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城建70年,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70年,在岁月长河里,只是一瞬。可在城市建设者的心中,却不异于一场“蝶变”。

从路边的庄稼地到遍布城中的绿地花园,从尘土飞扬的逼仄小路到整洁宽阔的城市大道,从杂乱破落的街区到灯火辉煌的繁华盛景……70年来,泸州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奋进。时间的背后,泸州这座城市,在一代又一代城市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每天都在以不一样的速度,破茧成蝶,拔节生长。

泸州城建70年,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泸州城市全景

打通主干道 开启城市发展“高速度”


1983年3月3日,泸州成为省辖市。从这时起,泸州的城市建设开启了新的征程。

“1985年8月15日,我们开始修建主干道。”这个日子,古稀之年的胡开弟脱口而出。他口中的主干道,从沱江一桥到大山坪,是泸州城区的第一条主干道。对于泸州城市建设和发展变化,作为土生土长的泸州人,同时又是早期参与泸州城市建设的建设者,胡开弟用了“翻天覆地”4个字来形容。

泸州城建70年,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泸州城市一角
1983年至1991年,胡开弟先后任职泸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干部、副主任、主任,主要负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胡开弟回忆,在建市初期,出于改善投资环境的考虑,1984年,泸州决定在旧城建设主干道。经过各部门商讨研究,决定按照32米宽度的标准来修建这条道路,新区转盘到市政府的路段则扩宽至40米。“在此之前,泸州连一条宽度10米以上的道路都没有。”

此后,城市的飞速发展,超过众人的预期,“堵”逐渐成为泸州城区的常态。

原泸州市规建局副局长蒋虹亲历了由“堵”到“通”的过程,认为沱江一桥复线桥的修建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意义重大。

“沱江一桥修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泸州这几十年来的飞速发展是当时完全没有预料到的,以至于后来一段时间回龙湾、江城拥堵不堪。”蒋虹说。

堵怎么办?修桥才能解决问题,但是修在哪里?“当时泸州邀请了全国著名的桥梁设计单位进行方案征集,最终确定复线桥方案,因为沱江一桥是泸州的第一座桥梁,承载了泸州的历史,见证了泸州的城市变迁,应该被保留。”蒋虹介绍。随着复线桥工程的建成投用,沱江一桥的交通压力得到缓解。“复线桥工程既能保护老桥不受破坏,又能缓解沱江一桥的拥堵,在当时来说是比较新颖、投资又少的方案。”蒋虹说。

建桥修路建园 城市变化翻天覆地

泸州城市建设宛如一场接力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黄修华便是其中一名接力人员。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黄修华参与龙马大道规划建设。2003年,黄修华出任泸州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副局长,当时滨江路改造接近尾声,甫一上任,他便负责澄溪口到长江现代城一带滨江路的建设,同时承担主干道酒城大道至沱江三桥延伸段建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在泸州的桥梁史上,国窖大桥作为我市首座横跨长江的矮塔斜拉桥,不管从技术难度,还是从承载意义上来讲,都是无法忽略的一个篇章。2008年,泸州成立两桥办,专门负责沱江一桥复线桥及国窖长江大桥修建工作,黄修华出任副主任,负责两座桥梁的技术指导。历时4年,国窖长江大桥落成,成为连接茜草片区和主城区的主要通道之一。

泸州城建70年,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泸州沱江六桥

当前,泸州二环路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二环路全长52.5公里,包括两座跨长江大桥(泰安长江大桥、长江六桥)、一座跨沱江大桥(沱江六桥),以及11个全互通立交,设计双向六车道+轨道交通模式,预计2022年底全线建成。“规模大、设计标准高、功能性强,除省会城市外,在整个西南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它的建成将真正构建城市快速交通网络,形成城市大骨架。”黄修华说。

在大力构建城市骨架网络的同时,城市的脉络也更加清晰。在黄修华看来,一座城市,不仅要建起来,更要靓起来,泸州城市品质提升体现在方方面面,海绵城市建设、公园城市建设、雨污分流改造等,都是提升城市品质。“对于我个人来说,城市发展带来的最大切身感受就是方便,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出行、休闲娱乐,都变得更加方便。”作为城市建设者,更作为市民,黄修华以“方便”二字道出自己的切身感受。

泸州城建70年,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望天龙立交

如果说桥的建成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那忠山隧道的打通,更从时间上缩短了城市的空间距离。对于市建管一中心现场工程师黄金河来说,忠山隧道意义非凡。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黄金河便参与了忠山隧道的修建,这是他参与的第一个建设项目。

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忠山隧道从组织开挖,进隧道、一直到隧道贯通,黄金河全线参与技术和协调等工作。“隧道2018年1月28日通车,前一晚上我守了一个通宵,心情真的是难以名状,感觉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小孩出生一样。”黄金河说,当天通车后,通过的第一辆车是一辆出租车,打开栏杆后,出租车师傅很高兴地朝他挥了挥手,说忠山隧道终于通车了。“第一个通过忠山隧道的社会车辆,恭喜你。”黄金河笑着回了他一句。

忠山隧道连通体育场和连江路,再通过国窖长江大桥和沱江二桥的连接,实现了城市从南到北的大贯通。“隧道贯通后,在江阳区与龙马潭区之间往返的市民不再受绕行的困扰,原来7公里左右的绕行距离缩短到了1公里左右。”黄金河说。

泸州城建70年,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泸州沱江二桥

提档升级 造宜居宜业品质之城


在黄金河参与泸州城市建设的5年里,他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城市功能的提升,更有城市品质的提升。
“从今年开始,我们在保证质量、安全、投资、进度的建设目标中加入了品质这一目标。城市建设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更要在整体形象上给人以美感。”黄金河说。在各项市政设施建设过程中,小到一棵行道树的选择,大到施工项目对整个城市形象的影响,泸州的城市建设从注重功能发展到兼顾品质。

泸州城建70年,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泸州白塔

作为年轻一代的泸州城建人,市风景园林管理局绿化管理科科长梁爽对“宜居宜业品质泸州”的建设颇有感触。

2009年大学毕业后,梁爽回到泸州从事风景园林相关工作。那一年,泸州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梁爽参与了省级园林城市的验收工作。与此同时,她也开始参与国家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从那个时候开始,泸州的园林事业就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这也意味着泸州市民的居住环境逐步有了改善。”

泸州城建70年,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泸州城西新区

“园林建设是城市的面子,老百姓的里子,最终享受到实惠的是老百姓。”2012年,泸州遭遇洪水,滨江路全线被淹。梁爽和同事们对滨江路的绿化系统进行灾后重建时,结合园林设计,对“两江四岸”示范区先行进行了改造,打造了5公里的长江滨江公园。公园改造结合了人文历史元素,在植物配置上也更加科学化、现代化。“打造后的长江滨江公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公园。”梁爽亲身经历了滨江路的变化——从最原始的河滩到喧嚣的游乐场,再到如今环境宜人的休闲公园。

泸州城建70年,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泸州两江夜景

最直观的,应该是数据上的变化。2005年,泸州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9平方米,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如今泸州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经达到12.5平方米,实现了翻番。

“原来我们提出的是‘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现在提出的是‘园在城中’,今后我们想达到的更高目标——

‘城在园中’。”在梁爽看来,绿色发展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其中一个方式。

泸州城建70年,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泸州体育生态园
“现在泸州的市级综合公园,基本都是在山和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如忠山公园、学士山公园,在修建公园的同时留住城市原有的肌理。泸州人不管出去多久,回来之后城市的记忆还是存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梁爽说。

来源 ▎泸州市城建信息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