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書記與頭部企業家的“頂格頭腦風暴”:疫情危中有機,機在工業互聯網

4月21日,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率領青島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協四套班子的領導,與12位中國頂級企業家,通過在線視頻會議的方式,圍繞疫情影響下如何化危為機、乘勢而上,展開了一場“頂格頭腦風暴”。

市委書記與頭部企業家的“頂格頭腦風暴”:疫情危中有機,機在工業互聯網

自去年11月30日拿到青島聘書、成為青島智囊,並圍繞青島發展舉行超過四個小時的“頭腦風暴”後,來自華為、商湯科技、科大訊飛等11家平臺型企業的12位翹楚,第二次“會師”青島:

智慧城市產業生態圈副主席喻東

上海商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徐冰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

啟迪軍民融合研究院副院長章融

正和島創始人兼首席架構師劉東華

正和島創始合夥人,副董事長黃麗陸

亞馬遜AWS大中華區政企事業部執行總監徐劍平

創業黑馬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牛文文

前海方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前海母基金首席執行合夥人、青深企業家聯誼會會長靳海濤

華夏基石產業服務集團CEO張文鋒

亞布力論壇理事、多點生活董事長、物美集團創始人張文中

豬八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朱明躍

王清憲等青島官員與這12位中國頂級企業家,圍繞著疫情之下青島如何化危為機、危中求機,進行了長達四個半小時個小時的思想碰撞,碰撞出來的最大那顆火花,就是工業互聯網。

市委書記與頭部企業家的“頂格頭腦風暴”:疫情危中有機,機在工業互聯網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短期內受到衝擊已是不爭的事實。但重大的危困一定孕育著重大的機遇。因為重大的危困必然帶來重大的改變,必然衝擊既有秩序,既有秩序的改變就是後來者的機會。在此背景下,無論城市、企業或是個人,都面臨著如何危中求機、化危為機的問題。關鍵就看誰能在困局中看到未來,誰肯率先改變自己適應未來,誰有能力、有準備引領未來。

例如2003年“非典”過後,淘寶、京東抓住了機會,創造了商業互聯網的傳奇,帶動了中國電子商務的迅速崛起。在過去的20年裡,錯過了這一波波信息化浪潮帶來的機遇,讓青島抱憾至今;沒有信息化賦能,青島的製造業優勢也逐漸喪失。

如今,疫情倒逼下,工業互聯網的“入市”時間被大幅提前,在12位企業家看來,此次疫情深層次倒逼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正是利用工業互聯網改造提升青島製造業的最好時機。這次疫情倒逼出來的工業互聯網機遇,是青島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必須抓住、也能夠抓住的“決勝之機”。

“頂格頭腦風暴”,正帶來青島工業互聯網一鳴驚人的“頂格方案”。

市委書記與頭部企業家的“頂格頭腦風暴”:疫情危中有機,機在工業互聯網

PART01

打造工業互聯網之都的青島底氣:

疫情也打不斷的發展大勢

疫情打擊下,全球各大經濟體難免受到衝擊,但相較而言,市場對青島這個經濟體的信心卻依舊堅挺,這無疑是青島佈局新基建、完善新經濟,為工業互聯網發展持續奠定基礎、保持領跑優勢的最大底氣所在。

初步測算,青島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7%,高於全國18.8個百分點,從長遠走勢看,支撐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條件和基本因素沒有變化,疫情的衝擊是短暫的、可控的。

疫情沒有改變青島發展的強勢。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較1-2月提高17.8個百分點,3月份簽約項目數佔一季度的46%;3月當月實際使用外資8.6億美元,佔全省的53%,同比增長7.5%,環比增長277%;3月當月進出口增長13.7%,高於一季度14個百分點;3月當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高於去年同期增速5.3個百分點;部分新興服務業較快發展,在線醫療、新零售等“非接觸型經濟”逐漸興起,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37.3%。

疫情沒有改變投資青島的熱情。一季度簽約項目429個、總投資5591.5億元;其中新增5億元以上籤約項目113個,同比增長22.8%,總投資2456.8億元,同比增長12.2%;全市在建項目3358個,同比增加1162個,增長52.9%;全市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74家,合同外資35.04億美元,同比增長18.8%。

疫情讓人感受到了平臺的力量。海爾集團運用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緊急搭建“新冠病毒戰疫供需平臺”,整合相關資源,48小時內完成了核心產線、設備、原材料等生產資源的調配,成功賦能山西省首條全自動醫用口罩產線的落地。疫情發生以來,山東全省新註冊登錄海爾卡奧斯平臺規上企業8700家,總數達到1.7萬家,兩個多月時間翻了一番多。

