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全面了解自己的6个角度

深入全面了解自己的6个角度

只管去做成长会里每周都有答疑,上周有位小伙伴提出的问题我一下子答了20分钟,原本以为只是她个人的困惑,没想到引起了几乎所有人的共鸣,这个问题就是:“如何深入全面的了解自己?有哪些工具和方法?”所以我专门写篇文章,分享给没有参加成长会的朋友们

深入全面了解自己的6个角度

怎么去了解自己呢?而且还是“深入的”、“全面的”,我今天给你6个了解自己的角度和方法,按照这个一项一项来,我相信你会对自己更加的了解

深入全面了解自己的6个角度

干货预警:这篇文章你读起来可能会比较吃力,因为包含了大量的背景知识,当你觉得吃力的时候没关系,你只要把这6个了解自己的角度记住就可以了。

1.你的“三观”是什么?

你要了解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三观”,这个“三观”是什么呢?

第1个就是你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这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比如说现在打雷闪电,我们认为是一种大自然的放电现象,过去认为是雷公电母显灵了,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就是你认为这是一个善的世界还是一个恶的世界,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是恶的,那么你就很难相信别人,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是善的,那么你虽然有被人陷害的风险,但至少活的很轻松

第2个是人生观,就是我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照顾好自己的家人,是像乔布斯一样改变这个世界,还是说让这个世界因为你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就像是一些做公益的人。

第3个是价值观,就是我认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像我们做四象限去划分重要轻重缓急的时候,那个“轻重”就是由你的价值观去判断的,举个例子来说,就是现在家里面让你赶紧回家,因为孩子生病了,但是重要客户就在你跟前,今天要谈一个重要合约,然后你自己身体这时候还不舒服,想要去医院,这时候你怎么选择?这就是你价值观的体现

深入全面了解自己的6个角度

那怎么样去找到你的三观呢?其实就是直接写下来,你现在去把你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三个写下来,它不一定就是答案,只是你了解自己的方式,每隔一段时间写一次,也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2.你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几年前有一本书特别火,书名叫《原则》,这本书里作者提到了N个原则,然后很多人就去根据这本书去写下自己的原则,这个就是我们深入了解自己的第2个角度。

我的原则第一就是不伤害别人。第二个是信守承诺

信守承诺这一点可以说是我们家的传承,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我相信你的家族肯定有一些一脉相承的原则。我们这个家族传承下来的原则,就是信守承诺。我们家的所有人,只要是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去做到,要不然就不答应别人。一旦答应和你合作,那就绝对不会再去跟别人合作,这就是一种信守承诺的体现。

深入全面了解自己的6个角度

所以如果你不知道你坚守的是什么原则,那就看看你的家人身上,尤其是你的爸爸,你的爷爷,他们有什么共同的一些为人处世的原则。

我们这短暂的一生都在改变着整个家族河流的流向,比如说你从小到大整天被父母打骂,你小的时候就特别委屈、愤怒,但是长大之后,因为读了很多书获得了成长,你认识到父母虽然整天打骂你,但是他们仍然给你提供了最好的生活环境,只不过他们有自己的局限而已,于是你放下了那份抱怨和指责,开始用正面管教、PET、讲绘本、游戏力、亲子瑜伽的方式跟孩子相处

我相信,你的孩子会因为你而有了不同的起点,走向自己的未来,你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改变了家族河流的流向。所以有些人问我,我个人成长,我学习这么多,到底是为了什么呀?到老了还不就是一死吗?

你的个人成长,你的学习,不仅是影响到了你们现在,影响到你现在的家庭,还影响到了你整个家族的传承,这就是你成长的动力之一

3.你的梦想是什么?

这个就相对比较好落地一点,因为我在《只管去做》的这本书里面,就通过给5年后的自己写封信,让我看到自己梦想中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有些人可能通过写墓志铭的方式看到他这一辈子的梦想是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想做的事情要去实现。

人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了解自己的确是需要时间的,有些人写给5年后自己的信时,写不出来,脑袋一片空白,这说明什么呢?你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平常工作生活的时候我们都用脑袋去思考,很少倾听内心的声音

深入全面了解自己的6个角度

我们通常做事用脑袋,做选择用心,所以这也能从侧面说明你的生活很可能只是每天低头做事而已,很少有做选择的机会,大多数上班族都是这样啊,只要把事情做完按时下班就相当不错了,哪里有选择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的机会啊

可是这样你就越来越听不到内心的声音了,听不到内心的声音,就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就谈不上了解自己,真的,很多人活了一辈子对自己的了解真的少的可怜呢

4. 你的行为风格是什么?

