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老豆腐

在初中時讀過老舍先生一部短篇小說《駱駝祥子》,像“我們所要說的是祥子不是駱駝,只不過駱駝和祥子和詳細有那麼一點關係,我們隨口說過去也就算了”,像什麼“衚衕裡趕豬直來直去”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書中有一段“祥子”喝老豆腐的情節也很是讓人回味:歇了老大半天,他(祥子)到橋頭吃了碗老豆腐:醋,醬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熱的雪白的豆腐一燙,發出點頂香美的味兒,香得使祥子要閉住氣;捧著碗,看著那深綠的韭菜末兒,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裡燙開一條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兩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溼透了褲腰。半閉著眼,把碗遞出去:“再來一碗!”

千年老豆腐

這老豆腐和豆腐腦很像,而且在大陸很多地方都有,叫法不一,吃法也有差別。比如山西人的胡辣湯豆腐腦。 天津的滷子鮮香濃稠的豆腐腦等,都是帶有濃重的地方特色。

老豆腐和豆腐腦一樣都是白色,但比豆腐腦顏色上暗一些,鬆軟度上比豆腐腦更硬,老豆腐滷淨而不淡,放上香油但不膩,香氣迎面而來,有淡淡的肉味,辣味溫和。這老豆腐還有一個遙遠的故事。

  劉邦打敗項羽後建立了西漢,他有個孫子被封為淮南王,名字叫劉安。劉安養方術之士千人,皆多神仙秘法鴻寶之道。其門客中,蘇非、李尚、田由、晉昌、左吳等八人名氣最大,號稱"八公"。八公終日陪劉安在壽春城北山煉求長生不老之靈丹妙藥,劉安等在煉丹中,偶以石膏點豆漿,經過化學變化而成豆腐。典籍中對劉安發明豆腐有許多記述。記載劉安發明豆腐的典籍多達四五十種。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總之是說這豆腐是劉安發明的。

千年老豆腐

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在以後的兩千多年裡,豆腐製作逐漸傳遍了全中國。各地的勞動人民又不斷根據地域特點加以不斷改進和發展,後來就有各種豆腐製品。最負盛名的老豆腐有德州平原老豆腐、濟南商河老豆腐、聊城高唐老豆腐。這三地的口味又各有千秋,反正都非常好吃.

千年老豆腐

製作方法

千年老豆腐

1.

幹黃豆於頭一天晚上泡水

2.

將發好的黃豆裝入豆漿機,加水,打豆漿

3.

將打好的豆漿用濾網過濾到煮鍋裡,將豆漿煮沸

4.

將煮沸的豆漿三分之二盛出倒入A容器中,另外的三分之一盛在B容器裡(衝漿用)。把石膏研磨成乳液倒入A容器中,加熱至七八十度後倒入B容器裡,攪勻。靜涼半個小時左右凝固成豆腐花,溫度不可太低,如果十度以下需要保溫。

5.

豆腐箱套裡放上豆腐布,鋪整齊

6.

用竹劍將豆腐花劃成6—8釐米見方的方塊,將豆腐花排水。然後用大銅勺把豆腐花舀入箱套至兩隻箱套高的沿口處,再將豆腐包布四角翻起來覆蓋在豆腐花上,讓其自然瀝水約1小時。

7.

自然瀝水後的豆腐花,漸向底部下沉,但由於洩水不一致,會出現高低不平。這時應揭開蓋在豆腐上面的包布,用小銅勺把豆腐表面舀至基本平整。然後再從箱套的四邊起,按邊依次把豆腐包布平整地收緊覆蓋好。包布收緊後,整塊豆腐就完整地被包在豆腐包布里。此時豆腐已基本定型,可以取去套在老豆腐箱套上的套圈。

8.

為使豆腐進一步排水,以達到規定的質量,還需在整理完畢後,用豆腐壓豆腐的方法進行壓榨,壓榨約30分鐘。豆腐經壓榨後,會在四周結成表皮,使產品堅挺而有彈性。

工具:主要是豆腐箱套,箱套一定要保持清潔,每天要用竹絲洗帚刷洗,使箱套內外、上下、四角全部清洗乾淨, 以減少微生物的繁殖,從而影響成品的質量。豆腐包布宜每天擦洗,使用一週左右用石鹼泡煮清洗,把粘附在布上的蛋白質冼去,使布眼不致因阻塞而影響使用。

營養價值

一般以鹽滷(氯化鎂)點制,其特點是硬度較大、韌性較強、含水量較低,口感很“粗”,味微甜略苦,但蛋白質含量最高。儘管北豆腐有點苦味,但其鎂、鈣的含量更高一些,能幫助降低血壓和血管緊張度,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還有強健骨骼和牙齒的作用。

老豆腐是高蛋白,低脂肪綠色食品。其原材料大豆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含有多種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防止血管硬化,因黃豆中的軟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保護心臟。豆中的軟磷脂還具有防止肝臟內寄存過多脂肪的作用,從而有效防治因肥胖引起的脂肪肝.降糖、降脂豆中含有一種抑制胰酶的物質,對糖尿病有治療作用,豆異黃酮是一種結構雨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能夠減輕女性更年期綜合症病狀,延遲女性細胞衰老,使皮膚保持彈性養顏,減少骨丟失,促進骨生成;降血脂。老豆腐是利用大豆蛋白製成的高級營養食品,人體可對其吸收率可達92-98% ,老豆腐除含蛋白質外,還可為人體生理活動提供營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