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爾的錯誤

有一個“缸中之腦”的哲學思想實驗,假設從人體上取下腦袋,將其放置在營養液中,按照和真實世界一樣的方式刺激神經,一些人相信這樣一個大腦也會有正常的心智體驗。在科幻電影當中就時常出現這樣的橋段,把腦子放在培養基當中,再加一個軀體就可以讓人復活。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他認為思維是存在的前提:

我知道“ 我”是一種物質,其全部本質或性質就是思考,而它的存在並不需要空間,也不依賴於任何實在物質;所以這個“我”就是我所說的靈魂,獨立於個體,比後者更容易理解;即便沒有軀體,靈魂也不會消散。

這是笛卡爾所說的身心二元論,心智和軀體是分開的。而安東尼奧·達馬西奧在《笛卡爾的錯誤》當中對這種觀點提出了反駁。安東尼奧·達馬西奧是認知神經科學的先驅,他認為心智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而是具體可感的實在之物,來源於整個有機體。而對於上述的缸中之腦,他認為這樣的大腦不可能有正常的心智,因為無法觸發軀體狀態的改變,也就是沒有生存感。


笛卡爾的錯誤


《笛卡爾的錯誤》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用蓋奇的例子結合腦成像和損傷分析,提出情緒與理性的關係與我們傳統的認知是相悖的;第二部分是聚焦情緒和感受,提出軀體標記假設來解釋情緒和感受如何在理性決策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第三部分從具體假設和演化證據上來反駁二元論。

全書不能說簡單易懂,但也頗為有趣。以我的理解,心智產生於大腦是沒錯,但大腦和軀體是交互的。他從神經生物學方面,闡述了自我,整體來說,原先認為的自我或者心智或者精神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也許都可以從生物層面來進行解釋。人一部分是由基因所決定的,一部分是作為有機體與周圍環境與自身內臟,器官相互交融所形成的結果。這也就是為什麼情緒和感受會是理性的一部分。

我們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生存導向的,那些先天的傾向性表徵通過神經和化學作用產生的感受情緒,讓軀體形成了一個狀態,這就是安東尼奧·達馬西奧教授所說的軀體狀態,這些情緒感受對應一個結果,這就是軀體標記。好比我們看見樹叢在動時就會產生危機感,即便我們並沒有看見樹叢後面的危險物,也會自發做出決策:逃跑。再比如你曾吃芒果過敏,那麼再次看見芒果時,你就會產生恐懼厭惡等情緒,而這些軀體標記讓你遠離芒果,也就是遠離危險。這個過程也體現了我們的認知過程和情緒過程進行了合作。


笛卡爾的錯誤


我們似乎都認為用情緒感受來做決定是低階的行為,都強調要冷靜,不要受情緒的控制才能做出好的決策。書中介紹莫尼斯採取了額葉切除手術來治療那些情緒急躁的患者,把額葉切除之後他們整個人就會變得非常的安靜,“彷彿換了一個人”,但他們的決策能力也隨之發生改變。在整個社會推崇鎮靜品質的時候,可能我們忽略了情緒在我們整個理性當中的重要的作用。

作者認為情緒和感受是理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情緒和感受的作用機制和理性推斷的大腦回路系統是交織的,在本書當中也研究了絕對理性的缺陷。一個側腹額葉損傷的腦傷患者,在冰面上開車顯得一點也不緊張恐慌,也絲毫沒有受他之前看見的一個事故的影響,但是他卻花了大半個鐘頭來分析比較到底選擇哪個日期來會面。他沒完沒了分析選或者不選某個日期的理由,所有可能都列舉一遍。這也就是自動化的軀體標記機制在許多方面的好處,因為這個機制可以幫助我們過濾掉很多選擇,幫助我們建立整體框架,而不用沉迷於那些數據分析,只在較小的範圍之內在用推斷和推理作更好的選項。好比選日期的問題,軀體標記系統會幫助我們認識到這樣的行為是沒有意義的,是可笑的,然後就隨便找個方法選擇一個日期就行了。


笛卡爾的錯誤


玄幻小說當中常提及修煉真元,可以類比本書的一些內容。我們都是在逐漸的培育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心智並不是僅僅只有大腦來完成,還要吸收各種天地精華,靈丹妙藥和身體骨骼的精進。我們每刻每刻都在變化,腦回路的表徵也時刻在整合更新,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成長過程當中不僅僅要注重大腦知識的接受,還要關注於周圍的環境對我們軀體以及心理的影響。如果兒童過早接觸負面的社會環境及文化,會讓他們產生負面的軀體感受,進而會對他的心智產生重大的影響,更極端的會導致行為的缺陷和認知的缺陷。

在《心流》中說人體的基調就是混亂無序,也就是精神熵,平時都趨向於一種無序的狀態,而我們需要運用自己的注意力或者是精神力量來達到有序,讓內心平衡。從本書的觀點來看,我們為什麼需要和環境交互和自身內臟交互?也是為了維持內穩態以及機體功能平衡。所以,要了解自身情緒感受背後的機制,才能正確認知到自我,才能更好地接受自我。說到底,我們都是在努力活著,同時也努力讓自己能融入到大環境中,成為環境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