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還能生娃,還能保留卵巢?聊聊子宮內膜癌的那些事!

大家在平時生活中,一聽到癌症二字就嚇得六神無主,驚慌失措,覺得已經拿到了一封死亡判決書,彷彿已經看見上帝在招手。其實癌症也分好壞的,當然這個好壞是相對而言(壞人裡面也有相對沒有那麼壞的嘛),畢竟誰也不想和癌症沾上關係。有的癌症惡性程度不高,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後對生命的長度基本沒有影響,我們姑且稱之為好的癌症,比如我們常見的甲狀腺癌,鼻咽癌等;有些癌症惡性程度很高,或者難以早期發現,一旦發現往往就是晚期,預後極差,這種惡性腫瘤我們稱之為壞的癌症,比如肝癌,胃癌等。對於我們婦產科來說,絕大部分腫瘤都是屬於表現良好的好的癌症,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子宮內膜癌,亦或是常見的宮頸癌,早期治療後可以和正常人活得一樣長,一樣可以結婚生育(沒錯,得了癌症也是可以再次生育的,當然,得有嚴格的指證),只有極個別的癌症相對預後較差,屬於壞的癌症,比如卵巢來源的惡性腫瘤,往往早期難以發現,相對就屬於惡人中的壞蛋了(當然,部分卵巢的惡性腫瘤預後也還不錯)。

子宮內膜癌還能生娃,還能保留卵巢?聊聊子宮內膜癌的那些事!

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講講婦產科常見的子宮內膜癌,扒開它神秘的面紗,同時聊聊怎樣來科學預防子宮內膜的發生。

子宮內膜癌是婦科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在西方發達國家發病率位居婦科腫瘤首位,在我國婦科腫瘤患者中,近年來的發病率也逐漸上升,發病率可能僅次宮頸癌。子宮內膜癌根據發病機制和生物學行為特點可分為雌激素依賴型(I型)和非雌激素依賴型(II型)。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癌絕大部分為子宮內膜樣癌,少部分為黏液腺癌;非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癌包括漿液性癌,透明細胞癌等。但是大家不要方,雖然它是癌,但是屬於良性還不那麼壞的癌,因為其常合併異常的陰道流血,約75%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就診時為早期(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分期Ⅰ-Ⅱ期),其5年總生存率為74%~91%;而Ⅲ、Ⅳ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5年總生存率分別為57%~66%和20%~26%[1]。大多數子宮內膜癌都能做到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死亡率低於其他婦科惡性腫瘤,預後較好,相對來說還是屬於比較“善良”的癌症了。

子宮內膜癌還能生娃,還能保留卵巢?聊聊子宮內膜癌的那些事!

子宮內膜增生的產生多與雌激素過度刺激密切相關,好發於圍絕經期和絕經後女性,也能發生於生育期女性,是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的最終結局。患者多有月經改變,常有排卵障礙導致的月經週期延長,月經週期可以由一個月延長為三到六個月,甚至一年左右,如果間隔的時間比較長,往往每次月經的量都很巨大。也可表現為月經間期的異常陰道流血,部分人表現為月經來了陰道流血淋漓不盡,老是滴滴答答乾淨不了。更年期的女性最初的表現往往就是月經開始亂起來了,月經週期不是很規律,經量時多時少,很多人覺得月經亂一點沒有太大關係,經常會忽略掉對子宮內膜癌的排查。如果月經持續不規律和絕經後陰道不規則流血,還是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排除相關的可能性。很多女性朋友覺得自己年輕,月經亂點也沒有關係,但是我在臨床長見過最小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只有17歲,她就是月經初潮後月經一直不規律,一直沒有重視,父母也忽視了,等到陰道大量流血急診來醫院才發現是子宮內膜癌,耽擱了最佳的治療時間,真是太可惜了。

子宮內膜癌還能生娃,還能保留卵巢?聊聊子宮內膜癌的那些事!

那究竟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哪些人需要警惕子宮內膜的相關風險呢。研究發現,促進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宮內膜癌發生、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內源(內分泌功能性腫瘤)或外源性單純雌激素的持續作用、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無排卵性異常子宮出血、月經初潮早、絕經晚、不孕、分娩次數少及多囊卵巢綜合徵等,其中肥胖是促使I型子宮內膜癌進展的高危因素,與子宮內膜癌的高病死率密切相關[2]。另外研究還發現高血糖也是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素,並且尤其能增加肥胖者的子宮內膜癌發病風險[3]。所以肥胖的人這是到哪裡都被歧視呀,連腫瘤也欺負人,過分!糖尿病分為四型,大部分人都屬於與胰島素抵抗為主的2型糖尿病。高血糖狀態還往往是營養過剩、超重和肥胖的病理特徵,長期的高血糖可以導致細胞有氧代謝障礙,無氧酵解(即糖酵解)增加,正常細胞可適應這種高血糖狀態併發生惡變。研究發現,有2型糖尿病病史的婦女患子宮內膜癌風險明顯增高,且近期(<5年)診斷出糖尿病的婦女患子宮內膜癌風險比糖尿病史長的婦女(≥5年)更高[4]。所以肥胖的認識朋友還是要抓緊減肥呀,不然不僅血栓,心腦血管疾病等會找上您,連癌症也惦記著你了,闊怕!

