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的“削藩”到底應不應該?

設立大元帥統率辦、成立軍需處,取消總統府軍事處,這一系列操作無不在證明袁世凱正在著手收歸權力,加強他的集權統治。前期為了統一大業,袁世凱可以放任部下逐步坐大,而現在天下初定,是時候騰出手來梳理內部事務了。

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袁世凱這是要對段祺瑞動刀了!

權傾朝野的段祺瑞已經嚴重威脅到袁世凱的利益,段祺瑞和他的陸軍部已經基本上掌控了北洋軍大權,大小軍官任免幾乎都不用經過袁世凱,之前袁世凱沒有說什麼不代表他不知道,成立統率辦無疑是將軍權繞過陸海軍部,直接掌控到袁世凱手裡的重要一步棋,成立軍需處更是將陸海軍部的後勤、軍餉等重要部門給摘了出來,死死地掐住了陸軍部的命脈!

隨著統率辦的成立,陸軍部差不多名存實亡,段祺瑞為了表達抗議情緒開始撒手不管,一切事務交給他的親信門生陸軍次長徐樹錚代行。

但這一切還並沒有引發特別強烈的反應,雖然陸軍部分權利被收繳,但畢竟陸軍部還是全軍的直接掌控部門,段祺瑞的影響力依然無可替代。此時段祺瑞還是袁世凱的“北洋三傑”,袁世凱依然還要仰仗段祺瑞,任命他為建威上將軍,兼管將軍府事務。

可是袁世凱要加強集權的措施還未停止,如果說前面的一系列措施讓北洋舊臣心生抱怨的話,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將直接把北洋舊臣們推向了對立面!

袁世凱為了加強對軍隊的控制,決定成立模範團,這一消息一經傳開,迅速發酵,引來一片反對聲音,矛頭直指段祺瑞和馮國璋等這些北洋老將們!

何為模範團?就是袁氏父子重點選拔和扶持保定軍校出來的軍官,模範團的士兵還從北洋軍各師下級官佐中進行抽調,軍官是從北洋軍各師中上級軍官抽派,“每週一定會騎馬觀操一次,召集軍官訓話一次”,模範團的各級軍官在升遷時,一定要到袁世凱的總統府“叩頭謝恩”。被挑選到模範團的北洋軍士卒務必要舉行效忠宣誓,以“忠事元首,不入會黨”為宗旨,畢業時頒發文憑和獎章,贈送“大總統”軍刀一把,結業後派往各師充任軍官,控制軍隊。模範團在裝備、待遇上一律藍制服呢軍裝,配備最新款德制槍械,所有費用均由軍需處直接調撥,供應充足,實際上就是袁世凱的“御林軍”。

袁世凱的“削藩”到底應不應該?

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整個北洋軍只認袁世凱不認朝廷,此時的模範團無非是依葫蘆畫瓢而已!

袁世凱有心扶植自己未來的“太子”,而這位“太子”袁克定也尤為積極,他崇拜德國,決心效仿德國皇太子,雄心勃勃助父親完成大業。起初袁克定打算建立一個模範軍,但袁世凱有所顧忌,怕規模太大引起北洋將領的反感或者不安,因此計劃一縮再縮,由軍而師,由師而團,但最終名為團,實際規模卻相當於一個混成旅。

北洋軍一直以嫡系自居,如今建立模範團,北洋軍有一種被疏遠、被拋棄的感覺,而袁世凱確實已經開始對小站宿將們越來越不信任了,他要逐步改造北洋軍,並以模範團為基礎最終取而代之!

段祺瑞首當其衝,第一個表示反對!

袁世凱專門邀請段祺瑞到中南海商討模範團事宜,袁世凱說:“眼下軍隊發展很快,各方面參差不齊,北洋軍鬆鬆垮垮不盡如意,需要補充新的力量,況且模範團的成立,對於京師的安全更有保障。”

“京中除了步兵統領的部隊、警察部隊外,僅直接歸屬總統府的拱衛軍就有20營,一萬餘人,總統的安全不必擔心,根本無需再設模範團!”段祺瑞聲音洪亮的說道。

袁世凱碰了一鼻子灰,但依然沒停止模範團建立的步伐,之後統率辦又專門開了幾次會,研討模範團的事,段祺瑞要麼不到場,要麼到場後一言不發。北洋軍中重要將領無不為段祺瑞馬首是瞻,段祺瑞不發言,其他將領誰敢言語?況且他們本身就對模範團持反對態度,會議現場氣氛十分緊張!

