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宫刑之谜,表面是汉武帝一时盛怒,背后是皇权对史官的绞杀

司马迁宫刑之谜,表面是汉武帝一时盛怒,背后是皇权对史官的绞杀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司马迁《史记》的高度评价,关键在于“绝唱”二字,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来是因为《史记》的地位无以撼动,二来《史记》之后就再无个人修史了,全部成了官修史书。既是官修,就难免偏颇,美化当局者,很难做到客观公正。为什么《史记》被誉为“二十四史”之首,除了文学价值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个人修史,这最大可能的保证了记载历史的真实性。可是,在古代皇权社会中,统治者会让个人去干预皇权吗?于是司马迁和史官的悲剧产生了。

司马迁宫刑之谜,表面是汉武帝一时盛怒,背后是皇权对史官的绞杀

司马迁被处以宫刑,这是比死还难以接受的刑法,会让受刑者遭受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常人难以接受,可司马迁为了完成史官的使命,毅然接受宫刑,在极度屈辱下完成了《史记》的创作,留下了这本史家之绝唱。汉武帝为什么要阉割司马迁呢?

正史的记载是因为司马迁为名将李陵求情,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绝非不能纳谏之人,当然有人会说汉武帝是在盛怒之下做的决定,然而分析一个政治人物,尤其是汉武帝这样成熟政治家,如果仅仅归结于个人情绪,是很不负责的。那么,这件事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司马迁宫刑之谜,表面是汉武帝一时盛怒,背后是皇权对史官的绞杀

答案就在司马迁的官职上,史官。古代史官并不是由皇帝任命的,而是采取世袭制的,作为史官的司马迁,他的职务并不是由汉武帝封的,而是从他老爸太史公那里世袭下来的,世袭制保证了史官的公正,不受执政者的干预,史官成为了处于王权控制范围之外的独立系统,所以古代史官的地位很高。商周时期,史官还掌握着祭祀的权力,天下大事,唯祀与戎。可见其权力之大。

司马迁宫刑之谜,表面是汉武帝一时盛怒,背后是皇权对史官的绞杀

到了汉朝,史官的权力依旧很大,不以当局者的意志行事,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和做事规范,然而这样就严重制约了皇权,尤其是像汉武帝这样权力欲极强的帝王。据说司马迁记述了一些汉武帝不愿意被历史记载的东西,而且坚持己见,汉武帝借李陵事件发难,所以司马迁被处以宫刑,司马迁的儿子出逃改姓,史官一脉就此子嗣断绝,其血性与使命就这样被阉割掉了。

司马迁宫刑之谜,表面是汉武帝一时盛怒,背后是皇权对史官的绞杀

正史中没有关于司马迁子嗣的记载,相传司马迁在惹怒汉武帝之后,赶忙叫他的两个儿子逃出京城,隐姓埋名,一个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一个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改姓“冯”。今天,在陕西韩城县嵬东乡龙门寨附近的徐村,还住着司马迁的后人。千百年来,他们同祭一祖,互不不通婚,素有"冯、同不分,冯、同不亲"之说。无论真实与否,史官的传承就此断绝了。

司马迁宫刑之谜,表面是汉武帝一时盛怒,背后是皇权对史官的绞杀

司马迁死后,史官的世袭垄断制被彻底打破,汉宣帝时把太史公降为太史令,其职权大大削弱。之后史官的权力不断的被皇权侵蚀,唐朝时期,唐太宗篡位上台,开启了皇帝改史的先河,对后世的影响极坏。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由于是不正当夺权,也为了正当性大肆篡改历史,甚至把自己的亲生母亲都改成朱元璋的原配马皇后。到了清朝,所有记录的历史一律要先呈现给皇帝审查,那些曾经为时代秉笔直书的人,彻底沦为皇帝的家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