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博士提出的DISC理论来说,人的行为风格有指挥者、思考者、支持者、影响者四种类型,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某天中午几个同事聚在一起准备出去吃饭,有人提出说:今天天气这么好,咱一块出去吃饭吧?这通常是哪个类型?I型影响者,你是这样的吗?

旁边一个人小声的说:“你们看吧,我都行”,这是哪个类型?S型支持者,你是这样的吗?

“那咱去哪呢?川菜离得近,但是没有包间,而且经常去吃,我刚看大众点评有个排名第一的火锅看上去不错,虽然有点远,但是可以订包间”,这是哪个类型?C型思考者,你是这样的吗?

深入全面了解自己的6个角度

这时候有人一拍桌子:“哎呀,咱就去火锅吧!打车去节省时间,订个包间咱也能好好聊”,这是哪个类型?D指挥者,你是这样的吗?

指挥者的行为风格是目标明确、擅长做决断的,思考者的行为风格是追求卓越、关注细节的,支持者的行为风格是避免冲突的,影响者的行为风格是关系融洽的,你了解了自己的行为风格,那就是你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一种了解嘛

如果你要学习DISC理论或者做DISC行为风格的测试,我推荐你去找李海峰老师,我也是跟他学习的

5.你的先天特质是什么?

先天特质和行为倾向是不一样的,所谓行为倾向是冰山露在水面以上的部分,是可以看到可以改变的,那水面以下巨大的部分是你不容易发现的,并且是很难改变的部分

了解自己的特质,现在用的比较多的就是MBTI,它是由美国的凯恩琳·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儿研制的,即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这个指标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划分的8种类型为基础,研制出来的

深入全面了解自己的6个角度

比如说你是比较外倾还是内倾?外倾的人倾向于将注意力和精力投注在外部世界,外在的人,外在的物,外在的环境等,而内倾的人则相反,较为关注自我的内部状况,如内心情感、思想。两种类型的个体在自己偏好的世界里会感觉自在、充满活力,而到相反的世界里则会不安、疲惫

还有你做决策的时候是偏思维还是偏情感?情感型的人常从自我的价值观念出发,变通地贯彻规章制度,做出一些自己认定是对的决策,比较关注决策可能给他人带来的情绪体验,人情味较浓。思维型的人则比较注重依据客观事实的分析,一以贯之、一视同仁地贯彻规章制度,不太习惯根据人情因素变通,哪怕做出的决定并不令人舒服

6.你的能力边界是什么?

这个就是你什么事情是你可以做到的,什么事情是你暂时做不到的,听上去简单做起来难,比如说搞定某个大客户,你说到底是自己努力一下能做到的?还是不论怎么努力都暂时做不到的?

关于能力边界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的这段话非常到位: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深入全面了解自己的6个角度

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适合画画,那你就去画,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擅长弹钢琴,你就去试着考级,你不知道这个大客户是不是能搞定,你就去努力,在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探索、不断的碰壁、不断的挫折之后,你就越来越了解自己的能力边界。

别想太多,只管去做!

结语

如果你想全面、深入的了解自己,就从这6个角度开始,我最后梳理一下:

1、通过三观了解自己,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通过写下来的方式,你向自己提问,然后写下来,他不是不变的,你每隔上一年两年你都可以去重新去回答一下,这些问题,有可能会发生改变,而且他们都是对的

2、通过原则了解自己,你可以去找一找你为人处世,坚守的8个原则到底是什么?你把它一条一条列出来,这就是你了解自己。

3、通过梦想了解自己,那你就是这就是你到底想要做什么?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写5五年之后的信可以做到,具体可以看我《只管去做》这本书

4、通过行为倾向了解自己,找李海峰老师测下你的DISC。

5、通过先天特质了解自己,测你的MBTI

6、通过能力边界了解自己,你别想太多,只管去做,不断的去尝试,不断去探索,碰壁之后你就知道你的能力边界在哪里

—— end——

滴答清单、年度计划 、手帐、日计划

番茄、习惯、书单、工具、微信管理、读书、桌面整理、内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