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鬆綁 行業90後客戶過半 金美信李章偉:消費金融機構有責任引導年輕人正向消費

文/黃玉璐

“‘你們明明知道他是個學生,他沒有辦法還款,為什麼要借給他?’當場我啞口無言。”

這場對話,盤亙在李章偉心中好多年。多年前,他同樣在中國臺灣負責金融業務,一位年輕學生無力償還貸款,只能由父母代償,面對家長的詰問,他捫心自問:“對,為什麼要借給他?”

於是,2018年10月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金美信”)甫一開業就明確:不面向缺乏償還能力的學生族群。

對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而言,疫情發生後政策釋放利好,監管釐清賽道,擴大內需聲浪下,行業迎來機會;對年輕群體來說,從購物到租房、升學均可“分期貸”,錢似乎來得輕而易舉。

但硬幣的另一面,消費金融機構面臨較大的風險壓力,部分場景“踩雷”;年輕一代儲蓄率下降,舉債、提前消費引發憂慮。

作為從業近20年、深耕兩岸市場的金融老兵,金美信董事總經理李章偉曾經歷中國臺灣的“雙卡風暴”,見證消費金融賽道的變遷,金美信也是首家獲批興建的兩岸合資消費金融公司。

11月23日,在《中國經營報》舉辦的“2020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周”上,李章偉接受筆者採訪時表示,政策與監管釋放積極信號的同時,社會責任永遠是企業經營的最終底線,消金機構需引導客群進行正向消費,年輕族群也需要負起責任,有度消費。

政策鬆綁 行業90後客戶過半 金美信李章偉:消費金融機構有責任引導年輕人正向消費

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李章偉

市場信號:正規向好

近期,持牌消費金融機構頻頻迎來“政策禮包”。

11月,銀保監會辦公廳下發《關於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適當降低撥備監管要求,並拓寬市場化融資渠道和資本補充方式,允許相關機構的撥備覆蓋率可降低至130%,可在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盤活存量信貸,符合條件的可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二級資本債券。

此前,業內觀察到,今年以來消費金融牌照獲批明顯提速,一天內兩家消費金融機構獲得銀保監會的批覆同意,今年已有6家消金機構獲批。

李章偉分析認為,近期政策釋放出對於消金行業的兩方面積極信號。

首先,11月2日,銀保監會及央行公佈了《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這意味著監管部門試圖將同一行業的機構都納入統一監管,而避免過去形成的監管套利,對於持牌的金融機構來說是一個利好,短時間內牌照的價值更為顯著。

李章偉同時預測,過去一些網絡小貸公司未來可能會向金融科技公司轉型,或專門與金融機構形成合作和申請消費金融牌照,但對既有的持牌消金機構影響不大,對整個行業而言,反而能形成比較清晰和透明的經營賽道。

另一方面,政策出臺多項扶持消費金融行業的舉措,包含降低撥備覆蓋率,包括補充融資上的支持,對於監管部門和消金公司來講,都是一個向好趨勢。“所以我覺得對整個消金行業來講,未來應該是逐步地會越來越好。”李章偉說道。

李章偉稱,政策層面促進消費金融發展和規範行業監管的同時,消費金融機構首先要擁抱監管,與監管層及同業者形成搭配、合作。同時進行較大規模的場景拓展方面,李章偉認為,消費金融公司必須要有投資科技和數據手段。對於整個消金行業而言,未來發展勢必要在整個運營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那麼科技跟數據投資我認為是必要的”。

政策雖有“鬆綁”,但《通知》的第一部分依然強調,消費金融、汽車金融公司要明確定位及業務模式,明確與銀行差異化發展定位;打造核心風控能力,摒棄“高收益覆蓋高風險”粗放風控思路;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杜絕暴力催收;正確發揮促進消費作用避免消費者過度負債等四點內容。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消費金融公司平均不良貸款率為2.63%,略高於信用卡的平均不良水平,不良率中位數較2018年有所上升,超60%持牌消金機構認為“風控成本高企”對公司發展影響較大,且為所有選項中被選擇最多的。

