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五種語言》:想要度過感情平淡期,其實並不難

《愛的五種語言》:想要度過感情平淡期,其實並不難


文/韓大爺的雜貨鋪

歡迎光臨雜貨鋪,沒事帶你亂翻書。

這一期要帶大家翻開的一本書,名字叫《愛的五種語言》。

作者是享譽全球的婚戀輔導專家:蓋瑞·查普曼。

它的英文版自1992年初版以來,銷售量已突破1000萬冊,還問鼎過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中文版也是夠牛,在對“情感專家”類書籍比較嚴苛的豆瓣上,它的評分被拱到了8.6,不簡單。

那這本書主要是幹嘛用的呢?簡單講就是幫助普天下的痴男怨女順利度過平淡期的。

咱們都知道感情中最坑人的地方就是:處的時候挺熱乎,處幾年就玩完。

倆人跟中了邪似的,要麼說沒感覺了,要麼抱怨感受不到對方的愛。

離婚再找一個?下一個處幾年還那樣。

不離吧,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打碎牙往肚子裡咽。

那到底是為啥呢?怎麼才能擺脫這種尷尬局面?

作者就說了:我這本書裡有答案。

接下來就分三個部分帶大家一起看看他給出的答案。

第一部分:為啥。

第二部分:咋辦。

第三部分:扭轉一個錯誤觀念。


好,先來說第一部分:為啥感情會變淡。

感情變淡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個原因:這就是現實


這句話跟廢話一樣,但有必要了解一下。

按作者的意思說:熱戀中的狀態,是不正常的,是一種“變態”。

不信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沉浸在愛河種的樣子:對其他事物失去興趣;因為想念對方吃不下飯;成績節節下降;成斤的白酒說幹就幹;爹媽如果不同意恨不得拔了氧氣罐;為了見個面,妝厚得像鞋墊……

你說說,這些事哪一件是正常人乾的?

不過不正常就對了。

因為人類繁衍的偉業就需要咱們在熱戀期頭腦發熱,神魂顛倒,不惜一切代價也得往一塊湊。要不然孩子誰生啊。

但湊歸湊,湊的時間才了,大腦認為你們倆的“歷史使命”完成了,就會自動退燒。因為它怕你倆一直這麼神魂顛倒下去,孩子養不活。

所以天下有情人先是衝破樊籬,終成眷屬,然後再左手摸右手,相看兩生厭。

這是感情變淡的第一個原因,誰也改變不了。那為啥還要拿出來說呢?因為它和第二個原因有關。

感情變淡的第二個原因:我們從來沒有認真思考和學習過——怎麼在退燒狀態下,理性地,有意識地去培養愛,去愛一個人。

我們知道,發燒階段的愛是不需要培養的,說愛就愛了,特無私,特主動,一點都不帶心疼的。

但退燒階段,兩個人迴歸到一種單純的人和人相處的狀態,就不知道咋辦好了。按理說不知道咋辦你學啊,你琢磨啊,你不恥下問啊。

不的,咱們總是喜歡把原因簡單粗暴地歸結為:好景不長,人性如此。於是就:湊和過吧,熬一天算一天。

這就很危險。

因為有這麼個比喻:說倆人的感情啊,就好比一個蓄水池,水池保持微滿狀態,彼此就會沉浸在被愛的海洋裡,感情也好,日子也順,滿滿的連結感和歸屬感。

可這個水池啊,是有進水口和出水口的,發燒階段時,進水口水流極大,源源不絕,但退燒以後,進出水口就一樣粗了,如果這時候咱總忘加水,三天兩頭還行,日子長了就出問題,等水池空了,再加水都來不及。因為對方有可能心灰意冷,跟別人一起去灌水了。

那有人不服氣,說:我明明一直在加水啊。可我們家那口子還是不滿意,為啥。

這就涉及到第三個原因了:因為你可能加錯水了。

有可能,你對象只有在淡水裡遨遊,才能感受到愛意。結果你咕咚咕咚往池子裡放鹽水。

岔劈了。

好,現在我們看這仨原因,第一個是客觀現實,難以更改。

可以發力的地方就在於後兩個因素:想辦法往水池子裡灌水,還得灌對。

所以作者就寫出了第二塊內容:愛的五種語言。

現在你知道了,所謂愛的五種語言,只是個比喻。準確來說無非就是:往水池子裡灌水的5種方法。

那為啥弄這麼多種,為啥不只弄一種呢?

