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服務”打開創收新賽道

“生產+服務”打開創收新賽道

勁勝智能將智能化車間的生產經驗轉化為服務產品,為製造企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南方日報記者 孫俊傑 攝

傑群電子兼具生產和開發設計能力,備受國際客戶青睞,訂單已排到7月;力嘉國際集團投資6.8億元,建設3D打印的線下實景,豐富用戶體驗;芬璐家居、永富食品等公司紛紛跨界,在生產製造之外尋找新的創收空間……

受疫情影響,訂單減少、市場萎縮,當產品創造效益的能力受限時,很多東莞企業將目光轉向了價值鏈的另一端——服務。

“生產+服務”正在為東莞企業打開創收新渠道。這牽引出一個更深層次的話題:東莞製造怎樣才能佔據價值鏈的中高端,實現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型?

小小變化,撬動百倍收益

來到傑群電子的車間裡,記者看到生產設備正滿負荷運作,員工們十分忙碌。一批批封裝好的電子模組,經過測試合格後,將發往全球各地。

在傑群電子忙碌的生產車間裡,絲毫感受不到國際疫情帶來的衝擊。該公司總經理徐振杰介紹:“目前公司的訂單已經排到了7月份。訂單量跟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0%以上。”

傑群電子超過一半的產品用於出口,主要銷往歐洲多個國家。為什麼訂單不減反增?徐振杰想了幾秒說:“這可能跟我們多年前的一個‘小變化’有關係。”

傑群電子成立於2001年,前6年主要做代工生產和門檻較低的產品。到2007年,公司高層認識到,純做代工利潤薄,且沒有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隨時都有可能被其他企業取代。從那時起,公司開始加強研發,從原來的只做產品,轉變為做設計、出創意,開展產業鏈條前端的服務業務。

這樣的“小變化”,其實並沒有給該公司帶來多大收入。例如,創新設計一個產品,可能只有10萬元的設計費,但這個創意所撬動的收益,卻可能是千萬元級別,能放大100倍。

徐振杰舉了個例子:去年底,公司設計的一個電源模塊封裝檢測技術方案,能夠將生產效率提高一倍。同樣做1000個電源模塊,別人需要1小時,傑群電子只需30分鐘。疫情期間,這項技術推向市場,用於5G手機生產。上月開始小批量生產,4月訂單量就增加了3倍,預計7月將再增3倍。

不光能做產品,還能做設計、出創意,傑群電子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地位也越發穩固。例如,歐洲的一個大型客戶2018年向傑群電子頒發“最佳供應商獎”;美國一個重要客戶也將他們列入供應商排行榜的前5名。即使國際市場出現波動,他們的供應關係仍非常穩定。

“這種變化的意義,不僅體現在增加收入、穩定供應關係上,更重要的是企業能夠深度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和技術協作。”徐振杰說,公司的設計和創新能力獲得國際大客戶認可後,很多客戶會主動找到傑群電子,提出技術需求請他們幫忙實現,或聯合開發某些產品。例如,當前傑群電子正與科研院所、國際客戶合作,研究高端芯片封裝等前沿技術,攻克先進封裝新領域。預計兩三年後,公司的產品形態將進一步更新換代,領跑國內行業前沿。

這種深度的、前置的產業協作,與過去埋頭做生產、等訂單上門相比,完全是兩碼事。傑群電子向產業鏈前端要效益的探索,值得東莞外貿企業借鑑。

體驗為上,傳統產業發新枝

4月10日下午,位於橋頭鎮的港資企業力嘉國際集團與深圳十方公司舉行了3D品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投資6.8億元,打造10萬平方米自動化生產基地及6萬平方米創業孵化基地。

力嘉國際集團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包裝印刷企業,從事包裝印刷已經五十年,集團業務遍及彩印、瓦楞紙板紙箱及紙製精品生產三大領域,客戶遍及歐洲、美國、日本等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力嘉國際集團董事長馬偉武介紹,此次和深圳十方公司簽訂3D品牌戰略合作,就是要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3D品牌,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

馬偉武向記者透露,受疫情影響,力嘉國際集團的訂單下降不少,需要開拓新的業務點,發力3D產業成為力嘉國際集團的重要選擇。

“我們將全新的服務理念,融入到3D打印產業佈局當中。”馬偉武介紹,印刷行業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需要新的技術,更要新的服務方式。