嚴控風險、保護權益依然是“主旋律”。

李章偉表示,在風控方面,目前國內消金機構對客戶收入的核實還難以完全實現一致性,還存在機構難觸及的隱形負債和收入。另一方面,整個徵信環境可待更進一步優化,尤其各個客戶散落在不同的徵信機構,這一現狀較為普遍,不過這一問題將隨著網貸、P2P被納入統一監管而得到改善。

李章偉期待,未來所有客戶不管在哪一個平臺的借款都可以無所遁形,全部納入統一的徵信機構,以助金融機構形成非常透明的客戶借款畫像,同時便利下一個金融機構的評估。

同時,李章偉認為,每一個金融機構還是要堅持行業自律,“假設我已經看到這個客戶共債很高了,就不應該再不斷疊加負債”。

李章偉總結道,規範監管、徵信環境高覆蓋性和業者自律,這三個環節點得以兼顧時,行業才能夠朝一個更穩健的方向發展。

場景原則:正向消費

市場迎來政策利好、監管再次強調風控的同時,長租公寓模式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近期,有長租品牌出現流動性危機,同為受害者的房東、租客兵戎相對,一方收不到房租,另一方交了租金無處可住,甚至背上“租金貸”,為租客提供金融服務的第三方機構同樣進退維谷。

“無場景,不消金”,對消費金融機構而言,開發消費場景是業務開展的一大核心。在李章偉看來,消費場景的開發有一個大原則:無論面對哪一類客群,能夠助力他們正向消費、促進正向發展的場景才是好場景。

李章偉坦言,此前國內消費金融機構對場景的要求比較多,很多場景也不約而同產生一些問題,以租房場景為例,房租貸款出發點是好的,但並不是一個較好操作的模式。

通常,此類場景是為了滿足包括穩定低收入藍領人群在內的生活必需支出,但這類人群往往將翻身的期待寄託於下一代,例如投資子女教育。相較租房場景,子女教育貸款有更正向的提升作用和潛力空間。因此對比滿足日常生活剛需,李章偉表示,金美信在場景合作上較為關注客群的借貸是否用於正向途經。

同樣,針對年輕族群,李章偉更強調消費場景和資金用途的正向性。

作為普惠金融的重要形式,消費金融覆蓋了一部分傳統銀行所並不觸及的長尾客群,其中包括藍領階層和初級白領,尤其是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2020》顯示,年輕人是消費金融服務的主要客群,在當年持牌消金公司中,90後客戶佔比普遍在50%左右,有9家公司90後客戶佔比達50%至75%。但年輕群體消費需求較為旺盛,收入卻普遍不高。

李章偉表示,首先金美信不面向欠缺償還能力的學生族群,另外針對年輕客群,在消費場景的選擇上,金美信更關注年輕人的資金用途是用來投資自己,還是作為純粹消費。在李章偉看來,如果是用於自我提升,例如教育培訓是較好的消費場景,而不是單純提前或過度消費。

曾經歷中國臺灣消費時代和“雙卡”風暴的李章偉,對風險控制和企業責任有更深刻的體會。

他認為,消費金融公司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應該引導年輕族群進行正向消費,而不是提前或過度消費。“業者本身有一定股東的盈利要求,但我們應該更多具有社會責任,應該把適合的產品給對的人。社會責任永遠是企業經營的最終底線。”尤其當借貸客戶的借款共債已經很高了,“你就不應該再借給他,否則你只會害了他”。

不過李章偉也直言,年輕人提前消費已是常態,“有點喜歡攀比”。不久前,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也公開表示,年輕一代的儲蓄率在明顯下調,利於擴大內需,也有令人擔心的地方:“有些年輕人過多地靠借債來過度消費、奢侈消費,將來是不是好事也不完全知道。”

在李章偉看來,鼓吹“消費主義”的價值觀要做一定的改變,否則業者同樣面臨較大的風控挑戰,特別是目前各種小額消費貸款服務唾手可得,年輕群體人手一個小貸工具,借久了就成為習慣,年輕人也需要反思、負起責任。

(編輯:黃玉璐 校對:顏京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