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官晏殊和考生歐陽修填詞《玉樓春》,兩人各具風采也有交點

前言:

歐陽修去參加殿試,卻不料被他僅19歲的同學王拱辰奪魁。如果論實力,狀元頭銜應該是屬於歐陽修,那麼為什麼他不能中狀元呢?據考官晏殊透露,原因是歐陽修太過於鋒芒顯露了,氣勢上壓倒了考官們。

年輕時的歐陽修是否有這樣的實力呢?僅靠一人的才華,實力性地壓倒考官們。考官的水平又是如何的呢?考官晏殊是考官們中的佼佼者,晏殊作詞的實力又是怎麼樣的水平呢?從一首詞中讀懂考官晏殊和考生歐陽修的實力差異,從中分析他們的人物特性是否符合事實。

1.

晏殊:從小有“神童”之稱,政治背景極佳,作詞成就突出,又稱“宰相詞人”

《玉樓春·春恨》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玉樓春·春恨》這首詞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言語,每一句都是七個字組成,對稱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讀一遍就能夠明白晏殊寫此詞主要是表達自己對人生短暫的感嘆,同時也表達出離別相思之情。


考官晏殊和考生歐陽修填詞《玉樓春》,兩人各具風采也有交點

宋朝 晏殊

第一句詞中先是描寫景,後感嘆歲月流逝的快。在長亭路的兩旁長滿了嫩綠的楊樹和芳草,年少的時候就離開,回來的時候已不再年少。路兩旁的楊樹和芳草每年都是那麼的翠綠,可是人已經不是從前的那個外出求學的少年。

第二句詞描述了到了五更天的時候,也就是現在的凌晨四點半到五點半這段時間,在屋裡睡著覺卻遺憾的留下殘夢,不能完整。春天的三月,還帶著寒冷,這時候的花開得正盛,但是在春雨的打擊下,滿地的花瓣。雨打花瓣落地有離別之意,因此會說“花底離愁三月雨”。寒冷的早晨,睡夢中被驚醒,看著窗外的雨把花瓣打落滿地,感嘆著離愁。借景抒情,表達自己真實感受。

第三句詞用“一寸”變成“千萬縷”,說明詞人本身離愁之情非常濃厚,數之不盡,揮之不去。“無情”與“多情”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多情的煩惱。煩惱之多,由原來的“一寸”變成“千萬縷”,也許年少的時候沒有太多的煩惱,長大了肩負的責任多了,隨之而來的煩惱會變得越多。

考官晏殊和考生歐陽修填詞《玉樓春》,兩人各具風采也有交點

晏殊 《玉樓春.春恨》

第四句詞運用了對比和誇張的手法,“有窮時”和“無盡處”作對比,突出相思之意非常濃烈。結合誇張的手法,“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更形象地說明無論是走到何處,思念總是伴隨著,就是是日常生活起居那樣的存在。當然這是運用了誇張的寫法,實際上詞人本身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兒女情長這些事不會成為迴繞嘴邊的事。

詞整體上情景結合,詞人通過景的描述後,再抒發情感,屬於間接性抒情。本來就可以直接一句話表達清楚的意思,卻結合當時的景物特性來抒發。可以看出此人屬於謹慎之人,而且非常注重言辭方面。有景及情,雖不能說感性,但可以看出詞人重情重義。整首詞手法運用巧妙,字字得當,意境非凡,說明此人文學造詣很深。

2.

歐陽修:天資聰穎,個性突出,推崇“圖新”,又有“千古伯樂”之稱

《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歐陽修寫的《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採用七字一句,一共四句,先是直抒胸臆,表達情感,再結合景物表達出離別的嘆息之意。語言簡潔,卻又帶有創意,表述得當。

第一句詞內容主要表達原本就想當面把歸期說清楚,卻不料哽咽沒說得出口。以為著歸期未定,又難以回覆,也許就是一去無回,一次的離開就是永別,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與“君問歸期未有期”意境相類似。

考官晏殊和考生歐陽修填詞《玉樓春》,兩人各具風采也有交點

宋朝 歐陽修

第二句詞中“風與月”本來就是自然的景物,沒有感情,但是在“情痴”的眼裡變得觸景傷情起來。人們天生就是有情的人,此情的產生與風和月亮沒有關係,感情是人的本質屬性,不容改變。此句表達的不僅帶有意境美,還符合客觀事實,很有創意。

第三句詞中“離歌”本是送別時演奏的歌曲,聽一次就很能傷透人心,那種離別之苦不想再經歷過第二次了。一次的離別,已經夠傷情了,沒必要重複新的經歷。此句直接就用離歌來代替說明詞人本身對離別的深感痛惜。

第四句詞內容主要表達離別的時候也不需要太過於傷感,就像是當時和你一起在洛陽城裡共同賞花之後的分別,就把此次的離別當作往常的見面道別好了。看出詞人是個心胸闊達,寬厚樂觀之人。

考官晏殊和考生歐陽修填詞《玉樓春》,兩人各具風采也有交點

整首詞以直接抒情為主,景物描寫為輔。詞人直接表達詠歎離別之情,卻又留下三分的餘地表現出自己的樂觀心態。把永遠的離別當作是日常大道別,雖然沒有直接抒發傷情至深嘆息,卻隱隱約約能感受得到。

3.

