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不做“必剩客”

餐桌上,不做“必剩客”

作者:徐俊霞


餐桌上,不做“必剩客”

當人們解決了溫飽,衣食無憂,珍惜糧食的意識也在變得淡薄。別看小兒郎飯量小,浪費糧食卻不少。

對家長來說,把孩子培養成鋼琴家、科學家是大事,糾正孩子偏食,杜絕浪費糧食同樣不是小事。

隨著天氣炎熱,超市裡的瓜果蔬菜越來越多,這可樂壞了我家女兒。一年四季當中,女兒最喜歡夏天,不但可以穿花裙子,而且水果可以敞開了吃。

物質豐盈時代,有利也有弊,女兒吃喝不愁,卻學會了挑挑揀揀。每次吃西瓜,女兒總是這一塊咬一口,那一塊咬一口,一塊也吃不乾淨。

吃飯的時候也是這樣,米飯掉的到處都是,她自己點的菜吃不了一兩口,就不吃了,慢慢地,她竟然發展到餐餐不吃主食只吃零食。

女兒挑食浪費的毛病越來越嚴重,讓我這個做媽媽的很焦慮。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長此以往,這孩子長大後還不成了敗家子?

週末,我無意中看到電視里正在播放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新聞,突然想到我們家早應該推行“光盤”行動,教育從娃娃抓起,“舌尖上的浪費”也應該從娃娃抓起。

從那以後,我買回家的水果、蔬菜量越來越少,家裡的碗盤都更新換代,換成了小碗小碟。

我的“光盤”大動作讓女兒非常驚訝,但是她非常喜歡那些精緻的碗碟,每次捧著碗碟都愛不釋手:“媽媽,這隻小碗真漂亮,這隻小碟真好看,我真想把他們吃進肚子裡去。”

切西瓜的時候,我留一半切一半,這一半切成小塊,女兒還和以往一樣,每一塊都咬一口。

我嚴肅地告訴她:“你咬的要全部吃掉,如果吃不了,下次吃瓜就沒有你的份了。”

女兒眨巴著大眼睛,為難地說:“媽媽,西瓜切的太大,我吃不乾淨。”

我用刀把小塊西瓜一分為二,女兒吃了幾口,又停下了:“媽媽,我吃不到下面。”

對付這樣一個古靈精怪的小孩,我只能見招拆招,再一分為二。一塊西瓜切到最後,女兒吃得乾乾淨淨。

幾天下來,女兒吃西瓜再也不浪費,有時候我手頭正忙著其他事,她就自己用水果刀切成小塊,仔仔細細地吃完。

為了糾正女兒在餐桌上的肆意浪費,我教她背誦《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女兒畢竟太小,不能完全領會其中的含義。於是,春播時節,我帶她到郊區看農民伯伯在田地裡澆水施肥打藥,麥收時節,我帶她到郊區看農民伯伯在田地裡收麥子。

小傢伙身臨其境,體會了勞作的辛苦,吃飯的時候學會了珍惜糧食,吃多少盛多少,掉在桌子上、剩在碗裡的飯粒,都會一顆一顆地撿起來放進嘴裡。

有時候見到我和先生的碗裡米飯沒吃乾淨,她都會介有其事地朗誦《憫農》,那副搖頭晃腦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

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女兒超級喜歡下館子,每週末我們一家三口都要到外面飯店吃一頓。點菜的時候,一個人點一道菜,吃不了就打包。

哪怕帶女兒去她最喜歡的麥當勞、肯德基,我和先生對女兒也不再有求必應,薯條只要中包,芙蓉鮮蔬湯只要一份。

擱以前可不是這樣,光女兒一個人就能點三四道菜,每道菜都吃不了幾口,卻被她攪和地稀巴爛。飯後,我嫌麻煩,也懶得打包。

在我有意識的引導下,在日常生活中,女兒漸漸養成了節約節儉的好習慣,杜絕了舌尖上的浪費。

幼兒園的老師告訴我,女兒在班上是一個“光盤”衛士,她不僅以身作則,倡導“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小朋友中間有浪費食物的表現,她總是上前制止,親自示範,講出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在女兒的影響下,她們班上小朋友們剩飯剩菜的越來越少。

女兒喜歡吃酸酸甜甜的水果沙拉,我經常用櫻桃、草莓、葡萄、番茄、酸奶等製作沙拉,給她補充身體需要的各種維生素。

習慣成自然,養成節約習慣的女兒總是囑咐我:“媽媽,水果品種多一些,數量少一些。”飯後,女兒能吃一小碗水果沙拉,每一次,碗裡的沙拉都全部吃光。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三餐不光何為節約。在我們家,從寶寶到媽媽,從小家到大家,人人不做“必剩客”,個個爭當“光盤族”。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徐俊霞:媒體撰稿人,筆名:海風,原創公號:齊魯海風(ID:haishangfeng2016)擅長創作親子、情感、職場故事,作品散見於各大報刊和網絡平臺。一個有血有肉真性情的女子,與你一起分享最走心的文字,最接地氣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