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2020半年報解讀:現在的格力,是機會還是陷阱?

格力電器2020半年報解讀:現在的格力,是機會還是陷阱?

作者:villike

前言:

“一念之間。”

有人問我:格力的半年報,你看了有什麼感覺?

我的回答是:誠實得不像真的。

這個話有點繞,該怎麼理解呢?

01

放棄抵抗

如果你研究過格力的歷年數據,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來格力的財報是動過手腳的——比如,一家千億規模營收的企業,接連幾年營收都是近乎整數,說是沒動過手腳的,有點常識的人都不會信。

然而,這一次格力的半年報,似乎是放棄抵抗了——營收暴跌28%,淨利潤暴跌54%,這個營收跌幅,甚至比行業跌幅還要慘——根據公開數據,國內家用空調零售額同比下降27%,中央空調下滑22%。

格力電器2020半年報解讀:現在的格力,是機會還是陷阱?

02

真的這麼慘嗎?

當然有可能這麼慘,上半年除了行業普遍不行,格力推的新營銷模式,一定會觸碰到原有的渠道利益,你看,二股東減持就是最清晰的信號。

格力原有的競爭優勢之一,就是強大的線下渠道網絡,這些與公司利益綁定的經銷商,不僅讓格力的空調更好賣,而且還提供了無息負債、拉高了格力的ROE。

大家電線上銷售的崛起,讓格力開始重新思考線上和線下的關係,而線上銷售明顯的特點就是:無地域差異,換句話說,以前各個地方經銷商可以有騰挪空間的地方,如今會被線上給抹平了。

另外,線上和線下的利益重新分配,也讓原本這幾年就沒那麼好過的線下經銷商,更加為難和苦惱。

更頭疼的是,線上的這些渠道,京東、蘇寧、天貓,哪一家會像過去的線下經銷商一樣,唯格力馬首是瞻?

再來看看,考慮到公司有大量的預收款,有沒有用預收款去調節收入呢?

當我們把預收賬款的變動考慮進來,經過測算,經過預收賬款調節的營收大約是676億,相比於2019年同期的906億,下滑了25%。

格力這一次,真的是一點花樣都沒耍,有一種“差就差,無所謂了”的感覺。

按理說,不應該啊?難道不掙扎一下嗎?

再繼續細緻點看看。

2020上半年,格力的空調營收,下降了48%,我只能用“我的天”來形容我的心情,在我印象中,格力上市以來,好像沒有過空調業務如此巨大的下滑。

消費電器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本來以為這一塊不用安裝,應該可以有所期待,結果依然下滑了13%。

對比同日發佈的美的半年報,格力的這份半年報,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2020上半年,美的空調業務收入下滑10%,而消費電器下滑9%。

另外據統計,美的第二季度已經開始利潤轉正。

格力電器2020半年報解讀:現在的格力,是機會還是陷阱?

03

日暮西山,還是東山再起?

格力真的已經日暮西山到這種地步了嗎?

我有幾個觀察和思考,分享給各位,你們可以得出自己的獨立判斷。

第一個,格力的模式,和當年的白酒有點像,都是區域經銷商模式,廠家給貨,經銷商給錢,貨好賣的時候,經銷商拼命給錢,甚至預付錢,廠家開足馬力,拼命生產。

這樣弄個幾年,一定是大量的貨積壓在經銷商那裡,因為成功會自我強化,過去這個貨很好賣,未來一定繼續很好賣,最好的辦法就是繼續囤貨。

而且,格力的銷售返利制度,其實是鼓勵了這種滾動提貨的。

如今格力要做渠道變革,還會像過去那樣,拼命往經銷商那裡壓貨嗎?就算格力想,經銷商願意接嗎?

所以,我的第一個觀點是,現在的格力報表,由於廠家——經銷商這一段的關係重新梳理,業績下滑一定是被放大了的,至於放大了多少,這個只有管理層知道。

第二個,各位想想,格力的新模式能成功嗎?我老老實實說我的答案:我沒有百分百的把握,但我認為勝率是不錯的,我提供幾個信息,各位可以自己琢磨:

首先,線上對線下的衝擊,大家電開始的比較晚,但我們可以從其他品類的經驗看看,比如手機,oppo/vivo以前主要靠線下,線上衝擊以後,OV倒閉了嗎?

其次,格力的經銷商也是公司的股東,他們解決這個問題,會比我們考慮得少嗎?至於二股東減持股份,一方面數額不大,只有不到10%,另一方面,親兄弟還會因為利益分配吵架呢,何況商業夥伴?

最後,董明珠對於渠道的思考和掌控,會比你我淺嗎?格力能有這麼成功的一套線下經銷商體系,朱江洪先生當然在其中起到很大作用,但董明珠執掌營銷這條線這麼多年,主導搭建了區域銷售公司,對於如何解決渠道利益分配問題,有誰能比她做得更好?

