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一波减税降费政策在路上

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毒疫情,近日,国家多部委积极行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全国抗击冠状病毒疫情,政策包括:对疫情特别严重地区免除上市公司局部费用、对捐赠用于疫情防控的进口物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等。

专家认为,目前形势下出台减税降费、采取对局部地区及行业实施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可以缓解疫情对这些地区企业造成的压力,为疫情后企业能较快恢复生产经营提供支撑。

一、政策措施

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务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撑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提出,将减免疫情严重地区公司上市等局部费用,同时免收湖北省上市公司、挂牌公司应向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交纳的2020年度上市年费、挂牌年费;免除湖北省期货公司应向期货交易所交纳的2020年度会费和席位费。


财务部会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近日公告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进口物资免税政策,明确自2020年1月1日至3月31日,实施更优惠的进口税收政策,具体措施:

(一)、扩大《慈善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收暂行方法》规矩的免税进口物资范围、免税主体范围等,对捐赠用于疫情防控的进口物质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二)、免税进口物资已征收的应免税款予以退还。

(三)、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进口的直接用于防控疫情物资免征进口关税。

(四)、免税进口物资可先放行,再按规定补办相关手续。

抗击疫情,一波减税降费政策在路上


国家税务总局党委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税务机关要根据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按照五部委下发的《通知》内容,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做好各项税收保障措施。要做好各项医疗用品和防护用品生产的税收政策优惠,稳固减税降费成效,积极促进疫情防控。

对疫情造成的企业报税影响,要落实延长企业2月份报税时间,稳妥做好报税、缴税的各项工作。

二、减税降费专家意见

本次疫情对服务业冲击较大,如:交通运输、民航、旅游、酒店、餐饮,一些中小企业在延长开工时间等不利因素影响下,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危机,如何帮助这些行业的企业在疫情后尽快恢复正常经营,关系着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和就业市场的稳定,因此,对服务业采取进一步减税降费是完全必要的。

(一)、近日,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服务行业中的餐饮、酒店、交通运输应该是减税的重点,减税降费的规模应参考上年同期营收情况,减税降费启动时间应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时候做综合评估,减税降费优惠时间一般最长不应超过一年。


(二)、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研究报告建议,在疫情不利影响叠加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减税和支出力度:适当减免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部门尤其是交运(民航、公路客运、水路客运和出租汽车)、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增值税,在预缴所得税方面,亏损金额抵减盈利月份的金额以降低预缴企业所得税;进一步降低社保缴费率,养老、医疗缴费率,降低企业负担。

三、减税降费时间点

“从目前疫情发展情况推测,减税降费的最佳时间点应该在5月1日之前启动,通过激发人民消费热情,形成疫情后消费经济增长的拐点。”张依群表示。

减税降费除了考虑疫情受损行业外,更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培养人们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比如将减税降费与食品安全等级、酒店卫生状况、交通工具消毒、餐饮卫生服务能力等行业标准结合起来,引导人民合理消费行为和培养清洁卫生生活方式,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广到其他行业,让减税降费从单纯的经济目的延伸至社会、行政、科技等诸多管理目标,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生态、科技等诸多领域深刻变革,让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发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