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理性的討論變成"粉圈"站隊,被裹挾的網文作者們該何去何從

網文作者集體批判閱文合同"霸王"條款的事件又有了新的發展。

一場以版權保護為名,以裹挾著網文作者和讀者利益的所謂權益"鬥爭"運動正在悄然發生 。原本理性的討論,慢慢的變了味道。

55"斷更節",斷的到底是誰的權益?

隨著閱文"新合同"條款事件的發酵,一場關於號召全體網文作者斷更的"55斷更節"的運動,以類似於"粉圈"圍堵網絡傳播的方式悄然發生。

雖然閱文集團已經發布聲明,表示了網傳的合同並不是新管理層制定的合同,而是閱文集團本身就存在的合同,而且閱文新管理層已經在推動合同的改革,並打算組織作者進行協商,盡全力保護作者的權益。但是,這些聲明和舉措並沒有引來理性的思考和談判。

所謂的斷更節的組織者,在線號召所有的網文作者,以斷更的方式來逼迫平臺讓步。如果這種斷更,只是為了幫助爭取談判的機會,還情有可原。但是仔細分析會發現,斷更節好像已經變成了一種運動式的裹挾。斷更節的組織者們,將所有的網文作者進行派別的劃分,包括所謂的妥協派、兩面派和投降派。

當理性的討論變成

甚至讀者都被當做了所謂的"利益關聯者",成為引導輿論的工具。

當理性的討論變成

作為一個普通的資深網文讀者,當看到所謂的利益關聯讀者的要求,以及列出來的"沒有收入=作者流失=優秀作品減少=我將被喂shi"暴力洗腦式的邏輯連接,讓我真的感覺到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沒有收入,只是因為平臺剝削?沒有閱文,可不可以選擇去其他平臺?寫作一靠天分二靠勤奮,所謂的天才永遠能找到表達自己的渠道,作者不在閱文了,我們讀者就永遠被迫吃屎?我們難道不知道不看閱文嗎?世界上是隻有閱文一種平臺嗎?

大家好像忘記了,在20年前網文剛興起,網文被傳統學界看低,不被認為是真正文學的時候,以及沒有人願意付費看網文的年代,仍然有無數的作者在榕樹下、起點這些平臺堅持不懈熬夜更新,為的是自己對文學的一份熱愛,還有對所有支持者的回應。為愛發電雖然不現實,但在一開始,是這份對文學的"愛"讓那些大神廢寢忘食。

大家還忘記了,平臺也一直在努力的掙扎,不斷的模式和改變,想要活下去。

大家更忘記了,世界上不是隻有一個叫做"閱文"的平臺。

如果是正確理性的討論,應該賦予大家選擇權,不在閱文,可以在其他平臺,在閱文不滿意,可以爭取自己的權益。但是,以斷更的方式,直接要求所有作者放棄更新,放棄收入,放棄自己的作品和讀者,這種極端的號召,帶著盲目熱血的味道,可能把一部分不夠理想的讀者以及作者,裹挾進運動式的維權風暴中,並最終傷害自己的權益。

假如,我是說假如,斷更節成功,最後導致資本放棄閱文,類似閱文的平臺也真的不存在了,那些最普通的依賴於平臺更新賺取日常所需的作者又該如何自處?

理性協商,讓作者真正的權益得到保護

網文發展20年,無論是平臺、作者,還是讀者,都實屬不易。

從不被看好的所謂地攤式文學,到逐步被主流認可,再到IP式運營模式所帶來的利益,所有的網文作者終於走到了可以依賴沒有門檻的寫作就可以維持生計的這一天。而普通的讀者們,也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分享、讚許、推薦自己心中厲害的文章以及作者,不用害怕被嘲笑沒有水準,不是其中的經歷者,不知道其艱難,。

資本雖然可怕,但資本首先是讓大多數作者和平臺活下去的根本。

這20多年,無數的平臺在不斷的摸索與作者共存的盈利模式,有一些堅持了下來,有一些因為運營不下去就此消失。平臺消失,作者積累起來的粉絲和慣性讀者,都需要重新開始,這其中苦楚,只有作者和平臺的管理者本人才能知曉。

所謂的斷更節,攜帶著狂熱的氣息,用一種運動式的方式裹挾輿論和作者以及讀者,讓理性失去意義。


當理性的討論變成

泛娛樂話的IP發展,是所有網文作者突破圈層的界限,成為全方位運營獲利者最好的辦法。擺脫付費模式的禁錮,保持理性的思考能力,通過協商,推動平臺和作者利益的共贏,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

不要忘記了,當所有的平臺都消失的一天,網文也會消失。不要讓理性被狂熱引導,不要把威脅當成工具,希望所有的作者和讀者都能牢記:只有共贏,才能真的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