第三個,格力有可能是在做“業務洗澡”。

請一定注意,我寫的是“有可能”,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難免屁股決定腦袋,雖然我儘量做到公正,但完全公正是不可能的,數據都擺在這裡,我講我的看法。

  • 我的推測來自於幾個方面:

首先,前面講過,這是一個丟掉包袱、輕裝上陣的契機,在進行渠道變革的時候,財報不好看,所以沒必要美化數字了。

其次,這份2020半年報,確實有一些數據,邏輯上想想就有意思,或者不符合邏輯:

  1. 太平光景裡,格力可是應付類用得最溜的公司之一,而在這人人自危的疫情時代,公司的購買現金490億,比去年同期的456億,增長了7%,這直接造成經營現金流成為負數。

問題是:就算下游經銷商“造反了”,上游的控制力,格力也沒有了?

  1. 其他業務營收上漲42%,這個“其他業務”,就是格力藉助自身在產業鏈上的整合能力和地位,幫助上游供應商去購買他們的原材料,然後原價,或者略微加價賣給他們。

這裡的問題是:如果後市日子很難、要持續負增長,或者不增長,格力的供應商,買這麼多材料幹嘛?

  1. 關於這個其他業務,更詭異的是,營收增長42%,營業成本卻上漲了45%,毛利率下滑2%,這就更奇怪了。

因為,之所以格力要幫助上游供應商,向更上游採購,就是因為,格力對更上游的供應商有很強的話語權。

而在這種經濟不好的情況下,更上游供應商反而漲價、格力還接受了這種漲價?

  1. 空調毛利率下滑4%,達到32%,有意思的是,美的空調毛利率下滑8%,從32%到了24%。

按照網上的說法,現在美的全面超越格力,格力已經沒招了,但是這8%的毛利率空間,以及只有美的一半毛利率下降數據,該如何解釋?

最後,我們去掉邏輯數據,回到作為一個“人”的身份,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的身份,來看看如果你是格力的管理層們,你會在這個階段作出什麼樣的選擇。

現在的情況是,混改終於完成了,換句話說,股權激勵有機會了,可能你的精神潔癖,讓你在太平年代,幹不出財務洗澡、做低基數、推行股權激勵的事情。

但現在來了疫情,而且做渠道變革又幾乎註定會讓報表難看,這個時候,換成我的話,我就半推半就讓報表難看了,至少我沒作假吧。

從上面這些不合邏輯的數據來看,我的判斷是:格力是有責任擔當的公司,格力的競爭存糧還有很多,對後市的判斷是樂觀的,而且,沒有美化報表,可能有給股權激勵鋪路的考慮。

最後的最後,是這個略顯突兀的半年報分紅。

我印象中,格力只有在前幾年,董明珠被噴不分紅那次的後一年,年中分了一次紅。

董明珠在幾個月以前年報說明會上也說:我比你們中小股東更希望分紅,因為我背了一屁股債。但是公司要發展、要應對風險巴拉巴拉之類的,所以董事會商量後,決定分這麼多。

這就有意思了,僅僅半年不到,公司就發生這麼大改變?不發展了、不應對風險了、不投資了?

而且這分紅可不是小數目哦,接近60億,是上半年幾乎所有的利潤了。

我們本著吃瓜不嫌事大的心態,來想想這筆分紅的背後考慮可能是什麼。

第一種可能,是想要提振市場信心,“你看我有錢的”,認慫?這個不太像董明珠的風格。

第二種可能,董明珠不認慫,高瓴認慫:你不在乎股價,我們要在乎,趕緊給我分紅。按照高瓴的風格,還有董明珠的強勢,只要不是涉及到企業本質的事情,我覺得這種可能性也不大。

第三種可能,這個錢分到手裡有用,我覺得只有這個理由才是合理的,至於高瓴和董明珠要拿這個錢去幹嘛?那就各有各的看法了,但我覺得,應該跟格力有關,尤其董明珠拿到自己這幾個億的資金後(除了4400萬股外,明駿裡也有管理團隊的影子,料想權益也不會少)。

格力電器2020半年報解讀:現在的格力,是機會還是陷阱?


04

我們該怎麼辦

小結一下,我對格力20半年報及未來的看法:

  1. 一份轉型期的半年報,說明不了太多問題,營銷模式轉型,會讓報表失真,至少需要1-2年的等待,才能有最後結果;
  2. 最終格力這家公司行不行,當然跟營銷有關係,但是格力優質的產品,以及人類對空調和更優質產品的需求,才是格力最強大的推動力和最強大的盟友;
  3. 我們可以不喜歡董明珠的風格,但是她這麼多年對格力的態度,以及她的經營表現,充分證明了她的人品和能力,如果押注她能否帶格力轉型成功,我認為贏面肯定更大;
  4. 中短期來看,公司的態度實際是積極的,也有充足的競爭資本。

我再強調一遍,別人的分析,都只能作為你的參考,想賺錢,你就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且經得住推敲,千萬別照抄別人的觀點,虧錢的會是你自己。

混沌不安中,才孕育著巨大的投資機會,現在的格力,就是對投資人理念完備性的“大考時刻”,但是,投資也是對人性優劣的獎懲,正確的付出,終將獲得豐厚的回報。

請在方便的前提下,幫忙關注、轉發擴散,就是對作者辛勤寫作的鼓勵了。

作者:villike


免責聲明:文中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對任何一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保護:著作權歸原創作者所有,歡迎轉發並標明出處。


格力電器2020半年報解讀:現在的格力,是機會還是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