子宮內膜癌還能生娃,還能保留卵巢?聊聊子宮內膜癌的那些事!

糖尿病和肥胖有時候就是孿生兄弟,有糖尿病的朋友也需要積極控制血糖,除了糖尿病的相關併發症,畢竟糖尿病+肥胖,導致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可是max呀。如果有長期月經不規律的年輕女性也需要警惕相關風險,年輕的子宮內膜癌前病變(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或者子宮內膜癌患者也不少見的,特別是哪些有無排卵性異常子宮出血和多囊卵巢綜合徵的患者。

子宮內膜癌還能生娃,還能保留卵巢?聊聊子宮內膜癌的那些事!

那麼,得了子宮內膜癌的人是不是一定就需要切除子宮和卵巢呢,是不是再年輕也不能保留子宮,也不能生育呢?一般來說,子宮內膜癌的傳統治療方法主要為子宮全切除+雙側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結切除術,但這無疑剝奪了患者的生育功能,近年來,對年輕女性保留生育能力的研究取得巨大進步。在進行充分的綜合評估,如果患者沒有生育過或者有再生育要求,滿足以下條件時,可以酌情考慮保留其生育功能:①年齡≤40歲,夫妻雙方不存在不可糾正或不可替代的不孕不育的其他因素;②有強烈生育願望;③組織學類型僅為子宮內膜樣腺癌,組織分化程度為低分級(G1);④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⑤MRI檢查無子宮肌層和宮頸浸潤,無子宮外病灶,無淋巴結轉移;⑥孕激素受體陽性;⑦患者依從性好,有較好的隨訪條件;⑧無藥物禁忌症。2017年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5]明確指出,子宮內膜癌保守治療適用於高分化、Ⅰa期、無肌層浸潤的子宮內膜樣腺癌或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輕患者,不推薦子宮內膜癌高風險患者(包括子宮內膜低分化腺癌、漿液性腺癌、透明細胞癌、肉瘤等)行保守治療,對合並有以下情況如乳腺癌、腦梗死、心肌梗死、肺栓塞、深靜脈血栓、吸菸等患者需慎重考慮。所以只要您滿足這些條件,還是有保留生育能力的機會,術後可以積極助孕,目前的研究認為術後輔助生育相關技術不增加子宮內膜癌的復發轉移風險。我們醫院近年來已經有多名患者保守治療後成功妊娠。不過,因為子宮內膜癌的復發風險較高,再完成生育後,還是建議行標準的子宮內膜癌手術,減少子宮內膜癌復發專業的風險。如果暫時不想手術,術後也應該持續給予口服避孕藥,孕激素或者宮內放置左炔諾孕酮緩釋系統(曼月樂)治療,減少病情復發進展的可能。

子宮內膜癌還能生娃,還能保留卵巢?聊聊子宮內膜癌的那些事!

子宮內膜癌的手術不僅需要切除子宮,還需要同時切除雙側卵巢,過早的切除卵巢將嚴重影響年輕的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生命質量。那麼,對於年紀很輕的女性,能不能保留我們女性美麗的源泉,卵巢呢?目前,對於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是否在術中或者在初次手術後明確子宮內膜癌後,二次進行手術切除卵巢具有一定的爭議。部分學者認為,在行子宮切除術的同時需切除雙側卵巢,一方面是為了排除卵巢轉移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若保留卵巢,卵巢分泌的激素是否會促進子宮內膜癌的復發與進展;然而,另有部分學者認為,對於年輕患者來說,切除雙側卵巢會引起一系列絕經後症狀的提前出現,嚴重影響其生命質量,因此提出,在不影響患者生存與腫瘤復發的情況下,可以對年輕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行保留卵巢的手術治療。

子宮內膜癌還能生娃,還能保留卵巢?聊聊子宮內膜癌的那些事!

雖然子宮內膜癌中大多數為Ⅰ型,屬於雌激素依賴性腫瘤,但手術後保留的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是否會引起腫瘤復發,目前並沒有得到流行病學研究的支持。研究表明,雖然卵巢轉移是子宮內膜癌患者預後不良的1個相對危險因素,但並不是獨立危險因素,患者預後不良更多的是與其他不良病理因素有關。研究還發現,對小於45歲的子宮內膜癌早期患者行預防性雙側卵巢切除術後,其死亡風險增加67%[6]。而多個研究表明,子宮內膜癌保留卵巢組與切除卵巢組患者的總生存率比較無顯著差異[7]。若子宮內膜癌患者有強烈的保留卵巢意願並滿足以下條件時,在對患者詳細解釋可能面臨的風險後,

可予以保留卵巢的手術治療:(1)患者年齡≤40歲;(2)無惡性腫瘤家族史;(3)Ⅰ期子宮內膜樣腺癌;(4)病理分化程度為G1;(5)術中探查卵巢正常;(6)腹水細胞學檢查陰性;(7)術前及術中檢查無可疑淋巴結轉移。(8)雌、孕激素受體均為陽性;(9)患者有保留卵巢功能的迫切要求;(10)有較好的隨訪條件。在滿足以上的條件之前,年輕的女性朋友也是有保留卵巢的可能性的,另外,對於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如果行雙側卵巢切除,術後是可以使用激素替代治療的,相關的研究已表明其不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復發轉移風險,還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生存治療。

子宮內膜癌還能生娃,還能保留卵巢?聊聊子宮內膜癌的那些事!

