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疾病傳播,我國要不要實行分餐制?看看我們古人的做法

防控疾病傳播,我國要不要實行分餐制?看看我們古人的做法

為什麼國外許多國家採取分餐制,而我國卻在使用合餐制?分餐制究竟能不能防控傳染病傳播,難道說是中國飲食文化落伍了嗎?怎樣做才更符合我國的國情?

世界衛生組織曾開展過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影響健康的因素中,有60%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特別是飲食方面。在導致癌症元兇中,各種傳染性疾病佔主要方面,較為普遍的是幽門螺桿菌、HPV和乙肝病毒。東亞地區是傳染性疾病高發區域,其中幽門螺桿菌是慢性活動性胃炎和胃癌等主要致病因素,非常容易通過混用餐具和合餐等傳染。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要不要採用分餐制,又一次引起人們的熱議,一些地方甚至已經要求餐飲業採取分餐制。

防控疾病傳播,我國要不要實行分餐制?看看我們古人的做法

我國古代飲食文化

查閱歷史資料和考古發現,其實我國早在周秦漢晉時期就實行了分餐制,華夏民族的餐桌禮儀就是"席地而坐,分案而食"。我們從司馬遷的鴻門宴描述中可以看出,每人面前擺放著一個食案,放著各自的酒菜;東漢時期成語典故"舉案齊眉、相敬如賓"也說明了古人採取的是分餐制。

防控疾病傳播,我國要不要實行分餐制?看看我們古人的做法

在發掘的漢代墓穴壁畫中,聚會宴飲場景也是席地而坐、一人一案,從未看到圍桌歡宴"合餐"的場景。發掘的是食案從尺寸上來看,也僅可供一人使用,所以說分餐制還真不是國外人所創立的。

古人為什麼採取分餐制

防控疾病傳播,我國要不要實行分餐制?看看我們古人的做法

古人採取分餐制的原因:一是平均分配食物的需要,在物質不充裕的時代,古人們想出來分餐制這樣一種方式,很好地解決了食物分配問題;二是與階層和禮儀有關,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古人們各種場合禮儀之多更是超乎想象,地位不同餐具也是不同,因此採用分餐制彰顯地位區別。

分餐制轉變為合餐制的原因

防控疾病傳播,我國要不要實行分餐制?看看我們古人的做法

關於我國採用合餐制探究,目前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

一是絲綢之路的繁盛,使得胡桌、胡椅等餐飲設備流入中原,一些胡人的風俗習慣也漸漸傳開,其中就包括合餐制,當時的人們發現,一大夥人坐在一起吃飯、聊天、娛樂、八卦很是愉快,再也不用席地而坐,分餐而食。

二是食物的多樣化,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菜餚的種類越來越豐盛,分餐制顯然不能適應食物多樣化的發展。

三是分配方式發展的變化,過去由於食物相對匱乏,按人實行分餐制是最合適的;後來由於食物相對豐富,人們各取所需,採用合餐制又是最適合的方式,因此逐漸轉變為合餐制。

防控疾病傳播,我國要不要實行分餐制?看看我們古人的做法

當今飲食文化的內涵

中國有一句古語"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在中國民間的重要地位,中國飲食文化依附著中國傳統文化發展,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飲食文化,不同地域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風味流派、獨特的烹飪技術、各具特色的菜系和豐富的餐桌文化,逐漸演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形式,也影響著全球大多數國家的飲食文化,尤其是東亞地區飲食文化。

防控疾病傳播,我國要不要實行分餐制?看看我們古人的做法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中國飲食文化形成了豐富的內涵,可簡單概括為:精、美、情、禮四個字,反映了飲食活動過程中飲食品質、審美體驗、情感活動、社會功能等所包含的獨特文化意蘊,也反映了飲食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密切聯繫。

逢年過節,親朋好友歡聚一堂,推杯換盞,熱熱鬧鬧,其樂融融。端茶倒水,夾菜倒酒則更顯親情友情親密。大家共坐一桌,同食一盤菜,對於這樣的餐飲文化,中國人也是再熟悉不過了,然而絕大數國家卻與中國有著較大的差異,他們不習慣這種合餐的形式,而是喜歡分餐制。

​有沒有必要採取分餐制

防控疾病傳播,我國要不要實行分餐制?看看我們古人的做法

2003年"非典"疫情後,曾有專家提出,要避免共用碗筷、同食一盤菜,建議實行分餐制,避免引起交叉感染。然而隨著"非典"疫情的消失,這些建議也逐漸被大家淡忘了。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人們的疾病防控意識和衛生健康意識也不斷增強,政府也呼籲廣大國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有專家提出要改變國人的飲食方式,摒棄合餐制、實施分餐制,以減少疾病交叉傳染,一些地方也明確餐飲企業要實行分餐制,可以說是已經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然而文化的差異和國情的不同,我們國家能不能像其它國家一樣實行分餐制,可能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渡過程。關於實行分餐制的這一建議,您怎麼看?在利與弊之間如何權衡,分餐制在我國能不能實施?我們有沒有必要採取分餐制呢?

本文由阿木看世界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