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 从“蜀道难”到“蜀道通”

Making Sichuan roads accessible

何志文

跨越千年 从“蜀道难”到“蜀道通”

成都双流机场

摘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掌握了自己命运的四川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从“蜀道难”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70年交通建设发展跨越,这是四川人民谱写的现代立体交通建设的辉煌篇章。

Abstract:

Over the 70 years sinc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under the strong leadership of the CPC, Sichuan people, as the masters of their own destinies, have turned the otherwise “inaccessible Sichuan roads” into “new land-sea channel in west China”, a leapfrog i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and also a splendid chapter of modern three-dimensional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跨越千年 从“蜀道难”到“蜀道通”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的一首《蜀道难》,既道尽了四川人的愁苦,也成为罩在四川人身上的魔咒。四川、四川,四面是山。东有华中屋脊神农架挡道,南有云贵高原阻隔,西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耸立,北有秦岭和黄土高原锁困。数千年来,被困在盆地的四川人,望路兴叹。可以说,蜀道历来是四川的命门所在。

四川人为破解“蜀道难”,接力奋斗了几千年。从古代的五丁开山,到司马相如开拓“西夷道”,四川人为冲出盆地,可谓前赴后继。古代的蜀人,留下了惊心动魄的杰作——栈道。“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与之交相辉映的是东边的三峡水道,南方的丝绸之路,西部的茶马古道,这是古代四川人铸造的历史丰碑。

近代四川人为路而奋斗,更是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精彩篇章,那就是“辛亥保路运动”。做着“铁路梦”的四川人,用生命和热血发动保路运动,引发了武昌城头的枪声,催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但是,直到1949年,四川的现代交通几乎是白纸一张。仅有8581公里的简易公路,缺少桥涵,破烂不堪,实际通车里程仅有一半;几个破旧的抗战机场;“鬼见愁”的川江水道,这就是当时四川人的全部交通家当。

跨越千年 从“蜀道难”到“蜀道通”

1952年7月1日,贺龙为成渝铁路的通车典礼剪彩

刚刚解放的四川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新四川的建设首先从哪里入手落笔呢?1950年2月8日,主政大西南的邓小平作出了“以修筑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帮助四川恢复经济”的重要决策。邓小平同志强调,交通建设解放军要“打头阵”。当战争硝烟尚未散尽,披着征尘的刘邓大军便挥起了铁锹,成为筑路的主力,由此拉开了四川交通建设的大幕,成就了四川前30年交通建设的三大标志性工程:成渝铁路、川藏公路、成昆铁路。

(一)“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

邓小平深知成渝铁路是四川人近半个世纪的梦想。渡江战役刚刚结束不久,便开始谋划成渝铁路。1949年6月,邓小平在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的家里,拜托陈毅的堂兄——兵工专家陈修和物色一批建设人才,书写一份修建成渝铁路的建议书。1949年12月,重庆解放才一个星期,邓小平就主持西南局扩大会议,作出了修建成渝铁路的重要决策,并亲自上北京向毛泽东主席报告。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正式开工。邓小平同志在致辞中说:“我们进军西南就下决心要把西南建设好,并从建设人民的交通事业开始做起。”

西南军区抽调3万余人,扛着“开路先锋”的大旗参加筑路。同时还先后动员10万名民工参加。筑路大军肩挑背磨,艰苦奋战。全川人民,大力支援。由于枕木紧缺,民众积极捐献,不少人把家里的棺材木都贡献出来了。1952年7月1日,全长505公里,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设,被誉为“新中国第一路”的成渝铁路正式通车。2年圆了四川人40多年的铁路梦。通车这天,铁路沿线十里八乡的民众,赶到铁路两旁一睹火车的“尊容”。四川人乘势而上,就在成渝铁路通车的当天,第一条出川大通道——宝成铁路破土动工。

跨越千年 从“蜀道难”到“蜀道通”

在成渝铁路峰高铺站,成渝铁路(左)和成渝高速铁路双线并行

(二)“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川藏公路

1950年初,解放军奉命进军西藏,完成祖国大陆统一的历史使命。毛泽东主席指示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伴随着二郎山的歌声与炮声,11万人民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各族民工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和顽强的战斗意志,用雷管、炸药,铁锤、钢钎,劈开悬崖峭壁,降服险川大河。在4年多的时间里,川藏公路穿越整个横断山脉的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等14座大山;横跨大渡河、金沙江、怒江等众多江河;穿过龙门山、青尼洞、澜沧江等8条大断裂带,工程的巨大和艰险,在世界公路修筑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筑路军民战胜种种困难,作出了重大牺牲。1954年12月25日,成都到拉萨全程通车。

跨越千年 从“蜀道难”到“蜀道通”

成昆铁路

(三)“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之路”——成昆铁路

成昆铁路北起川西平原腹地成都,一路向南,跨越大渡河,翻越大凉山,穿过金沙江,再跃上云贵高原到昆明。沿途三分之二为崇山峻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势陡峭, 有“地质博物馆”之称。成昆铁路1958年7月开工建设,由于自然灾害,三上三下,几经波折,在1964年三线建设中复工,于1970年7月1日竣工通车。全长1096公里的铁路,平均每1.7公里一座桥梁,每2.5公里一座隧道,桥隧相加,占线路总长近40%。全线三分之一的车站,被迫修在桥梁上或者隧道里。成昆铁路创造了世界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成昆铁路与美国阿波罗带回的月球岩石、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被联合国并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

