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相比于书籍,电视娱乐是如何使人变得无知?

我们经常听到娱乐至死,其实《娱乐至死》是尼尔·波滋曼在1985年出版的一本书,描述了美国电视时代下,电视改变了公众的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都以娱乐的方式出现,而人在其中,会成为娱乐的附庸。

同样的知识用不同的媒介来传播的意义是不同的。在印刷时代没有来临之前,文化的传播依靠的是口语,信号。在这样的时代,新闻和素材是不存在的,日常生活中并没有把新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娱乐至死》:相比于书籍,电视娱乐是如何使人变得无知?

阅读是一种严肃,理性的媒介方式

书写是以文字传递为基础的,眼镜代替了耳朵成为语言加工的器官。我们在判断事情的真相时,更加相信书面的描述,在学术界,出版的文字被赋予权威性和真实性远超口头语言。人们说的话比他们写的话要随意。

在口语时代,记忆力是有智慧的表现,一个人记忆的越多越会被认为是有智慧的。但在印刷时代,单纯的记忆不会是高智商的表现。看印刷是要求很高的,需要透过文字理解背后的意义,你需要自己构造一个世界,去分析作品中的观点。

《娱乐至死》:相比于书籍,电视娱乐是如何使人变得无知?

阅读是一种严肃的活动,一个书面语的表达应当是陈述事实,表达请求,提出问题,明确主张,否则就没有意义。在印刷术统治下,公众语言是事实和观点明确的有序组合,这个时候推崇的就是理性思维。

电子设备占据文化中心的结果,是公众话语的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

电子设备的出现,它具有的特点就是散乱无序,所以带给我们的也是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分割的注意力,电子设备的威力不是来自于收集,分析信息,而在于传播信息的能力。

电子设备结构零散,没有特别的目标受众,容易被记住,也容易被忘记。消息之间是不连贯的。每个新闻之间独立的,意味着我们不能够了解事情的言下之意,背景知识,事实的关联。对于电子时代,智慧就是知道恶多,而不是理解他们。

《娱乐至死》:相比于书籍,电视娱乐是如何使人变得无知?

电子设备的图像,是描述的另一种语言,图像的展示的是形象,而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观点和概念,我们看到的一个具体人,而不是表现人的整体,看图像需要的是辨别,看文字需要的是理解。

电视是如何导致无知的

我们不再怀疑电视上看到的一切,也意识不到电视提供给我们提供的特殊视角。电视呈现的是一种自然的,而不是陌生,这样会使我们丧失适应能力,我们9安全接受电视对于真理,知识,现实的定义,无聊的东西变得有意义,语无伦次变得合情合理。

《娱乐至死》:相比于书籍,电视娱乐是如何使人变得无知?

看电视是一种情感满足,不论是我们讨厌还是喜欢的情景,都是精心制作的,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娱乐,而不是为了教育,反思,电视是用来看的。

电视的连续性,导致我们无法去停下来分析其内容是什么,信息的来源,正确与否。整个过程是没有交流的,带来的是娱乐而不是信息,我们被剥夺了真实的信息,同样失去的是判断的能力,无知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补救的,但是把无知当做知识,就没救了。

《娱乐至死》:相比于书籍,电视娱乐是如何使人变得无知?

奥威尔的《1984 》 和《动物农场》描述了专制体制下,言论单一的社会状态,赫胥黎《美丽新世界》则是描绘了一副高科技,娱乐化,自由的新世界景象,其实不论哪一种,都是无知导致大众失去自由。

整本书读完,其描绘的并不是娱乐如何没有意义,而是不论是娱乐的方式还是专制的方式,导致我们精神文化消亡的是我们把电视中的无知当成了知识。致死的不是娱乐,是无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