那麼,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可以怎樣把去預防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呢?前面講了,子宮內膜癌和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密切相關,所以平時健康的飲食習慣,適當的運動,及時的治療,不僅可以減少糖尿病、肥胖所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還可以遠離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正所謂管住嘴,邁開腿,絕對是值得倡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子宮內膜癌還能生娃,還能保留卵巢?聊聊子宮內膜癌的那些事!

另外,子宮內膜癌還和無排卵性異常子宮出血、多囊卵巢綜合徵等排卵障礙性疾病密切相關,所以我們在出現長時間的異常陰道流血時,應該警惕相關的風險,當然不是說出現異常陰道流血一定就是子宮內膜癌,目前異常子宮出血的病因有九大類,而子宮內膜癌只是其中的一種可能而已,但是有相關的危機意識,能幫助自己儘可能的遠離子宮內膜癌的發病風險。

子宮內膜癌還能生娃,還能保留卵巢?聊聊子宮內膜癌的那些事!

現代的研究認為,長時間的抑鬱、焦慮等負面的情緒,會影響自身的免疫狀態,導致一系列疾病的發生風險增加,癌症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平時保持良好的心情,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是對癌症最天然無副作用的良藥之一。

子宮內膜癌還能生娃,還能保留卵巢?聊聊子宮內膜癌的那些事!

現在的醫療保健廣告鋪天蓋地,把中國的保健品列出來估計能把歐美的外國友人嚇傻,這龐大的保健品市場不知有多少人在裡面翻雲覆雨,賺得盆滿缽滿。很多女性朋友覺得自己身體不好,聽信網絡傳言,電視廣告的宣傳,老是喜歡吃各種補品(比如青**寶,**健腰丸,香*清,烏雞**丸),吃了以後感覺各種身輕如燕,殊不知這些補品裡面說不定就是什麼添加的激素在起作用,長時間服用不僅身體沒見好,癌症等一些毛病倒找上門來了,病從口入,期望靠單純吃藥,吃保健品吃出一個健康的體魄來,這是在做夢!還是白日夢!所以管住自己的嘴,邁開自己的腿,少吃多動準沒錯,有毛病及時就診,不要迷信各種包治百病的保健品,那麼,這些所謂的癌症也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子宮內膜癌還能生娃,還能保留卵巢?聊聊子宮內膜癌的那些事!

參考文獻:

1. Creasman WT, Odicino F, Maisonneuve P, Quinn MA, Beller U, Benedet JL, Heintz AP, Ngan HY, Pecorelli S: Carcinoma of the corpus uteri. FIGO 26th Annual Report on the Results of Treatment in Gynecological Cancer.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06;95 Suppl 1:S105-S143.

2.Furberg AS,Thune I.Metabolic abnormalities(hypertension,hyperglycemia and overweight),lifestyle(high energy intake and physical inactivity)and endometrial cancer risk in a Norwegian cohort[J].Int J Cancer,2003,104(6):669—676.

3.Chia VM,Newcomb PA,Trentham—Dietz A,et a1.Obesity,diabetes,and other factors in relation to survival after endometrial cancer diagnosis[J].Int J Gynecol Cancer,2007,17(2):441-446.

4.Sahzman BS,Doherty JA,Hill DA,et a1.Diabetes and endometrial cancer:an evaluation of the modifying effects of other known risk factmx[J].Am J Epidemiol,2008,167(5):607-614.

5. Koh WJ, Greer BE, Abu-Rustum NR, Campos SM, Cho KR, Chon HS, Chu C, Cohn D, Crispens MA, Dizon DS, Dorigo O, Eifel PJ, Fisher CM, Frederick P, Gaffney DK, Han E, Higgins S, Huh WK, Lurain JR, Mariani A, Mutch D, Nagel C, Nekhlyudov L, Fader AN, Remmenga SW, Reynolds RK, Tillmanns T, Ueda S, Valea FA, Wyse E, Yashar CM, McMillian N, Scavone J: Vulvar Cancer, Version 1.2017,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17;15:92-120.

6. Rocca W A, Grossardt B R, de Andrade M, et al. Survival patterns after oophorectomy in premenopausal wome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 Lancet Oncol,2006,7(10):821-828.

7. Lee T S, Lee J Y, Kim J W, et al. Outcomes of ovarian preservation in a cohort of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early-stage endometrial cancer: a Korean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study[J]. Gynecol Oncol,2013,131(2):289-29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