剛才不是說了嘛,咱不知道哪種水是對方想要的。

所以接下來把5個灌水方法都介紹一遍,然後再說說怎麼判斷對方喜歡哪種水。

開始。

第一種:肯定的言詞。

就是說你得經常表揚對方、鼓勵對方、語氣溫柔些,並表達對對方的欣賞。

那為啥這麼做就能往水池子加水呢?

因為(1):這是最簡單、最直接,性價比極高的溝通工具。馬克·吐溫曾說:別人誇我一句,我能多活倆月。

因為(2):很多伴侶打小都成長在缺愛的環境裡,特別渴望安全感。

因為(3):你想讓一個人變成什麼樣,就按那個方向去誇他。這比抱怨管用太多了。

因為(4):被讚賞的伴侶,自己心裡的水滿了,愛會溢出來,會回報你,雙贏。

那問題來了:老夫老妻,張不開嘴,或者覺得尷尬,不自然,咋辦?

小竅門:跟爹媽誇伴侶。跟孩子誇伴侶。揹著伴侶,和另一個人……誇伴侶。放心,這些話都會神奇地傳到伴侶的耳朵裡,而且威力加倍。


第二種:精心的時刻。

也就是說:你得往伴侶身上投放注意力,或者通過各種方式讓伴侶“覺得”:你注意他。比如:一週約一次晚飯,期間誰都不能看手機。坐沙發上,電視一關,彼此注視著交談。倆人共同去做一件雙方都喜歡的事:組個隊,開把遊戲,打個球,爬個山。時常跟伴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伴侶在向你訴苦時,注意,彆著急忙慌給建議,分享一下你的感覺,等等。

那為啥這麼做就能往水池子里加水呢?

因為注意力=時間,而時間=生命。你往伴侶身上投放注意力資源,相當於和他共享生命。

所以你也就明白了,為啥有的姑娘總喜歡問:哎,你看我今天有啥變化沒?小夥要是看不出來,姑娘就鬧心。不為別的,五個字:注意力資源。

那問題來了:老夫老妻,實在沒啥聊的,咋辦。

其實不是沒啥聊,可能是因為你們從沒有進行過深層次的,實質性的,走心的交談。

你們可以聊聊這些:童年陰影;自己覺得最有成就感和價值感的瞬間;人生中的什麼東西最讓你感激?最尷尬的瞬間。家人中誰去世最讓你難過,為什麼?什麼事是你最不喜歡拿來開玩笑的?上次在別人面前哭是什麼時候?自己呢?等等。

總是都是讓你們“精神裸體”,“自我暴露”的問題,真談的走心了,勝過一百萬句麼麼噠晚安。


第三種:小禮物。

這事看起來庸俗,其實是天下生靈表達愛意的通用手段。如貓咪喜歡給你叼個耗子回來,寶寶喂媽媽吃電纜。

小禮物本質上是這樣一種東西:每當對方看到它,捧起它,內心都會出現個溫暖的聲音:你看,他還想著我,惦記著我。

禮物雖小,卻勝雄兵百萬。

我們知道,渣男常會做這樣的事:哎,寶貝兒,來的路上看見一塊石頭很好看,送給我們家的小天使~

我輩楷模啊同志們。一塊石頭才多貴,划算。

問題來了:覺得肉麻,甚至有點傻。

那麼,這就是渣渣勝過我們的地方,師夷長技以制夷吧。

第四種:服務的行動。

說白了,就是做幾件對方一直想讓你做的事兒。

別看這條又簡單又廢話,可很多人都忽略了。我們不是沒做事,事實上我們可能為對方做了好多事,但都撲空了。

最經典的就是:

“你根本就不愛我,你都不幫我打掃衛生間。”

“我還不愛你?我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三點!”

