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得太舒服,要当心自己在舒适区废掉

过得太舒服,要当心自己在舒适区废掉

前两天老板给我们开会说到大家要积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一直呆在舒适区不止是对公司的发展无意义,对个人自身的能力提升也没有作用。

会议之后我反观了下自己短短二十几年的人生,可能是血液里天生有冲动,舒适区对我而言得到的不是舒适,而是不知所措。

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对口工作,轻松简单,每天做做单据跟客户聊聊天跟供应商打打电话,

工作流程很清晰,公司也不需要我们多拼命,按部就班做好手上的工作就好。

从不加班,班车接送,提供午餐,待遇很棒。

刚开始我很庆幸自己刚毕业就能找到这样的工作,

甚至在只拿到口头offer的时候就立刻给另一家公司打电话说我已找到工作,不去面试了。

后来才知道我推掉的那家是个上市公司。

不过这是题外话了,只是想说我对当初这份工作的满意度简直达到200%。

我每天认认真真工作,用来感谢我能得到这份工作。但时间久了,好像总有些不对劲。

过得太舒服,要当心自己在舒适区废掉

在我习惯了现有的生活节奏和模式的时候,我开始有一种隐隐的恐慌感。

放眼望去公司里的同事,年纪最小的也比我大了七八岁。

每天听着这群人聊着他们的生活老公孩子保姆学区房等等,我似乎陷入了一种无力感中。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那种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改变。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我辞了大家眼中的金饭碗,降薪找了份跟自己专业完全没关系的工作。

新的领域给我新鲜感,这种每天都能接触到新鲜东西的生活,总算让我有了安定的感觉。

说了这么多,当然不是要说我的励志故事,无非是想用此引出关于舒适区的话题。

简单地说,舒适区是指活动及行为符合人们的常规模式,能最大限度减少压力和风险的行为空间,它让人处于心理安全的状态。

很不幸的是,我可能天生无法呆在舒适区里。一旦生活没有了任何压力和风险,我就会莫名其妙恐慌起来,总有一种自己即将被"温水煮青蛙"的不安定感。

过得太舒服,要当心自己在舒适区废掉

当然了,有舒适区,就有相对应的恐慌区。

美国人Noel Tichy曾提出理论,一个人想要学习事物的等级分为三圈:

最里面一圈叫做“舒适区”, 即对你来说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自己可以处于舒适心理状态。

中间一圈叫做“学习区”,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因而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

最外面一圈就是“恐慌区”,即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上会感到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处于“学习区”,学习具有适当挑战性的东西。

一段时间后,“学习区”会慢慢变为“舒适区”,随着 “舒适区”的不断变大,一部分“恐慌区” 也会相应变成“学习区”。

长此以往,你的眼界会变得更宽,应对变化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最终你整个人的综合素质也会越来越高。

过得太舒服,要当心自己在舒适区废掉

你问走出舒适区能收获些什么?

首先你会变得更有效率。

毕竟舒适区里没有更高的期望,我们会过得心安理得。并不想多做些事,多学一些新的知识。在职场上,很容易陷入一种假装很忙的工作坑中。

走出舒适区你会接触到更多自己不是很熟悉的事情,自然而然会让你学着找到更加聪明合适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也将会大大提高。

其次当你面对变化时会更加从容。

舒适区里几乎没有变化,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但离开舒适区以自己可控的方式冒点险,稍微挑战一下自己,你会发现这些不确定你完全能够hold住。在以后的人生中,相信你也会更加喜欢这种稍稍不太舒适的变化。

最后你会发现你的创造力远不止于此。

当你离开了舒适区,很多新的东西扑面而来,而这些新的东西和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碰撞融合之后,会激发出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种积极的不舒适感带给我们的远超过了不舒适本身的感受。

过得太舒服,要当心自己在舒适区废掉

那有人会问,道理我都懂,要怎么走出舒适区呢?

当然了,突然让你完全跳出舒适区接触完全陌生甚至无法处理的事情,并不是良性的方式。况且每个人的舒适区范围都不同,你也不能把别人的经验套用在自己身上。

想要走出舒适区,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的小事开始:

让每天的生活都有一些小小的新变化。

换趟车上下班,试一试自己从来不吃的食物,学一门语言或者乐器,去一个你陌生的地方……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小事或许就是你走出舒适区的第一步。

不论改变的结果是好还是坏,你都已经从改变中收获到了一种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给自己设定合理目标,并分解完成它。

比如要求自己一周内学会一个自己不了解的知识盲区,比如给自己半月读完一本书并按时完成输出的任务,比如你总习惯晚睡就强迫自己试试一个月早睡计划,比如你觉得面前的事情陌生不熟悉不要立刻推辞可以先试一试……

一段时间下来,你会发现这些当初觉得遥不可及的目标已经被你一点一点拿下了。

走出舒适区也不要心急,慢慢来。

毕竟这是个需要很大勇气的事情,我们不能一口气吃成胖子,循序渐进慢慢开始。

比如我有幽闭恐惧症,害怕一个人在狭小密闭的空间长待。这时候我要是找个密闭的空间把自己关进去,多半就直接疯了。

良性的方式是一步步来,从独自乘坐电梯开始一点点改变,辨别自己的恐惧点,再一点点去面对去战胜。

过得太舒服,要当心自己在舒适区废掉

那么走出舒适区,只是走出去就OK了吗?

当然不是。

就算走出舒适区也要不时的返回梳理经验教训。虽然提倡大家走出舒适区,但如果你仅仅只是走出去,从不做总结和反思,就算见了再多新鲜事物也是白搭。

我们走出舒适区的关键是要吸取新的经验教训,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我们的生活和日常。

这大概也是大家所说的反思总结能力吧。所以有时候哪怕仅仅只是为了放松自己,也要定时返回自己的舒适状态的重要原因。

过得太舒服,要当心自己在舒适区废掉

最后我想说啊,舒适区里除了短暂的舒适,真的什么都没有。

那么,你做好准备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