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時代我的風》連載④:《樵兒奮》

一 山中雲霧聚散,

水裡綠林隱顯。

一陣風牽出山路彎彎,

一面鏡映現悠悠柴擔。

那一面鏡叫嶺後水庫,

那數抹綠是陽壠群山,

那挑著柴擔的“小倪鬼”呀,[注]1

就是剛放下書本的嚴元儉……

二 十二歲本該上學堂,

我卻上山崗。

讀寫冒尖生偏樵兒,

引來鄭順齋校長家訪。

“孩子的爹啊孩子的娘,

為什麼不讓孩子繼續把學上?

難道你要讓後代,

一輩子拿刀揮鋤挑籮筐?”

“鄭校長啊鄭校長,

誰願意讓孩子當個‘睜眼盲’?

誰願意叫後代挑那沉沉筐?

誰願意一輩又一輩啊,

碗裡缺鹽想以汗代嘗![注]2

怎奈我家

只有一被一紗帳。

當地無初中,

升學去遠鄉。

沒有被和帳,

哪經得起冬天寒氣侵

哪受得了夏日毒蚊狂?”

校長進我房,

瞧下又瞧上

床頭被破爛,

屋頂瓦漏光……

口停張,

淚盈眶。

草鞋呀,

走出校門第二天,

我就把你穿腳上。

三 寒冬跟爸上高崗

走進樵夫老課堂。

祖祖輩輩難畢業的老課堂喲,

第一

最難忘。

夢中喚醒把床起,

熱菜鮮口口香。

門開風入身一抖,

刀碰“擔抵”響噹噹。[注]3

出門借月光,

月落借星光,

急走三十里,

上山砍太陽。

柴路找不到,

父親指方向;

柴捆紮不緊,

父親手腳幫;

“擔抵”用不來,

父親作榜樣。

捆紮停當試重量,

父親怕我人壓傷。

擔子輕輕怕什麼,

我請爸爸把心放。

四 日頭暖暖中天懸,

崖路彎彎柴下山。

渴飲山泉水,

餓吃蒲包飯。

山泉暖又甜,

下肚欲成仙。

蒲飯冷且硬,

嘴嚼心打顫。

五 回程三十里,

大考看腳底。

第一個十里,

我衝在頭裡。

“擔抵”落地回頭望,

心中好得意:

都說路遠擔難挑,

我就經得起!

第二個十里,

我落到尾裡。

“擔抵”落地往前看,

心中不服氣:

不要欺我是新手,

看我追上你!

第三個十里,

雙腳把我欺。

我想邁大步,

它卻重如石砣難提起。

我想快小步,

它卻不聽使喚慢慢移。

慢慢移就慢慢移吧,

它卻踩不穩路心,

像醉酒般跌跌撞撞欲倒地。

我真想歇息!

我真想歇息!

爸爸說:

“挑擔這玩藝,

最怕多歇息。

一坐不願起,

再坐落三里,

三坐又四坐,

白天變夜裡。”

點點頭,

鼓鼓氣。

咬牙咬牙再咬牙,

步步向前汗淋漓。

此時此刻啊,

我才信服一個理:

“遠路無輕擔,

少年缺耐力!”

草鞋呀,

你保護了我的腳底板,

卻磨破了我的腳邊皮。

遙遙山路上,

不時灑下鮮血一滴滴。

肩不挑,

手不提,

身無汗淋漓。

路上的輕鬆漢呀,

你真是有福氣!

順路的輕鬆漢呀,

能不能幫幫小老弟?

他快倒下了,

你若幫著挑一程,

他會終生記著你!

身後來的輕鬆漢,

腳步匆匆超我去。

人家忙趕路,

沒空來幫你!

就是有空呀,

不是你親戚,

憑啥花力氣!

對面紛紛而來的輕鬆人,

不是接擔的哥呀就是接擔的妻。

被接擔的哥們叔們呀,

你們真是好福氣!

路還剩五里,

我將垮倒地。

此刻媽媽到,

我淚水嘩嘩呀灑溼了小“擔抵”!

六 稱柴大桿秤,

壓在四十星。

鄰人多讚歎,

父母好高興。

一覺睡到大天明,

欲下床時我震驚:

腳一著地鑽心痛呀,

雙腳腫得像饅頭蒸!

母親說:

孩子呀,

莫憂心。

腳有傷腫醫不尋,

每天尿桶浸三浸。

每天腳往桶中伸,

連浸三天更怕人:

拿起父親的大布鞋,

小腳丫竟然穿不進!

鄰居老太太,

故事好抓心。

“擔抵”一拿是柺杖,

拄著欲把她家進。

哎呀呀,

百步如千里,

寸途扎萬針!

看著腳,

淚淋淋:

老天爺,

我原是一頭小健牛呀,

怎成了走不了路的殘疾人?

我要掙飯吃呀,

怎能不出門?

太陽才出山呀,

難道就西沉?

太陽才出山呀,

難道就西沉?!

七 樵兒淚漣漣,

樵父心顫顫!

刀口過磨刃要卷,

崽兒過煉傷康健!

八 無腳鄰家去,

上床練手力。

萬一腳不愈,

手就頂上去!

九 黑夜熬過去是亮晨,

十天後樂了練手人:

腳腫漸漸退,

走路又來勁。

鄰叔問我:

還有沒有上大山的心?

一敗就收兵,

哪能當將軍!

我的回答呀,

是水坑邊上的磨刀音。

父親心不忍!

孩子啊,

這刀給我用,

你的腳還嫩!

不!

爸爸呀,

四十斤傷了我的腳,

明天我就挑三十斤!

紅日出山把世界照!

陽光裡,

有的孩子背書包,

有的孩子把柴挑。

叔叔呀,

柴擔書包哪個重?

書難讀還是柴難挑?

同路的叔叔沒應我,

只有那草鞋吱吱叫!

[注]1江山人稱小孩為“小倪鬼”。

[注]2 你嘗過嗎?汗水是鹹的。力田人窮得買不起鹽時,常有以汗代鹽的想法。

[注]2擔抵柴擔的支柱,用於途中換肩和休息。擔抵一柱著地而一擔懸空不倒,需要一定的平衡本領。挑擔途中,用擔抵稍稍抵起

柴衝,放在另一肩,還可起到分擔重量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