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一大特色:好儿郎都上梁山,恶婆娘都被砍了

《水浒传》的确是一部专讲英雄好汉的著作,不过在这部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设定,后人似乎更有探究兴趣,因为,大多数女子都没好下场。

那么,为何作者给了这些女子漂亮的容颜,但却多没给她们一个好的下场呢?

虽然,《水浒传》的故事是有史料依据的,不过,在作者的笔下,自然会不自觉地加上个人判断,甚至,对于某一现象的爱憎。于是,有不少人批判,《水浒传》的作者似乎对女性存在着很深的“鄙视”。

水浒传一大特色:好儿郎都上梁山,恶婆娘都被砍了

往往一本书开头的基调,就是全文的背景色。

那么,《水浒传》第一个登台的女性是谁?

王进的妈妈(老母)。

第二回合,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王进担心高俅会公报私仇,不过老母很是深明大义,劝儿子远走高飞,并和儿子一起奔波上路。

王进,禁军教头,单身。

这很符合《水浒传》的基调,有一身好功夫,且无女色羁绊。其实,这一章描写,看似是老母有远见,实则暗含了一种“自私”。那时,哪有什么“交通”,真心遵循孝道的是不忍父母遭罪。不过,英雄们怎能轻易认输,而家人的“利益”则是可以被牺牲的。

水浒传一大特色:好儿郎都上梁山,恶婆娘都被砍了

另外,《水浒传》中还写了另一个“老母”,李逵的妈。李逵是孝顺的孩子,下山去接他的妈妈上梁山享福,但结果却不好,妈妈成了老虎的腹中餐。当李逵伤心告诉宋哥哥时,宋哥哥却笑着说:“被你杀了四猛虎,今日山寨里添得两个活虎,正直作庆。”

真的是毫无任何悲悯之心。

如果说王进那段,作者写得还算隐蔽,那在这里就是直接说明:“起义造反做英雄,亲情是可以完全割舍的。”虽说在中国历史上,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但是,对于自己的“母亲”,仍然是以“孝”为先的。或者说,这仅仅是出于对宋江的刻画?

那么,就来看看宋江对自个老爹的态度。

其实,宋江父子俩之间的互动,很是有点心心相印。当时,宋江犯了事,宋老爹到官府告儿子忤逆,要脱离父子关系。后来,宋江上了梁山,宋老爹也被接上了山奉养。虽然,看着宋江做的事情起伏不定,但做爹的宋太公却是太平的很。

同为长辈,结果和境遇这么迥然,那么,就只能有一个解释:作者对于“女性”有着偏执的“不喜”,哪怕是自己的妈妈。

水浒传一大特色:好儿郎都上梁山,恶婆娘都被砍了

在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随着鲁提辖鲁达一起走入剧情的,还有卖唱的金家父女。于是,有了一段精彩的打斗场面。

也许,一般人只会看个热闹,认为这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需要。不过,这一段倒是写出了历史上“妾”的一个真实环境。如果,“大娘子”比较厉害,那么,“妾”随时可以被撵出家门。从这一点来说,作者倒是没有任何的夸张之处。

其实,这一段也埋下了一个很深的伏笔。

潘金莲为什么嫁给了武大郎,她是大户人家的使女,颇有些颜色,被主人家看上。于是,潘金莲将此事告诉了主人婆。因为,潘金莲深知“做小”的下场,所以,宁愿嫁给小户人家做正妻。只是,主人使坏,有了一对极不相称的夫妻,才导致了后来的故事。

水浒传一大特色:好儿郎都上梁山,恶婆娘都被砍了

有意思的是,书中还有一个“潘”姓女子,杨雄的妻子潘巧云。更甚者,两位“潘”姓女子都是因为“红杏出墙”,最后身首异处。

潘姓,虽可进入中国姓氏的前100位,但并不位列在前。其实,一本书中出现两位毫无关联的同姓女子并不奇怪,但奇怪的是,居然都“不安于室”,最后,不得善终。

然而,这两位都是“正妻”的身份,难道作者和她们有“过节”?

再看一位正妻,卢俊义的妻子贾氏,跟着管家跑了。后来,被上了山的卢俊义给劈了。也许,这就是《水浒传》的特色:好儿郎都上了梁山,恶婆娘都被砍了。

水浒传一大特色:好儿郎都上梁山,恶婆娘都被砍了

虽然,《水浒传》留给女性的篇章很少,但却涵盖了那个时代的各种女性“角色”,包括说媒人王婆。

只是,在描写她们时,所用的笔触很是生硬,甚至有些抵触。单从宋江和阎婆惜相处的那晚描写,宋哥哥左一个“贱人”右一个“贱人”的唤着,足见其心中有多厌恶。

试想一下,宋江是那种能被人左右的人吗?阎妈妈为了感谢他,不计名分将阎婆惜送与他,他就这么收了?可能,着只是剧情的需要,不然的话他怎么能上得了梁山。

于是,在《水浒传》中,就会看到一种现象:凡是有点姿色的女子,在故事展开的时候,就成了“罪人”,然后就没了。

其实,《水浒传》中设定的女性角色本就很少,共78人,34人挂掉,约占女性总数的43%,真是悲剧。而这本书,共出场787人。

水浒传一大特色:好儿郎都上梁山,恶婆娘都被砍了

看来,《水浒传》就是写给男性看的书,要想成为英雄,首先得了断儿女情长,母子恩情。因为,在梁山好汉的眼里,谁娶老婆,谁近女色,谁就不是真正的好汉,真正的英雄。

当时,梁山有105条男性好汉,70条好汉都没有老婆。试想,70个光棍,30岁左右的年龄,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却都不娶老婆,真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

参考资料:

【《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水浒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