兩人各具風采,卻又存在交點

不同點:

晏殊表達情感善於託景拖物,沒有直接表述,說明為人說話謹慎,很符合他的政治背景。他在官場上一路順風順水,除了家庭背景的關係外,最主要的就是他的為人謹慎,說話不得罪人的作風,這一點與“宰相詞人”相吻合。詞中表達情感時,運用誇張手法把情感表述得淋漓盡致,偏向極端,晏殊在《玉樓春·春恨》隱約之中給人傳遞出他雷厲風行的作風,做事有時候帶有極端性。

晏殊在詞中傳遞出來的信息是他比較重感情的人,但是又帶有理性。說明他不僅重情重義,還是很善於把握平衡度,處事的時候該維持平衡的時候就是維持平衡,該雷厲風行的時候絕不手軟。就是晏殊本人告訴歐陽修他沒有奪魁的原因是歐陽修鋒芒太顯露,眾多考官不服氣,才給了評低分以至於他不能奪魁。其中包括晏殊在內,善於維持平衡,張弛有度,符合晏殊的作風。

整體上看出晏殊才華橫溢,政治背景很好,善於維持平衡,卻又雷厲風行,既善於為人處事,說話謹慎,又善於察言觀色。與當朝為官,具備深厚學問的人物特性相符合。是典型作為考官的人物,歐陽修是考生確實不為過。

考官晏殊和考生歐陽修填詞《玉樓春》,兩人各具風采也有交點

晏殊紀念館中晏殊雕像

歐陽修在詞《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中表達情感直接,但是符合客觀事實,說明他為人耿直,說話直接,直來直往。表達情感時與一般人不同,具有創意,行為別具一格,與歐陽修主張“圖新”相符合。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才有“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成就,歐陽修的“圖新”成就了他在詞和散文上的巔峰地位。

歐陽修在詞中能把永別當作日常的分離,心態闊達、樂觀,與他一生在仕途上的坎坷相符合。歐陽修的一生從政不順利,波瀾起伏,他依舊看得很淡,並不是很在意功名利祿,但是對文學上的造詣卻越來越高。

歐陽修為人處事直來直往,闊達又耿直,主張“圖新”,別具一格,個性非常突出,但是學識淵厚。說明他仕途上的不順,是由於他性格而造成的。他之所以是考生而不是考官,也正是如此。與晏殊相比,歐陽修的詞更加出眾一些,主要是因為歐陽修的語句運用的好,並帶有創新點,無論老幼婦孺都能看得懂歐陽修的文學作品。

考官晏殊和考生歐陽修填詞《玉樓春》,兩人各具風采也有交點

歐陽修紀念館中歐陽修雕像

雖然在文學上歐陽修成就比晏殊更高一些,但是晏殊在仕途上的成就更大一些。晏殊之所以能夠成為考官,與善於為人處事息息相關,歐陽修之所以沒有奪魁是因為他恃才傲物,又是直來直往,才遭受到考官們的排擠和嫉妒。歐陽修主張“圖新”改變了他在文學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也是成就了他成為“千古伯樂”的最重要的一點。

交點:

晏殊和歐陽修在填詞風格上都遵守規律,嚴格按照規定填寫,說明兩人都是尊重文學,尊重製度條紋的人。兩首詞都非常優秀,突出的意境也不尋常,表現出兩人的學識很淵博。歐陽修雖然是主張文化改革的人,但是在作詞上的手法及言語,與晏殊的詞也很類似。另外,他們兩人還存在過一段師生關係,因此風格有些相同。

最值得一提的是:晏殊和歐陽修還在一起同朝為官,兩人在文學歷史上成就不斷提高了。但是在朝為官的這段時間內,兩人卻是對此站在對立場,但是仍是晏殊技高一籌。

考官晏殊和考生歐陽修填詞《玉樓春》,兩人各具風采也有交點

結束語:

從作詞表達手法,抒情方式和用詞風格上分析出考官晏殊考生歐陽修的人物個性,與歷史人物個性相符合。充分地說明了,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的道理,字裡行間透露出人物性格作風。善於捉住其中的信息,深入分析,不僅可以讀懂詞義,也能看透人物特性。讀書就應該要深入分析,經過思考,再把文中信息轉化成為自己的知識點。

考官晏殊和考生歐陽修填詞《玉樓春》,兩人各具風采也有交點

文/於言

善讀書愛寫作,觀影視評書籍,用文字分享知識,帶你領悟不一樣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