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反腐的絕招:重用酷吏

節選自《王朝的命運:極簡吏治三千年》第三章(柯勝雨),華文出版社,2016年4月。

一個胡作為非的外戚田蚡,一個渾身浸透著享樂主義的主父偃,讓漢武帝看到了反貪反腐的急迫性和艱鉅性。正是漢武帝自己無休止的對外擴張、窮奢極欲、橫徵暴斂,將文景之治積累的鉅額財富消耗殆盡,而且沒有遏住愈演愈烈的奢靡貪汙之風,才使得一手締造的龐大帝國航母有日漸沉淪之勢。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過,即使偉大的政治家也只是雜技表演者,一不當心,就眼睜睜看著自己最美好的建築物倒塌。漢武帝當然不願意看到苦心經營的高樓大廈轟然坍塌,於是開始鐵腕反腐。

漢武帝堅信,腐敗之源在於道德的淪喪、個人私慾的惡性膨脹。那些具備孝廉德行的高尚人物是不會自甘墮落,走向腐敗的。朝政要清廉,必須從基層抓起。只要堵住了渾濁之源,一切就會清如許。

公元前134年,漢武帝向民間徵集反腐治國之策,儒生董仲舒呈上了一篇《舉賢廉對策》,正戳中漢武帝的思考點。漢武帝當即下詔,郡國守相每年推薦孝、廉的官員各一名,這就是舉孝廉。舉孝廉的目的在於改變官員的結構組成,從源頭上杜絕貪腐的產生。

漢武帝反腐的絕招:重用酷吏

董仲舒像

但是日益猖獗的貪贓枉法,迫使各地民眾揭竿而起,已經危及到政權的穩定。漢武帝意識到,一條渾濁奔流的大河,在上游正本清源固然很重要,還需要強有力的手段,去清理中下游的汙泥。崇尚暴力征服的漢武帝,就把嚴刑峻法當做震懾、拔除腐敗分子的法寶,他先後任用十大酷吏(寧成、周陽由、趙禹、張湯、義縱、王溫舒、尹齊、楊僕、減宣、杜周),試圖以血腥的政策來確保官員們的純潔性。

這些酷吏作為漢武帝的鷹犬爪牙,被賦予特殊的權力,可以在執法過程中為所欲為,甚至凌駕於司法之上,使用各種法外手段打擊政敵。十大酷吏中,張湯最受寵信,每次入朝奏事,漢武帝總是聽得如痴如醉,乃至於忘記了午餐,直到夕陽西斜。各項重大國策,如鹽鐵專賣、告緡算緡等等,都是由張湯制定,丞相成了一個擺設的花瓶。

寧成被視為宗室豪強的剋星,人人畏之如虎。周陽由每到之處,第一個拿地方豪強開刀。趙禹則發明兩種鉗制官員的辦法,見知法和相監伺——官員必須互相監督,明知他人腐敗而不揭發檢舉的,同罪連坐。

義縱做過三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第一件是捉拿橫行長安城的修成君之子仲,這個修成君非同小可,她是皇太后王娡和前夫金王孫的生女,跟漢武帝是同母異父的姐弟關係。第二件是將河內郡土豪穰氏舉族殺滅。第三件是任定襄太守時,將監獄中沒上枷鎖的重罪犯兩百餘人,以及私自探監的罪犯親戚兩百餘人,合計四百餘人一併殺害。定襄全郡不寒而慄,那些流氓阿飛立馬改邪歸正。

漢武帝反腐的絕招:重用酷吏

義縱與東方朔劇照

王溫舒更是殘忍,短短的兩三天之內,將河內郡千餘奸猾土豪族誅,一時間血流千里。河內郡頓時死一般寂靜,夜間誰也不敢行走,就連狗吠聲也聽不到。

尹齊斬處豪強貴族,做的比寧成還要絕。楊僕陰沉兇猛,渾身是膽,後任樓船將軍,出征朝鮮。減宣因治主父偃案、淮南王謀反案而名聲大噪。杜周最為駭人,辦案間共逮捕下獄六七萬人,受到牽連的官吏超過十萬。

漢武帝任用酷吏反貪反腐,確實做出一點成就,特別是懲治那些不法的皇戚貴族、豪強地主。但不少案獄是在迎合聖意、打擊腐敗的煙霧遮掩之下,大肆藉機斂財。除了張湯、尹齊居官清廉,其他酷吏均為禍國殃民的鉅貪大腐。如下表所示:

酷吏 家資或腐敗情況

寧成 購陂田千餘頃,役使數千家,致產數千金,從騎數十。

張湯 家產直不過五百金,皆所得奉賜,無它業。

王溫舒 家直累千金。

尹齊 家直不滿五十金。

杜周 兩子夾河為郡守,家資累鉅萬。

漢武帝任用酷吏,不但未能有效地遏制腐敗,反而產生新的腐敗現象——司法腐敗。司法腐敗比貪贓枉法更可怕,不斷觸發官民對立。各地暴亂蜂擁而起,“掠擄鄉里者,不可勝數。”

司法腐敗,敗在缺乏有效的監察機制。為了堵住體制性漏洞,漢武帝祭出反貪的大殺器——十三州部刺史。

監察制度創立於秦代,其功能類似於今天的反貪局或中紀委。秦始皇首設御史大夫,其地位僅此於丞相,與丞相、太尉並稱“三公”。御史大夫就是中紀委主任,擔負著糾察百官、彈劾丞相的使命。在地方上,秦始皇也派駐檢察官,最初稱巡察官,沒有固定的辦公點,後為監守官,有固定的辦公署衙。