最終袁世凱不得不尷尬的自己主持會議,其他幾位心腹附議,算是把研討會流程走完了。到最後討論模範團團長人選時,袁世凱舉薦自己的兒子袁克定,這時候段祺瑞終於說話了,而且偏偏不給他這個面子,他說:“我看他不行吧!”

由於段祺瑞的堅持,結果談了半天依然沒有收穫,無奈之下,袁世凱按奈不住情緒,衝著段祺瑞怒道:“那你看我行不行呢!”這樣一來,段祺瑞自然無話可說,於是模範團團長就由袁世凱自兼。

袁世凱的“削藩”到底應不應該?

模範團終於成立了,隨著模範團的開訓,袁世凱特設“新建陸軍督練處”,成立拱衛軍步兵4旅,炮兵1團,騎兵1團,機槍營1營,輜重營1營,軍火完全從德國採購最精良產品。第一期團長由袁世凱親自擔任,但到了第2期,他便把團長讓給了袁克定,同時找了陳光遠、陸錦兩個聽話的副團長。

模範團的事情進一步加深了袁氏父子與段祺瑞的裂痕,也使得北洋軍中的“中堅”將領們寒了心,讓整個北洋軍高級軍官都有兔死狐悲的感覺。

“模範團”在袁克定的主持下改名為“拱衛軍”這實際上就是重新塑造了一支嫡系部隊,也變成了一場為袁世凱為“太子”掃清障礙的鋪路立威,更是一場袁世凱“削藩”表演。

袁世凱權謀一生,欲“大圈圈中畫小圈圈”,註定成為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他以北洋軍被“本錢”,發家致富後又另立新軍替代北洋軍,他這是“忘本”,註定讓他眾叛親離,他的“削藩”來的太早,註定讓他夢一場。

北洋軍瀕臨土崩瓦解的邊緣,而模範團也成為日暮斜陽裡的一瞥孤鴻。我們可以說是袁克定的冒進毀了他老爺子畢生心血,但不得不說,袁世凱畢竟是梟雄,而不是英雄,他還沒有掌控部下游刃有餘的政治手段。

北洋軍本來是袁世凱一手建立起來的,手下的段祺瑞和馮國璋也是袁世凱一手提攜起來的,段祺瑞雖然彼在不再像以前那麼絕對服從,但心中至少還存有感激之情,和知遇之恩,依然還視袁世凱為最高領袖,如今袁世凱撇開北洋軍另立新軍,排擠段祺瑞,對北洋軍的不信任公開化,勢必引起全軍的反感和驚慌。

袁世凱的“削藩”到底應不應該?

或者說袁克定為了建立屬於自己的軍事勢力以對抗北洋宿將,但袁克定畢竟與北洋軍素無瓜葛,如今讓袁克定出面組建新勢力對抗舊勢力,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袁世凱從最初的臨時大總統,到正式大總統,他一直在為成為“天下共主”做著努力,但他忘了最重要的一點,他沒有以鞏固北洋根基,也就是北洋系為出發點,而是表現出了強烈的“去北洋化”的傾向,使得北洋軍將領離心離德,這一舉動直接影響了日後他“恢復帝制”的夙願,一個失去手下將領信任的領袖,無論他做什麼都會事倍功半!

如果袁世凱真的想實行他的“洪憲帝制”的話,他應該做的是進一步鞏固北洋軍根基,加深手下將領的向心力,得到北洋系全軍將領的傾力相助,也許他會成功。

但是站在袁世凱的角度想,要實現帝制就要抓住槍桿子,手裡要有一支完全服從自己的軍隊,而北洋軍的種種表現讓他失去信任,為了加強集權統治,他必須冒險組建一支特別的“御林軍”,以拱衛他稱帝。但是他忘了,哪個開國稱帝的皇帝不是一群“藩王”成就的?他手下的“藩王”可以助他稱帝,也可以讓他“分崩離析”,但是沒有這群“藩王”他絕無可能稱帝!

歷史沒有如果,時間不可倒流。歷史的車輪也不會倒退,所以袁世凱後來的倒行逆施註定無法實現,但是如果各地“藩王”都奉他為“天下共主”的話,他的宏願也未必失敗的那麼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