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巨头纷纷入场人造肉,来看看人造肉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4月20日肯德基正式宣布公测“植培黄金鸡块”。这种植物肉能提供足额的能量,并且没有胆固醇。肯德基甚至声称,植培黄金鸡块能带来媲美肉的形色香味。

餐饮巨头纷纷入场人造肉,来看看人造肉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肯德基植培黄金鸡块

4月22日,星巴克中国正式推出“人造肉”午餐菜单 - 别样牛肉、新善肉系列。

餐饮巨头纷纷入场人造肉,来看看人造肉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星巴克人造肉产品

目前全球能够批量供应的人造肉厂家已经超过10家,人造肉都有什么好处呢。人造肉能够给人体提供优化的营养比例,减少有害成分(如胆固醇);能够减少饲养牲畜时所产生的能源、水的消耗;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压力;同时能够提供与传统屠宰肉类似的口感、质地和风味。

因此,将人造肉作为传统肉类的替代品不仅能够提供应有的营养,还能给环境、能源等带来可持续性增益。但人造肉目前仍存在较多的技术、伦理道德以及安全等方面问题。

人造肉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动物干细胞合成的人造动物肉,称为培养肉;一种是通过植物蛋白及其他植物性成分合成的植物性肉。

餐饮巨头纷纷入场人造肉,来看看人造肉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培养肉

今天主要讲一讲植物性肉的制作方法。

植物性肉都有什么

一个典型的植物性肉包含:水(50%~80%)、纹理植物蛋白(10%~25%)、无纹理蛋白(4%~20%)、脂肪(0%~15%)、调味剂(3%~10%)、碳水化合物(0%~8%)、结合剂(1%~5%)和着色剂(0%~0.5%)。成分决定了最终产品的风味、色泽和质地。

餐饮巨头纷纷入场人造肉,来看看人造肉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人造肉汉堡

在植物性肉中占有最高比重,丰富的含量水量保证了成品的多汁性。同时在加工过程中,水不仅能够起到增塑剂的作用,还有助于成品的乳化。此外,水还可以降低成本,使产品的价格更加亲民。

蛋白质是植物肉的主要结构形成物,同时还是最主要的营养物质。在植物性肉中,蛋白质的地位尤为重要。其中,大豆蛋白在营养价值上,与动物蛋白接近;在基因结构上也是最接近人体氨基酸比例;再加上大豆蛋白低廉的价格,使得其被应用于大多数植物性肉的生产中。其他研究较多的蛋白质来源包括蚕豆、豌豆、大米和小麦蛋白等。

脂肪

的添加能够提供部分营养与能量,同时能够使产品变得多汁、柔软、风味浓郁,这使得植物性肉能够模拟传统肉的质地与口感,更易于消费者接受。目前常用于植物性肉制作中的油脂主要有:椰子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棕榈油等。

调味剂能够赋予植物性肉类似真正肉的特殊风味,用于模拟肉类香气的有还原糖(葡萄糖,木糖,果糖和核糖)、氨基酸(半胱氨酸,胱氨酸,脯氨酸,赖氨酸,丝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硫胺素和核苷酸等。肉的风味能够让消费者更加易于接受。

碳水化合物中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性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蛋白质、脂质和水分形成稳定的结构,从而改善产品质地和黏稠度、凝胶性、稳定性。碳水化合物镶嵌于蛋白质中,影响其相互作用,阻碍蛋白质聚集和交联,稳定了疏水作用,且增强了维持纤维结构的作用力。

结合剂主要用于水、脂肪与蛋白质的粘合,用于形成植物肉的质感。常用的结合剂主要包括大豆分离蛋白、小麦面筋、乳蛋白、卡拉胶、黄原胶等。蛋白类结合剂主要以结合水和形成蛋白质网络为主,胶质结合剂通常起到填充作用。

着色剂用于模拟真正肉的色泽,良好的色泽能使人产生食欲,使得消费者更加愿意挑战植物性肉。如合成的大豆血红蛋白,无论颜色还是味道(主要是血腥味)都与真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很相似。将热不稳定着色剂和还原糖组合使用,甚至能够模仿肉食加工过程,高温下不稳定的颜色会降解,还原糖褐变会使得植物性肉产生类似“美拉德”反应。

植物性肉的加工方法


餐饮巨头纷纷入场人造肉,来看看人造肉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人造肉香肠

植物性肉的加工只需将水和各种粉末状原料混合,利用特殊的加工工艺成型。模仿真正肉的一个挑战在于纹理特征,也就是口感。目前常用的有挤压、纺丝和3D打印等技术。

挤压技术是一个热机械加工的过程,将植物性配料挤压、加热以及机械剪切后推送到模具中,从而挤压成型。

纺丝技术分为静电纺丝和湿法纺丝。湿纺需要制备纺丝原液、挤压喷出形成细流、凝固形成初生纤维和纤维包装与后处理等四个步骤。静电纺丝技术是在聚合物溶液上施加高电压,产生具有高纵横比的纳米级原生纤维。

3D 打印技术也称为增材制造和固体自由形式制造。目前,食品领域中可用的3D打印技术通常利用挤压式打印技术,将“肉泥”进行挤压,使蛋白质熔融从喷头挤出后凝固形成层状纤维结构进而仿真肉制品。

前景

目前国内外均已具备植物性肉市场基础,且市售产品逐渐增多,生产工艺逐步完善。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与真肉相比仍存在肉色不自然、缺乏光泽感,结构松散咀嚼感差,风味差异大等差距;生产成本较高尚未达到大规模生产条件。植物性肉商业化潜力巨大,业界应加强对植物性肉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加强植物性肉纤维结构、肉色、风味等,提高消费者对植物蛋白肉的接受度和喜爱度,以节约动物蛋白资源,保护环境。

本文参加 #科学V计划# #科学有真相# ,内容为作者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