PART02

消費互聯網成就杭州

工業互聯網成就青島

工業互聯網是用互聯網把各類企業彙集到一個平臺上,讓它們之間的人、資源、資金、技術、市場等實現互動耦合,用最低的成本組織企業的生產經營。它不僅侷限於工業,而是整個青島產業發展的平臺,既是賦能新產業的平臺,也是賦能傳統產業的平臺,又是整合資源發展新型高端產業的平臺,還是聚集人才鏈、資金鍊、產業鏈、技術鏈“四鏈合一”的平臺。

據測算,經過工業互聯網賦能的企業,平均利潤率提高20%以上,成本下降20%以上——就如同消費互聯網重塑了商業形態,工業互聯網將重塑工業形態。

消費互聯網的巨大產值,已經證明了這種針對生產關係的平臺型技術革命能夠帶來多麼驚人的帶動力——例如阿里巴巴,2019年營收3768億元,杭州正是在阿里繫帶動下,成為國內互聯網高地。

不同於“山頭”已經形成的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賽道上,高地尚為形成,而正在領跑的青島優勢巨大。

市委書記與頭部企業家的“頂格頭腦風暴”:疫情危中有機,機在工業互聯網

青島擁有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結構完備的工業體系,應用場景十分廣闊,且全部向工業互聯網開放;

已經誕生了平臺級解決方案——海爾卡奧斯平臺,匯聚3.4億用戶、4.3萬家企業和390多萬家生態資源,位居工信部十大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名單首位,在全球也是領軍平臺。

此外,工業互聯網像是一輛“超跑”,而新基建就是能夠讓超跑盡情加速的“路”,青島的“路”正在率先鋪就:

1月13日,青島發佈了首批144個、總投資3521億元的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其中20個新型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達632億元,現在青島的5G基站佔了全省的三分之二;

青島新能源汽車建成產能近50萬輛,本土企業特銳德佔據了全國新能源充電市場42%的份額,佔有率全國第一,青島正在此基礎上打造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去年,15家人工智能頭部企業在青島共同發起成立了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青島將藉助15家頭部企業開展人工智能培訓,這正是發展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支撐。

正是著眼於這些優勢,青島才敢於提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動員更多企業實施工業互聯網技術改造,敞開應用場景,整合優質要素資源,努力創造一個全世界最好的發展生態,把5G、人工智能、區塊鏈、創投風投等緊密結合起來,讓產業發展、招商引資、結構調整等成為一個血脈相通的主體,打通市場、政府、產業,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如果說新一代信息技術成就了深圳,消費互聯網成就了杭州,工業互聯網成就的必將是青島!

PART03

產業生態——

青島工業互聯網的實現路徑

什麼叫工業互聯網的產業生態?

青島要成為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熱帶雨林”,喬木、灌木、草木一應俱全——讓全世界想做工業互聯網的企業都到青島來,在青島需要什麼就能找到什麼,在青島形成產業集群,應有盡有;各種類型的應用場景,來青島一看就知道實際效果,能算出賬來;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人才、資金等資源要素,在青島就能實現“一站式”對接,形成深度關聯、跨界融合、開放協同、利他共生的生態系統,讓所有與工業互聯網相關的企業與青島實現共同成長。

怎麼打造這樣的生態?

就是要推動平臺和平臺之間的互動。平臺是整合資源的,平臺的互動整合就形成了生態。例如:

一個企業要進行工業互聯網改造,首先需要5G、芯片、傳感器等硬件支持,這就涉及到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領域。

硬件改造完成後,通過什麼樣的算力算法去發揮好它的作用?這就涉及到了人工智能領域。

企業實施工業互聯網技術改造,除了政府補貼(青島將給予技術改造補貼,今年計劃給2000-3000家企業賦能),還需要社會資本投入,引入創投風投機構給企業投資,創投風投機構分享企業技術改造後的利潤增長(青島與上海聚量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推動資本和工業互聯網產生互動),這就涉及創投風投領域。

改造完成後,與之相匹配的人才在哪裡?上下游產業鏈如何對接?如何擴大影響力?如何做成產業集群、產業園區?這就需要人力資源、宣傳推廣、資源整合、創業培訓、園區運營等多個領域參與……

市委書記與頭部企業家的“頂格頭腦風暴”:疫情危中有機,機在工業互聯網

因此,工業互聯網的涉及範圍遠不止工業互聯網本身。實施改造的企業可能到某一個階段才會產生相應需求,但作為產業生態而言,青島從一開始就要做足準備,為企業備足“陽光雨露”。無論是本次參與“頂格頭腦風暴”的12家企業,還是青島用“頂格邏輯”接待的眾多企業,都可以是參與青島工業互聯網布局的“操盤手”,都可以是加大資源互動,加快平臺整合,快速集聚形成產業發展生態,做大工業互聯網“蛋糕”的城市合夥人。

互聯網時代,發展一個新興產業需要爭分奪秒、只爭朝夕,青島有了“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護航的“頂格方案”,最關鍵的就是要再快一點、更快一點的“頂格落實”,讓企業家把藍圖“畫”在青島大地上。

今天的青島,急需拉近與未來的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