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抗击倭寇的名将,都是立下赫赫战功,为何一个并不出名

俞大猷是明朝著名的抗击倭寇的大将军,这个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倭寇作战。当时,他带领“俞家军”立下了威望,让敌人一听到俞大猷的名字就吓得逃跑了。岁月是世界上最锋利的武器,在时间的摧残下,坚硬而坚固的东西将会逐渐被岁月夷为平地。即使是这样一个军功杰出将军也无法抵御多年的摧残,到了今天很少有人认识这个人。即使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但是俞大猷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很少有人会去探索。

同样是抗击倭寇的名将,都是立下赫赫战功,为何一个并不出名

首先要说的是,俞大猷绝对是一个热血的人。俞大猷还没有参加武术考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军事武术了。首先他学习易学,然后他学会通过易学,提高自己武术力量。嘉靖十四年的时候,俞大猷参加了武举,并获得了举人,被授予千户后,守着宫门。在任职期间,倭寇开始骚扰沿海人民,俞大猷上书给上司要求清除倭寇。俞大猷的上书不仅没有得到上书的同意,他还被解雇了。后来蒙古入侵山西,皇帝下令招募天下勇士。此刻俞大猷正在野外,马上就向国家提交了一封推荐信一样,请求去抵抗蒙古。如果是一般人,得到朝廷的不甘对待,一般都会心灰意冷,再也不想涉足政府,但是俞大猷却在听到外族人入侵时,提交了自我推荐书,绝对是一个铁血汉子。

同样是抗击倭寇的名将,都是立下赫赫战功,为何一个并不出名

俞大猷不是一个冲动的人,虽然浑身是热血,但难得的是,他也有非常冷静的头脑。俞大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武夫,他非常了解武术的策略,许多次叛乱都用智计战败敌人。公元1547年,谭元清在新兴和恩平一带多次叛乱。当时,总督欧阳必进调令俞大猷前往镇压,俞大猷也是有勇有谋。他没有急着带兵前去,在研究了叛乱的内部情况后,他首先让人们各自守卫自己的地方,然后带着他的几个随从亲自去拜访各个领导人。他去拜访首领并不是胡说八道,先是跟他们说明自己军队的厉害,然后让人们看到他的武功。在叛乱的成员中,有一个叫苏青蛇的人,他能够对抗老虎,俞大猷用他自己的武术杀死了他,首领们看到他这么厉害,都不敢跟他作对了,俞大猷就这样招募了许多首领,最终,不需要一兵一卒叛乱就被平息了。

同样是抗击倭寇的名将,都是立下赫赫战功,为何一个并不出名

不仅是军事成就,俞大猷在官方管理领域也有伟大的想法。嘉靖二十八的时候,邛崃五指山的黎民那燕串通感恩、昌化黎民诸部共同反叛。俞大猷被授予参将的称号,并再次接受了压制叛乱的命令。俞大猷在广西参加了这次远征,斩首了五千多人,招募了三千多人,赢得了这场战争的重大胜利。赢得战斗后,俞大猷并没有这样结束。对于这一事件,这是少数民族的反叛,为了国家事务的稳定统治。在上级同意下,俞大猷前往黎民领土,与黎民达成协议,建立一个城镇,并用统治汉人的方法来统治黎民。正是由于俞大猷的做法,海南地区才得以稳定。

同样是抗击倭寇的名将,都是立下赫赫战功,为何一个并不出名

俞大猷是一个心胸开阔的汉子,他不是为了名利而战,而是为了他内心的坚持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与敌人的战斗中,尽管俞大猷有许多战功,但他经常被弹劾和撤职,甚至多次声称被他人利用了军事战功,但俞大猷对此毫不在意,仍然竭尽全力与敌人作战。明代,当倭寇导致的灾难严重时,嘉靖年间出现了两位杰出的英雄,一位是俞大猷,另一位是戚继光。这两个人当时被合称为龙虎。他们当时享有同样的声誉,甚至我们可以地,俞大猷在人民中的声誉比戚继光好。但是为什么更后人熟知戚继光呢?这是因为戚继光本人会做人,圆滑并且能够取悦他的上级,所以他经常被推荐升职。然而,俞大猷经常被上级压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戚继光的名声自然传播得比俞大猷快,更多的人对他熟悉。

同样是抗击倭寇的名将,都是立下赫赫战功,为何一个并不出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