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茶能修身養性?你真的懂“茶道”嗎?

“茶”、“道”,“茶道”,“茶”與“道”,一種具有具體形態的物質,一種停留於意識層面的虛無縹緲。兩者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涇渭分明。可如今講“茶”必現“道”,講“道”必有“茶”,二者“孟不離焦,焦不離孟”。為何它們共同出現的頻率會是如此之高呢?

為什麼說茶能修身養性?你真的懂“茶道”嗎?

為什麼說茶能修身養性?你真的懂“茶道”嗎?

經常和“茶”一起出現的還有另外一個高頻字“品”。如何理解這個“品”呢?其實,我們通過與“品”字一經常一起出現的詞,如“品味”、“人品”、“品茗”就不難看出,這,又是一個“高大上”的詞。那麼,“茶”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物品?竟有如此大的魔力,讓“道”與“品”二字如影隨行呢?

唐代詩人韋應物在《喜園中茶生》中這麼寫道:“潔性不可汙,為飲滌塵煩。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

他說“茶”確有一種“靈味”能洗去塵俗的煩惱。

“洗去煩惱?”乍一聽,不明覺厲,可能這是一種與“後悔藥”、“忘情水”並稱三大神藥之類的東西吧。

畢竟,世人常道:“無端墜入紅塵夢,惹卻三千煩惱絲。”

於是,這才反應過來。原來,“茶”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能讓身陷俗世的我們忘卻“三千煩惱絲”的確也不失稱它為一種“道”。

為什麼說茶能修身養性?你真的懂“茶道”嗎?

為什麼說茶能修身養性?你真的懂“茶道”嗎?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大概就是這樣一種玄之又玄的東西吧。正是因為“道”玄之又玄,才需要我們用心去悟。所以,這“道”是需要“悟”的。

那麼,怎麼“悟”呢?

“七碗受至味,一壼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這是趙樸初居士一首著名的詩。

就像詩中所說“擁有千百條高僧的偈語又如何?參盡枯禪皆不是,還不如放下一切,喝壺茶去。”

為躲避塵世,而遁入空門,以為這是一心修“道”,卻難免落得“枯禪”的境地。不如沏一壺清茶慢慢細品,在品“茶”的同時,你品的也是生活中的“道”,而後從極小的事物中體認自性。

萬事萬物再小,也皆有其“道”,而這則需要你往事上去“磨”,才不至於墜入“枯禪”。

品茶如參禪,這就是“茶中帶禪、茶禪一味”之說,“茶禪一味”便是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即 “茶即禪”。

關於“茶”的記載,上可追溯到神農氏那個時期。

在這樣的一個傳說:神農氏嘗百草,以身試藥,跋山涉水,歷盡磨難,得以遍嘗百草,有一天遇到了七十二毒,導致他的舌頭麻木、頭暈腦漲,就在命垂一線的時候,有一陣涼風吹過,帶來一縷清香,神農氏發現清香正是不遠處的樹所發出來的。於是,神農氏走了過去摘了幾片葉子放入口中咀嚼後來吃掉。吃完後,頓時感覺精神好了許多,渾身舒暢,那些所中的毒完全被解了,就這樣,神農發現了茶。

於是,就有了《神農本草經》中寫到的:“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為什麼說茶能修身養性?你真的懂“茶道”嗎?

為什麼說茶能修身養性?你真的懂“茶道”嗎?

“茶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的原因,除了它的“禪意”外,還有它的保健養生的功能。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越來越重視“保健”和“養生”等功效。

就拿“頗負盛名”的普洱茶來說吧。

《本草綱目拾遺》雲:“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普魚茶,蒸之成團,西蕃市之,最呢不管化物。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苦澀,逐痰下氣,利腸通瀉。”在其卷六《未部》中又云:“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脹,受寒,用薑湯發散,出汗即可愈。”

普洱具有:減肥、降脂、防治動脈硬化、防治冠心病、降壓、抗衰老、抗癌、助消化、健牙護齒、解酒、利尿等功效,在此就不一一而論了。

這也是“茶”成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的原因。

辛棄疾在《定風波·暮春漫興》中寫道“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當年老來臨的時候,當春天來臨的時候,當覺得生活毫無興味的時候,當喝酒過量而感到難受的時候,就像現在這樣在自己的小房子裡燒一盤香,喝上幾杯茶來消磨時光,如此甚好,如此便是生活。

為什麼說茶能修身養性?你真的懂“茶道”嗎?

為什麼說茶能修身養性?你真的懂“茶道”嗎?

“茶”之所以受人喜愛還有一個不可磨滅的原因,“茶”能修身養性。

“茶藝”便是“茶文化”中一部分,它同樣也 “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樸的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讓人更好地領會茶的滋味。

它能洗脫你身上的焦慮和浮躁,心急的人是喝不得茶的,是品不得茶的滋味的。

正所謂“一茶一世界,一味一人生”,當你放下塵世的煩惱,用心去品一杯茶時,你才懂得箇中滋味。當你用心去領悟生活時,你也自然能悟得生活的真諦。

別以為你品的只是一杯茶,茶中自成一世界。

“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詩人靈一所作的《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為我們所描繪的這一畫面:山野泉水, 裊裊炊煙,白雲飄蕩,坐在山裡飲著香茶。連那岩石上繫著的小船也不忍離去,要和流動著的清澈的溪水一起到傍晚。

一山,一水,一舟,一茶,足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