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派是清代前期诗歌流派,以王士禛为代表,主张“神韵说”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神韵派是指清代前期以王士禛为代表的诗歌流派。王士禛的“神韵说”是该派的理论主张。所谓“神韵”大抵继承和发挥严羽的“妙悟”、“兴趣”之说及司空图“味在酸咸之外”的理论,而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最高境界。具体说来,王士禛要求诗歌创作必须“伫兴而就”,也就是只有当灵感冲动时才发而为诗,不能靠人力勉强凑合。他在《渔洋诗话》中说:

“萧子显云:‘登高极目,临水送归,蚤雁初莺,花开叶落,有来斯应,每不能已。须其自来,不以力构。王士源序孟浩然诗云:每有制作,伫兴而就。余平生服膺此言,故未尝为人强作,亦不耐为和韵诗也。”


神韵派是清代前期诗歌流派,以王士禛为代表,主张“神韵说”

王士禛

在《香祖笔记》中他又提到古人所说的“偶然欲书”,并认为“此语最得诗文三昧”。可见,他是强调创作必须顺乎自然,只有在兴会神到时,才会具有神韵。在诗歌风格上,他崇尚清远冲淡,含蓄蕴藉的境界。他在《渔洋诗话》中说:“律句有神韵天然不可凑泊者,如高季迪‘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程孟阳‘瓜步江空微有树,秣陵天远不宜秋’是也。余登燕子矶有句云吴楚青苍分极浦,江山平远入新秋’,或亦庶几尔。”

神韵派是清代前期诗歌流派,以王士禛为代表,主张“神韵说”

可见,他十分看重诗歌清远冲淡的风格。王士禛还极为赞赏司空图“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认为在所谓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他最喜欢的就是这八个字(见《香祖笔记》)。他也欣赏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和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二诗,认为这两首诗“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可比画家的“逸品”。(《分甘馀话》)他又说古今咏息夫人的诗,只有王维“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两句“不着判断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渔洋诗话》)意思也是要求诗歌不直露,要通过形象、曲折、含蓄地表现诗的意境。

神韵派是清代前期诗歌流派,以王士禛为代表,主张“神韵说”

王士禛的诗基本上是他的神韵说的实践。他的部分作品有较强的现实感,描写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但总的来说,这部分作品在他的诗集中不占主导地位。最能反映王士禛诗歌特色的是那些神韵诗。这些诗歌的基本特点是:一、题旨含蓄,意在言外。如著名的《秋柳四首》其一: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晩烟痕。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神韵派是清代前期诗歌流派,以王士禛为代表,主张“神韵说”

这首诗题咏济南大明湖的秋日衰柳,却一开始就关乎到“残照西风”下的故都南京,通过一连串的典故,来表现一种哀伤、惆怅的感情。这首诗据作者自谓是“怅然有感”(《菜根堂诗集序》)而作,可知是有寓意的。但这寓意是什么,就有各种各样说法,有人说它是凭吊故国,有人说是叹惜佳人沦落,也有人说是感慨时光易逝等等。总之,诗意含蓄朦胧,难以坐实。二、清远冲淡,温婉秀丽。神韵诗善于用流畅清秀的语言刻绘自然景物,如《藤花山下》:

麦陇参差碧岸头,藤花山下晚风秋。一时残雨兼虹尽,百道清泉入涧流。《江山》: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晩乘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神韵派是清代前期诗歌流派,以王士禛为代表,主张“神韵说”

境界清静幽冷,令人神往,宛如一幅清新疏淡的水墨画。在对感情的处理上,神韵诗力求含蓄隽永,即使是强烈的感情,他们也从不一泻无余,而是首先加以淡化、抑制,再在诗中表现出来。如《江上》:

萧条秋雨夕,苍茫楚江晦。时见一舟行,濛濛水云外。

神韵派是清代前期诗歌流派,以王士禛为代表,主张“神韵说”

诗中仅仅展现了云水苍茫间的一叶小舟,几乎没有任何情语,但在这个画面中却分明地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作者对此诗颇为自得,曾夸为“一时伫兴语,知味外味者,当自得之”(《香祖笔记》)。又如上举《秋柳四首》之一,写的是一种由美好事物消逝而引起的幻灭感,但这种幻灭感却没有表现为强烈的感情宣泄,而是通过西风残照、春燕晚烟等景物的烘托、渲染及“陌上黄骢曲”,“江南乌夜村”之类典故的衬托,把这种强烈的感情转化为一种笼罩心头的淡淡的哀伤。这样对读者而言,感情的冲击力固然减弱了,但它的感染力却因此而增强,诗也就更有韵味了。

神韵派是清代前期诗歌流派,以王士禛为代表,主张“神韵说”

王士禛的神韵说、神韵诗在当时诗坛上有很大影响。他广收弟子,奖掖后进,又有显达的地位,一时追随者众多,成为继钱谦益、吴伟业之后清初诗坛的一大流派。袁枚诗云: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仿元遗山论诗》)虽带有批评口气,却也道出了神韵派在当时诗坛的地位与影响。

作者介绍:我是“忘忧草8”,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