四川在前30年的交通建设大会战中,还建成了宝成铁路、川黔铁路、襄渝铁路等出川大通道。

跨越千年 从“蜀道难”到“蜀道通”

1955年,宝成铁路铺轨现场

“要致富,先修路。”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响亮口号。随着“以工代赈”“公路建设大包干”“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的实施,催生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公路建设的大爆发。1984年,四川最后一个县——甘孜州得荣县正式通车。乡村公路建设如火如荼。1990年9月,成渝高速公路开工,由此拉开了近30年四川高速公路建设的大幕。

21世纪开始,是机场建设的大比拼,民航事业突飞猛进。“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中,四川的高铁建设快马加鞭……40年来,当代四川人同样上演了一出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剧”,铸造了一座座新的交通建设的历史丰碑。

(一)创多项民航机场建设纪录——九寨黄龙机场

在四川机场建设史上,九寨黄龙机场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惊醒了阿坝这一沉睡了千年的雪域高原,九寨黄龙机场建设开工。这里海拔3448米,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加之处于高地震带,施工难度极大。面对工期短、任务重、雨雪多、施工时间少的重重困难,近万名建设者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科学安排工期,严密组织管理,夜以继日艰苦奋战,机场于2003年9月28日建成并正式通航。四川交通人创造了民航机场建设史上“高地震烈度、高原高填方、高施工技术难度条件下,工期最短、质量优良”的纪录。机场建设工程先后获得“国家民航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土木工程建设鲁班奖”“国家土木工程建设詹天佑大奖”等。

跨越千年 从“蜀道难”到“蜀道通”

雅西高速公路

(二)“云端天路”——雅康高速

2018年12月31日,雅康高速公路提前9个月全线建成试通车运营 ,结束了甘孜州府所在地康定市不通高速的历史。这条高速公路从雅安出发,跃上横断山脉的第一座高山二郎山,再沉入大渡河谷底,然后急速爬升到“康定溜溜的城”,两起一伏的“过山车”,有三道难关。一是二郎山特长隧道,这是成都平原进入甘孜藏区的第一座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被誉为“川藏第一隧”,全长13.4公里。二是兴康特大桥,这是一座建设在高海拔、高地震带,复杂风场环境下的超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位于泸定大渡河之上,被誉为“川藏第一桥”,全长1411米。三是泸康(泸定到康定)段。这一段虽然只有40公里,却是全线难度最大的一段,桥隧比高达96%,几乎是全部架在空中和山中。其中有28公里的隧道群,集中了9座隧道、7座隧间桥。这条高速公路的建成,实现了四川高速公路从平原向高原的跨越和四川高速公路建造能力的跨越。雅康高速通车后,很快成为“网红”打卡地,被誉为“云端天路”。

跨越千年 从“蜀道难”到“蜀道通”

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首发仪式上,工作人员表演大唐歌舞秀

(三)从“蜀道难”到“蜀道通”——西成高铁

“飞驰在西成高铁上,跨越北方和南方。早起一碗羊肉泡,午后一杯飘雪香。飞驰在西成高铁上,刷着朋友圈,早起一城锦江水,午后满眼长安花。想想世界的繁华,更多旅行的潇洒。想着人世的牵挂,更多相聚的闲暇……”一首《西成高铁》,道出了西成高铁的通车给川陕两地人民带来的欣喜。西成高铁通车后,成都到西安最快仅需3小时12分;到北京的时间缩短到不足8个小时。四川真正融入了中国高速铁路网络。这是四川结束“蜀道难”,走向“蜀道通”,实现千年交通梦想的重要标志。

最后,还得晒晒四川70年来交通建设的账本。

先说“铁”。到2018年底,四川省铁路营业总里程达4832公里,位居全国第十二、西南第一。高速铁路从无到有,成渝客专、西成客专相继建成通车。2019年6月15日,成贵高铁乐宜段正式通车,12月16日,全线开通运营。“蓉欧快铁”是目前国内抵达欧洲最快、开行班次最多的铁路货运班列。“中亚班列”实现了四川与中亚五国的无缝衔接。

跨越千年 从“蜀道难”到“蜀道通”

2018年6月28日,中欧班列(成都)开行量率先达2000列

再说“公”。到2018年底,四川省公路总里程达32.5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238公里,位居全国第二,预计2020年将达到8500公里。

再说“机”。四川省已建成民用机场16个。其中,单是甘孜州就有康定、亚丁、格萨尔三个机场。2018年双流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稳居内地机场第四。正在建设的天府国际机场,预计于2020年基本建成,成都将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

水路也值得一说。四川内河航道总里程10540公里,位居全国第四名,其中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1532公里。内河港口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港口年吞吐能力超过1亿吨、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233万标箱。

跨越千年 从“蜀道难”到“蜀道通”

四川泸州港

总之,以高速铁路、干线铁路、高速公路、现代机场、长江航运为主骨架,包括30多条出川大通道,“水陆空”并举、“铁公机”齐备,现代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四川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与津京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重要经济圈实现互联互通,为四川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届时,四川的经济发展必将迎来新的腾飞。

跨越千年 从“蜀道难”到“蜀道通”

更多精彩详见《一带一路报道(中英文)》↓↓↓

跨越千年 从“蜀道难”到“蜀道通”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1-1788/F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6-2886

邮发代号:62-625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编辑:向雯

审核:李卉嫔

主编:邓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