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是真正的科學還是心靈雞湯?為什麼?

醫者良言


心理老師左叔很樂意回答你的問題。

我是一位從事心理學及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心理諮詢師,在高校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工作,對你提出的“積極心理學是真正的科學還是心靈雞湯?為什麼?”的問題,我從一個心理學工作者的立場來回答你的提問,同時,也藉此機會普及一下積極心理學的知識,糾正如你一樣對積極心理學的認識有誤區的看法。

首先,我可以明確的說,積極心理學絕對不是心靈雞湯,它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學家馬丁·賽裡格曼發起創立的一個主要關注與人的積極力量和幸福有關的學科。

馬丁·賽裡格曼認為,“當代心理學正處在新的歷史轉折時期,心理學家扮演著極為這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幫助人們走向幸福,使 健康成長,家庭幸福美滿,使員工心情舒暢,使公眾稱心如意。”

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研究的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發展,試圖以新的理念、開放的姿態,解釋與實踐心理學。

試問,這些心靈雞湯可以做到嗎?心靈雞湯有科學研究的範式嗎?心靈雞湯有實驗驗證嗎?編寫或者說一些心靈雞湯話的人專門以心理學為職業嗎?心靈雞湯是一個學科嗎?顯然,這些都是心靈雞湯不具備的。

其次,積極心理學認為傳統心理學偏離了心理學的平衡觀,一直關注人類的心理缺陷和無能,基本不重視人的自我恢復、隨機應變以及自我更新的能力,特別是英國心理學凸顯的這種缺點。積極心理學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出現的,它以人的積極力量、善端和美德為研究對象,強調心理學不僅要幫助那些處於某種“逆境”條件下的人們,知道如何求得生存並得到良好的發展,更要幫助那些處於正常條件下的普通人學會怎樣建立起高質量的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傳統心理學模式不能真實、全面地理解人的本質。因此,賽裡格曼特別強調,心理學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優點和價值。

而這些顯然是心靈雞湯所無法完成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可以繼續探討,分享彼此的觀點。


心理老師左叔


讓人看見幸福的積極心理學,看起來像心靈雞湯,其實是真正的科學。

隨著信息交流的快速化,許多人也開始瞭解心理學知識,但是其實心理學也是"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沒有心理學基礎的的,看到積極心理學中追求幸福,看見快樂的文字,很容易會將積極心理學誤會為雞湯文學,也因此而小瞧了積極心理學的作用,其實,心理學知識利用好了,能夠帶來行動上的良好反饋,但是雞湯文學,純粹是為你加油打氣的無營養文字,看的時候熱血澎湃,去經歷了一下,發現根本不是那樣,積極心理學治的是根本,雞湯文學撫平的是表面。

為什麼說是科學呢? 因為積極心理學所講述的不是虛幻的想法,是客觀的事實和行動,人們常常不知道幸福是什麼,雞湯文學可能會告訴你,幸福就是寒冷時候的一杯熱茶,炎熱時候的一把涼扇,幸福就在身邊,只要你悉心發現,但是積極心理學是告訴你幸福的要素,讓你來體檢,是否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否有良好的情緒等等,短期的幸福是一時的快樂,但是長期的幸福是在每一個生長階段中,達到自己所制定的目標。

"哈佛幸福課"相當於積極心理學的濃縮,告訴人們如何發現內心,然後一步一步去轉變對待生活的態度,由此來進行行動上的改變。

在生活當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一個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可以讓人提高工作學習效率,也可以獲得健康的生活狀態,如果將雞湯比作止痛藥,那麼積極心理學就是中藥,只喝一次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想要獲得根本的改變,還是要按照藥方,做出一個又一個方面的改變。

在情緒抑鬱的時候,積極心理學告訴人們通過找尋抑鬱源頭,發現自身積極因素,來發現快樂和保持快樂,通過運動激發快樂因子,使生活變得更加有意義,有多年的心理學實驗研究作為基礎,積極心理學用一種看起來枯燥,但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去指導人們更加積極的生活和工作。

各位朋友其實比較容易區分積極心理學和雞湯文,積極心理學是不會引人入勝的工具書,因此,想要看下去,也是一件需要意志力的事情,而雞湯文章是你不想看也要看,看了之後還會熱血沸騰的故事,讓你忽然明白生活,又讓你忽然質疑自己的飯後甜點。

總結:

積極心理學是可以讓人看見幸福的心理學,是真正的科學。


開心小醫


兩隻大白鼠在裝滿水的容器中拼命掙扎,一般堅持時間為8分鐘。如果在大白鼠掙扎了5分鐘的時候,放入可以讓逃出容器的跳板,大白鼠便得以存活。若干天后,再把這對大難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容器,令人震驚的是,大白鼠可以堅持24分鐘,3倍於一般情況下的堅持時間。


國內第一本通俗積極心理學的入門讀物《幸福法則》講述了這個習得性樂觀的故事。這個基於積極心理學治療理論開展的,與貓有關的實驗遠比作證了塞利格曼“習得性無助”,和狗有關的實驗簡單粗暴得多。

從習得性無助到習得性樂觀,很多事情和情緒是可以習得的。當然,幸福生活是可以習得的。對於普羅大眾來說,“積極”並不是表面意義的快樂,而是發現“什麼讓生活變得值得”,並對生活中最好的東西感興趣。


本質而言,積極心理學深受凱倫·霍尼的新弗洛伊德流派和羅傑斯的人本主義思想影響,其哲學基礎絕非享樂主義。該學科不僅關注人的弱點;還要關注人的優勢;不僅致力於修復損傷,還致力於給人力量;在關注病人的同時,努力讓正常人以及“天才”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它研究主觀體驗、人格特質,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在研究方法上,量表法、問卷、訪談、實驗均有涉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