣,缺乏挫折教育,沒有規則意識。

四、孩子的成長期要經歷幼兒、少年、青年期,每個階段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外部環境的影響,各種電子產品的誘惑、打架、鬥毆、吸菸、逃課的行為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如果家長不能在身邊進行及時有效的管教,那麼等你返回家鄉再面對孩子的時候,很可能會覺得後悔莫及。

五、一旦錯過孩子的幼兒期和童年期,缺少足夠的陪伴,父母再想和孩子培養緊密的親情,幾乎是不可能的了,能夠用來聯結你和孩子的情感紐帶,可能只剩下血緣、母子關係、撫育責任和生活費來源了。

留守兒童的教育之殤,刺痛多少家庭的神經?

父母如何教育留守兒童?

對於孩子的教育而言,陪伴是教育的重要前提,而留守兒童和留守兒童父母卻不得不面對分隔千里,常年不能相見的現實,這種狀態下,談父母教育就變成一個偽命題了,畢竟,你不能陪在孩子身邊,孩子的一舉一動,所思所想,你又怎麼及時的瞭解呢?

因此,我認為,留守兒童的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最好有一位父母回到孩子身邊。

如果不具備條件將孩子帶在身邊的話,建議最好由媽媽回到孩子身邊,陪伴孩子的成長,輔導孩子的學習,指引孩子的發展。媽媽可以在本地找一份工作,避免自己過於清閒、荒廢了時光,下班和週末的時間,儘量陪著孩子一起。

二、做好榜樣很重要。

你不能一邊要求孩子不要學抽菸,一邊自己吞雲吐霧;你也不能一邊要求孩子好好學習,一邊自己在打麻將;你更不能陪著孩子玩耍、學習的時候,自己在刷手機。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你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他們並不會變成你所期待的那種人,除非,你自己能夠做到。

三、跟孩子保持及時的溝通交流

現代的通訊手段很發達,即便你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你也完全可以通過視頻等方式,和孩子保持密切的聯絡、溝通。通過這種溝通,多瞭解孩子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建議,對孩子的成績給予肯定和鼓勵,分享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孩子覺得跟你們的距離很親近,原因打開心扉跟你們溝通,只有拉近你和孩子的內心距離,才可能做好家庭教育的這件事。

四、跟老人、老師及時的進行交流

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父母的持續關注,也需要孩子的照料人(老人)和老師的用心,父母需要跟老人溝通照料孩子、面對孩子的一些問題的處理原則和態度,讓老人更好的把握尺度分寸。跟老師的溝通,有利於更好的掌握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培養跟老師的感情,獲得老師更多的關注和輔導,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