去年11月30日,力嘉國際集團建設的大灣區3D科創實驗基地啟動運營。記者來到實驗基地,各種精彩目不暇接:有蘋果樹創客空間、3D打印博物館、3D科創體驗館、科創實驗區、培訓中心、數碼製作工坊等。

在這裡,消費者不僅能夠享受3D打印服務,購買相關產品,還能親身體驗3D製作,感受科技魅力,瞭解3D打印的“前世今生”。

像力嘉國際集團一樣,東莞的很多傳統產業,如印刷、紡織、傢俱、食品等行業,通過延伸產業鏈條,向產業鏈後端開拓服務業務,增強用戶體驗,實現“老樹發新枝”。

東莞越來越多的企業從傳統走向現代,從生產走向文化創意,從製造產品走向提供消費體驗。例如,東莞市銘順傢俱有限公司應對疫情衝擊,推出降價套餐和線下體驗活動,及時回款緩解了企業壓力;廣東天元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耗資3000多萬元,實現快遞電商的定製包裝;怡合達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做工業品領域的“京東”,即使1個螺絲釘、1元錢的零部件都能接單生產。

大膽跨界,開拓更多商機

一片橡膠林裡,幾名越南工人正在割橡膠樹,採集潔白的橡膠原液——這是芬璐家居公司工業旅遊項目的實體佈景,這個佈景還原了從橡膠原液到乳膠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

對著實體佈景,芬璐家居總經理曹明蓮饒有興致地向記者介紹:“越南工人凌晨就要起床,要在太陽出來前完成所有工作,才能確保橡膠原液沒有任何瑕疵。”

工業和旅遊,本是兩個互不相干的業態。然而,芬璐家居董事長曹明波率先嚐試工業旅遊項目,於2018年投入大量資金,建成7000平方米的遊覽展廳。

很多企業對工業旅遊這類新業態持觀望態度。但是,到臺灣和珠海考察了一圈後,曹明波認為,沒有人做的恰恰就是商機!

因為起步早、投資大,芬璐家居被評為東莞工業旅遊示範點,全年接待遊客30多萬人次。這不僅推動了乳膠生產技術的科普工作,更讓很多遊客成為芬璐的忠實客戶。

在疫情期間,芬璐家居也受到一定衝擊,國際訂單有所減少。但長期以來的品牌宣傳沉澱,以及在消費者中形成的良好口碑,緩解了疫情的衝擊,使公司整體發展趨於穩定。

工業+旅遊,是東莞製造業企業大膽跨界,創造更多發展空間的典型探索。

在茶山鎮,東莞永富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速凍食品製造。在主業之外,該公司還建設了香港茶餐廳文化體驗館等旅遊項目,並且今年已增加註冊資本4500萬港元,進一步擴大生產和打造旅遊產品體系,讓“工業+旅遊”相輔相成。

去年,美國當納利集團屬下的大型印刷企業——敬業印刷包裝廠有限公司完成增資擴產項目,產能提升50%。今年,為了積極應對疫情衝擊,該公司將服務業務作為轉型的重要突破口:運用直播、AR技術、遠程看樣系統等技術平臺,幫助客戶在線檢查產品質量;發揮設計優勢,根據客戶需求設計與疫情有關的產品……通過這一系列努力,該公司今年1至3月產值達3.80億元,同比增長52.8%。

向前端的研發設計要產出,向後端的體驗服務要效益,東莞製造業正在攀爬“微笑曲線”的兩端,加速從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

■專家點評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

服務是東莞企業亟待開發的價值寶庫

不是每個企業都有資金和實力做科研創新,但從生產到服務轉型,卻是每個製造業企業都亟待開發的價值寶庫,這裡面蘊藏著大量的新商機。例如,生產玩具的企業,與教育領域合作開展教育服務;生產學習機的企業,為網課提供高質量教學課程等。

當前,很多企業對“服務型製造”的理解還不夠深入。當國外的企業在賣設計、賣點子、賣品牌、賣售後、賣體驗時,我們的企業還在單一賣產品。附著在產品上的很多價值,如前端的設計研發,後端的維修、升級和回收等,都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東莞企業從“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型,還有非常大的空間。例如,東莞的裝備製造產業,就可以開拓整廠設計、流水線優化、員工培訓、維修保養等一系列服務。在此背景下,企業需要培養更多既懂生產技術又懂服務營銷的複合型人才,充分挖掘服務業務的價值,拓展企業創收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