或:“你要是愛我的話,就在我忙事情的時候少嘮叨兩句吧。”

“什麼?我不愛你?孩子誰生的?飯誰做的?我一個女人都強悍到能爬電線杆。”

多可惜。

你可以:列張單子,把對方常想讓你做的事羅列一遍。然後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拿出來做一件。

問題來了:對方沒注意到怎麼辦。


那就告訴他呀:如,趁對方開門的一瞬間,你和孩子從櫃子裡蹦出來:Surprise! 我們為你打掃好了房間喲,我們愛你。

電影美麗人生的男主就這麼幹。

費事嗎?這不比吭哧吭哧工作到凌晨三點省事多了麼。精準打擊,不要簡單問題複雜化。

第五種:身體的接觸。

身體接觸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也是最能拉近內心距離的方法。

和一個很久沒有擁抱過的親人、朋友擁抱一次,你會收穫一種奇妙的踏實感,就像打破了一堵透明的牆。

當危機來臨時,人類也都會本能地相互擁抱。彷彿這樣,就會收穫勇氣與支持。

只不過,風平浪靜的時候,我們反而把這個法寶給忘了。

所以,記得時不時觸碰一下你的伴侶,有時候一個簡單的勾肩搭背,就能勝過萬語千言。

你可以這樣:在給伴侶倒咖啡時,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看電視的時候,靠得緊一些。當伴侶做著的時候,走到他的背後,按摩一下肩部和頸椎。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也可以偶爾撩一下。

這裡有個點需要注意:有的時候,伴侶之間可能會產生誤會。比如:男方某一次試圖觸碰女方,女方由於各種非主觀因素,沒有給出積極回應。然後男方可能一方面不自信,或是要面子,就會覺得:可能我對對方已經沒有吸引力了,可能對方不喜歡。採取的做法是:以後減少觸碰。

而女方心裡可能想的是:嗯?他怎麼很久都沒觸碰我了?可能是感情淡了,或者他對我沒興趣了吧,唉算了,那我以後也少打擾他吧。

誤會啊,同志們。用東北方言講就是:向住了。

所以呢,大膽一點,又不是別人的伴侶,不碰白不碰,挨巴掌再說唄。

好,以上五種呢,就是作者為我們提供的,愛的語言,或給池子裡灌水的方法。

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感受愛的途徑可能是“肯定的言辭”,有的人可能是“接受禮物”,那怎麼判斷伴侶喜歡哪種呢?

很簡單:要麼直接問對方。要麼在生活中去歸納或總結。

一旦摸到脈,就對症下藥,時間長了,對方池子裡的水就會被灌滿。

但說到這裡,還有一個天大的問題。

接下來就進入第三部分內容:糾正一個錯誤觀念。

咱們很多人讀到這,心裡都會有一個大大的問號:憑啥?憑啥都是我要怎麼怎麼做,我要如何如何?更何況,我現在的問題正是我對他沒感覺,我根本就不想為對方做這些事,咋辦?

其實有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們還在用發燒階段的邏輯去看待退燒階段的關係。

發燒階段的邏輯是什麼?就是:有愛(名詞),才能愛(動詞)。

而退燒階段的真相是:只有愛(動詞),才能有愛(名詞)。

所以網上流傳過這樣一個段子:一箇中年男人去問心理醫生:大夫,我發現我不愛我老婆了,怎麼辦?

醫生說:那你就去愛她啊。

中年男:可我的問題是我已經不愛她了。

醫生說:對呀,那你就去愛她呀。


其實心理醫生沒說錯,我們的行動,往往發生在感情之前。

把愛當成一種天降之物,會讓你們的愛在發燒階段死去。

把愛當成一種選擇,會讓你們的愛在退燒階段重生。

當然,做出從今天起,好好愛對方這個選擇,會讓你損失一點點精力,一點點時間,甚至在起始階段,有點心不甘,情不願。

但它的回報也是豐厚的,我們可以用書中的一句話來概括:

愛不是一切事情的答案,可是它製造了一種安全的氣氛;在那種氣氛裡,我們可以尋求那些煩擾我們之事的答案。

有點繞口,翻譯一下:

為眼前這個大肚腩或黃臉婆送去一點愛,可能並不會讓你這個月的KPI超標完成;也不會兌換成名牌包包。

但當你KPI完不成,或自己的包包沒有閨蜜閃亮,而腸胃打結時,手機裡會冒出一條短信:回家吃飯。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