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項目時候如何分清客戶和用戶?

做風險投資時候,有一些關於客戶的問題,如:

1. 客戶是誰?

2. 客戶的痛點是什麼?客戶有哪些需求?

3. 客戶願意為產品買單嗎?甚至願意為產品新增功能(特性)買單嗎?

4. 客戶忠誠度如何?復購率如何?

看項目時候如何分清客戶和用戶?

很多時候,我們對項目價值判斷很大程度依賴於對企業客戶的特徵判斷。但是要注意一點,在看項目時候我們經常會遇到客戶和用戶不一致的情況,甚至客戶不怎麼明顯,容易出現混淆的情況。今天我來講講這方面的各種特殊情況。

(1) 客戶不等於用戶

在很多K12教育項目中,用戶一般都是孩子,但客戶應該是家長,是他們決定是否買單。我們重點要去分析家長的需求,是否具備痛點。當然,也並非忽略用戶(孩子)體驗。用戶體驗若不佳,很大可能家長會放棄購買;但是即使用戶體驗很好,大多數情況下也並不是家長產生購買決策的主要原因。

(2) 買單的未必是客戶,不買單也未必不是客戶

還是說教育類的項目,比方說產品主要是通過學校或老師推薦成交的,也主要是在課堂使用的。老師有很大的購買決策權,因此雖然買單是家長,但是把客戶看成是老師更合適,重點要考慮老師的需求和痛點。另外,還有這樣的項目,產品是一個自動售貨機,要投放到景區裡。當然景區是不付錢的,並且還需要從自動售貨機日收入裡提取一部分作為“佔位費”。這種情況下,客戶是誰?如果把客戶看成是遊客就錯了。在這種場景下,景區管理方是決策是否能把自動售貨機放入景區的關鍵角色,而只要放進去了,遊客就成了買單方。把客戶理解為景區管理方才是正解,研究他們的痛點和需求才是最要緊的。

(3) 交易方到底是渠道還是客戶

有很多公司的產品都不是直接銷售給終端的,而是需要集成到其他產品中銷售給終端的。這時候就會碰到一個情況,交易方到底應該認為是渠道還是客戶?無論交易方付款方式如何,如果公司產品對終端有品牌影響力,或者對交易方構成強勢交易,那麼交易方一定是渠道;如果交易方對採購哪家公司產品具備自由選擇權,終端用戶也不具備建議權,那麼交易方就是客戶。

看項目時候如何分清客戶和用戶?

上述這些問題,在我們投資經理研究分析項目時候經常碰到。一旦客戶判斷不清,對這個項目判斷和結論就會大相徑庭。總結下來,要做到不出現客戶身份判斷錯誤,最主要是要思考購買決策權由什麼角色行使,主要行使購買決策權的角色就是客戶。重點要分析這個角色的需求,是否具備痛點,以及復購率、忠誠度等客戶價值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