漢承秦制,照抄秦始皇的那一套管理模式,有時還加以創新發展。西漢立國初期,對地方郡縣的監察比較混亂、鬆弛。公元前191年,漢惠帝派出御史,負責監督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位京畿首長的政風。可是派出去的監察御史往往與地方郡守狼狽為奸,相互包庇,甚至出現貪贓枉法的腐敗現象。

為了防備地方高官和監察御史相互勾結,公元前167年,漢文帝又從丞相史中抽調出一些精幹人員,密切監視地方郡守、監察御史的一動一靜,這稱作丞相史出刺。丞相史,其性質類似於今天的國務院,設官員十五人,秩六百石。

但這一些由中央派出去的臨時性反腐機構,以不定期的巡行方式監察地方郡縣,在實踐中並未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全國一百多個郡,單單看那些郡守名單就讓人心煩,更何況能混到郡守的位置,都不是泛泛之輩。派出去的監察御史,一個個淪為地方首長貪汙腐敗的幫兇。漢武帝即位以後,乾脆在公元前110年廢除御史出監,讓他們呆在中央好好辦事,省得給皇帝添堵。漢武帝反腐的絕招——

漢武帝反腐的絕招:重用酷吏

漢武帝重用酷吏

四年之後,即公元前106年,漢武帝正式推行刺史制,這是反腐機制的一大創新。漢武帝將全國百來個郡、國(不含司隸校尉監察的三輔、三河、弘農等京畿七郡)劃分成十三個巡視區,分別是冀州、幽州、幷州、兗州、朔方、涼州、青州、豫州、徐州、揚州、荊州、益州、交趾,稱之為十三部。每部設一個刺史,負責若干個郡國的反腐重任,時稱州刺史或部刺史。

刺史就是中央紀檢巡視員,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隨時可以向皇帝打小報告。這個前所未有的中央紀檢巡視小組上面有個頭——御史臺長官御史中丞,相當於今天的中紀委書記。

刺史不受地方郡國的控制,也不像以前那樣跟地方首長組成聯合政府,共同治理,而是獨立的巡視監察機構,直接對皇帝負責。刺史本身地位不高,年薪六百石,官階為下大夫。但是權力特殊,巡視對象都是那些秩二千石的郡守、國相,起到了四兩撥千斤、以卑臨尊的制約作用。

刺史肩負著監督地方廉政、反貪反腐等重任,具體內容就是漢武帝手訂的“刺史六條”。 除了這六條之外,刺史不兼它職,也不得過不問它事。

“一條,強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巡視地方是否存在官僚主義、奢靡之風、侵犯群眾的利益等問題。

“二條,二千石不奉詔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求利,侵漁百姓,聚斂為奸。”——巡視地方領導是否存在違紀違法,權錢交易、以權謀私等問題。

“三條,二千石不恤疑獄,風厲殺人,為百姓所疾”等等。——巡視地方領導是否存在司法腐敗、濫用刑罰等問題。

“四條,二千石選署不平,苟阿所愛,蔽賢寵頑。”——巡視地方領導是否存在選舉舞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五條,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託所監。”——巡視地方領導的家屬是否存在不法行為。

“六條,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賂,割損正令。”——巡視地方領導是否存在違法庇護壞人、勾結惡勢力、貪汙賄賂等問題。

刺史通常在每年的秋冬出巡所屬的郡國,有固定的署衙,蹲點監察,有時深入基層,便利群眾的上訪,檢舉、揭發地方官的腐敗罪行。年底打道回府,向朝廷彙報,一旦揪出有問題的高官,輕則免職、重則處死。

漢武帝打出了這一系列反腐組合拳,確實收效很大,避免了整個官僚隊伍在“官亂民貧、盜賊並起”之中垮掉。

漢武帝反腐的絕招:重用酷吏

漢武帝反腐的絕招:重用酷吏

作者介紹:柯勝雨,福建省作協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2015年第五屆廈門文學藝術獎獲得者。已出歷史作品十餘部,主要有:《絲綢之路千年史:從長安到羅馬》(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隱忍的大帝:孫權傳》(浙江大學出版社,2019)、《萬曆東征:1592-1598抗日援朝之戰》(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大唐帝國東亞戰記》(山西人民出版社)、《大明帝國抗日史》(遼寧教育出版社)、《譎謀的霸主:曹操》(天津人民出版社)、《卑微的智者:諸葛亮》(天津人民出版社)、《了不起的敗國者:張居正和他的朋友們》(長篇歷史小說,共三部,陝西人民出版社)、《夏商周通鑑》(齊魯書社)等。

代表作:《絲綢之路千年史:從長安到羅馬》,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8年出版。

【簡介】本書共三十餘萬字,用輕鬆、生動的筆法,講述了西周至西夏兩千年間,從長安到羅馬東西三萬裡的絲綢之路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如周穆王西遊,亞歷山大東征,張騫鑿空西域,拜占庭-波斯爭霸,玄奘法師西遊,杜環西行,怛邏斯之戰等等,貫穿絲綢之路的開闢、發展、繁榮的全過程。全書可讀性強,知古鑑今,對我們當下“一帶一路”建設很有啟發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