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家鄉美食榜中的第一名—“蒸菜角”

我心中家鄉美食榜中的第一名—“蒸菜角”


經濟發達的今天,我們整天都被琳琅滿目各式美食包圍著,中、歐、美、日、韓應有盡有,但家鄉味仍然在人們的味蕾記憶中佔一席位,尤其在外地謀生的“漂客們”感受會特別深,吃到一口熟悉的家鄉味,就有滿滿的幸福感,那天所有的不順心也會隨之煙消雲散,這就是家鄉食物的力量,能安撫鄉親們飢胃、慰藉了遊子們的心....

菜角,是珠海唐家灣地區的地方小吃,也是我兒時春節的記憶,每年跟父母回鄉下都一定能吃得上。廣東人最講究就是“不時不食”一般都是按節氣拿“當造”(盛產)的食物入饌。冬吃蘿蔔夏吃薑,春節前後,汁水飽滿、長的白白嫩嫩白蘿蔔便是最佳可以利用的果蔬。白蘿蔔我們鄉下又稱作“菜頭”,蒸菜頭也寓意著“整出一年好彩頭”。一般在農曆臘月廿八村裡家家戶戶開始製作用菜角用作“壓年”,因菜角的形狀像一個“元寶”,象徵著“金銀滿屋”。這是人們賦予食物的一種寄望,食物承載著對人們的一種祝福。現在就介紹一下這個製作方法:

材料:

我心中家鄉美食榜中的第一名—“蒸菜角”


皮部分:

粘米粉220克(250皮會軟身點)

糯米粉80克

豬油/花生油少許

水適量

皮做法:

餡部分:

白蘿蔔切絲250克(撒點鹽,再擰幹)

蝦米100克

豬肉丁200克

胡椒粉少許

油少許

鹽少許

蒜蓉少許

1.炒餡:熱鍋涼油把蒜蓉爆香,加入豬肉丁、蝦米、爆炒放鹽、糖、雞粉調味,再倒入蘿蔔絲翻炒幾下加胡椒粉油撈起備用。

2. 把粉混合,取60克出來加一點水揉成團,壓扁成一片,放到水中煮熟。把熟面片切成小丁放到240克混合粉中並逐少加清水揉成富有彈性的麵糰。

3.把麵糰用擀麵杖擀平,用小碗成小圓形,放在手心攤開,裹入足量的餡料,輕輕捏合,打折子。如此類推...

4.大火把水燒開,蒸架刷油,把菜角排好放在蒸架上。蒸上約15分鐘左右,一籠菜角便新鮮出爐啦!!

這個小吃做法簡單,但有一個小地方需要注意一下,步驟2中,把混合粉弄一部分來做生熟粉,這個很重要,不能貪方便省略掉了。因為生的粉弄出來彈性不足,不好包,而且蒸出來就開裂了。

長大後,因為鄉下人事變遷,老人故去後,已經無法再吃到很兒時的味道了。這個點心食材的配比跟手法經驗是親人們口耳相授的,經過我少少的改良復刻出來的。希望大家喜歡,不足之處盼賜教。

改良部分:

1.以前老人們的粘米粉、糯米粉是當年的早稻米或糯米泡水,用石磨成米漿加水靜置,沉澱後把上層清澈的水倒掉,底下的溼粉拿去曬乾,再磨細過篩使用。

2.肉碎以前是用肥肉片切丁,因為想家人吃健康點,我把之改成7廋3肥的肉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