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质兰心,梅香清远:古画中那一份文雅的寓指,以及诗意的温存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蕙质兰心,梅香清远:古画中那一份文雅的寓指,以及诗意的温存

宋末元初 郑思肖《墨兰图》

青青,绿叶兮紫茎。花在春则黄,在秋则紫,春黄不若秋紫之芳馥。

一株盛开的兰花,蕙质兰心,独自芬芳。自古以来,兰花都是"风雅"一词的代称。早年的孔子周游列国,希望能够施展自身抱负,无奈现实坎坷,受到冷落。孔子也曾感慨道:"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兰花与君子之间情愫相连,可能便是由这个故事而开始的。

在南宋时期,画家赵孟坚就将兰花作为了绘画表现的主题,创作出了《墨兰图》。他以笔墨直接绘出翻卷刚柔的兰叶,点出婀娜多姿的兰花,参差错落,分合交叉,俯仰伸展。兰叶以淡墨而成,兰花用墨微浓,格调清雅,远胜于着色。这虽然是赵孟坚的早年之作,但是画中兰花初绽,如同蝴蝶翩然起舞,轻快飘逸,"幽香一喷冰人清"。

蕙质兰心,梅香清远:古画中那一份文雅的寓指,以及诗意的温存

南宋 赵孟坚 《墨兰图》

01、古画中兰花的美好寓指,留恋那一份诗意的温存,自有一番情趣

后世中,兰花更是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表达自身气节与秉性的最好喻体。尤其,在蒙元灭南宋之后,原有的坐标体系被重塑之后的社会阶层彻底打乱。以郑思肖为代表的一批人士,可能一时无法接受这一急促的时局之变,创作出一批饱含家国情怀的墨兰之作,以寄心中深情。

郑思肖的兰花无土无根,被称作"无土兰""无根之兰"。显然,这种画兰的表现具有郑思肖的独特用意。他认为"土为番人夺去",借以画面试图表达出他对于逝去故国的一种强烈痛楚与追思,更传递出了一种身心漂泊的无奈之感。

郑思肖的墨兰,已经跳脱于画面之外,人们关注到的不再是绘画技巧,吸引人们的更多的是兰花这一情感符号所蕴蓄的精神价值。"一国之香,一国之殇;怀彼怀王,于楚有光。"也许,画面简单的用墨,正是画家朴素情怀的人格写照,那般"

清风万古"。

蕙质兰心,梅香清远:古画中那一份文雅的寓指,以及诗意的温存

宋末元初 郑思肖《墨兰图》

郑思肖创作此《墨兰图》之时,正值正月十五元宵节。本是值得高兴的一天,一介所南翁却发出了"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方"这样的感慨。零星的爆竹声从远处的荒野中传来,显得异常清脆。确实,一年又这样过去了,一切仿佛也过去了一样,属于自己的那个时代也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

他的心中依旧保持了一种高傲的、含蓄的、不愿就此罢休的冲动。

"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无心托阶庭,当门任君锄。"陆游借以兰花表示自己要像山谷的幽兰一样不迎合世俗,坚定抗金;"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秋瑾借以兰花,表示自己在民族危难的时候作为女子的献身精神,坚定革命。兰花,既是一种人格的象征,也是一种素心的境界。

明清之际的文人画家,更是喜爱画兰。就技法而言,他们多以书法用笔来描绘兰花,以中锋为主并交叠着侧锋使用,在运笔方式的交错中体现出书法线条给予绘画的质感美和动态美。而且他们注重"格物",追求"生意",将兰花的气韵表现于伸展的姿态之中,融汇画家自身一种虚静、悦适的心境。

明清之际的文人画家一方面继承传统,坚持宋人的"潇散简远"、"平淡天真"的审美主张,另一方面又将更多的世情融入到"萧条淡泊"之中,融汇而成了温和又略微入世的情态。文徵明绘有《兰竹图》,画兰讲究清雅幽香、洁身自好,画竹则是突出高风亮节、劲直挺拔,兰竹双绘以示"双清"。而仇英绘有《双钩兰花图》,虽然缺乏文人画兰的清幽淡泊,但是

笔锋妩媚多姿,自有一番情趣

蕙质兰心,梅香清远:古画中那一份文雅的寓指,以及诗意的温存

明 文徵明《兰竹图》


蕙质兰心,梅香清远:古画中那一份文雅的寓指,以及诗意的温存

明 仇英《双钩兰花图》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自古爱兰者多有一段心结,一段填塞于内心却无法直抒的爱恨情愫,人们与兰花之间的丝丝万缕,如情网一般,割舍不断。

蕙质兰心,梅香清远:古画中那一份文雅的寓指,以及诗意的温存

明 文徵明《兰竹图》局部

02、古画中梅花的文雅指代,在诗文、画卷中都留下了自身的俏丽身影

梅花,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所关注的对象,他们欣赏梅花、吟颂梅花、将梅花人格化并赋予其高贵的道德品质。

画家们也不另外,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提炼归纳,在真实之外塑成梅花写生之窠臼,力求"离形得似"。

自北宋华光僧仲仁开始,梅花创作以墨晕为别趣。世人论墨梅者,皆以华光为称首。华光僧仲仁被誉为"墨梅之祖",后人也托其名著有《华光梅谱》,系统地总结了画梅的技法和理论

《画史会要》中有言:"华光长老酷好梅花,方丈植梅数本。每花放时,移床其下,吟咏终日。偶月夜见窗间疏影横斜,萧然可爱,遂以笔规其状。因此好写,得其三昧。

黄庭坚诗曰:'雅闻华光能墨梅,更乞一枝洗烦恼。'此华光画梅所以传也。来……此书盖后人因仲仁之名,依托为之。"如今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华光僧的梅花之作,但流传有其画派弟子杨补之的《四梅花图卷》

蕙质兰心,梅香清远:古画中那一份文雅的寓指,以及诗意的温存

北宋 扬无咎《四梅花图卷》


蕙质兰心,梅香清远:古画中那一份文雅的寓指,以及诗意的温存

未开之梅

据道光年间编撰的《清江县志》记载,宋室南渡之后,宫中以无咎的梅花图张挂壁间,常招来蜂蝶集其上。无论此事是真是假,足见世人对于扬无咎评价极高。而这件《四梅花图卷》,据说是扬无咎应友人范端伯之请而画。

全画共分为四段,分别是未开、欲开、盛开、将残这四种状态之下的梅花。扬无咎改墨晕花瓣为白描圈线,不加晕染,湿笔中夹有干皴,将梅花淡色疏香、风姿绰约之态充分地表现了出来。画中之梅,斜枝冷蕊,冰姿斜映,风骨傲人,那种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诗情画意氤氲其间。另外,北京故宫博物院如今还收藏有一件扬无咎的《雪梅图》,虽梅花着墨不多,但雪景灵动,恍若眼前。

蕙质兰心,梅香清远:古画中那一份文雅的寓指,以及诗意的温存

宋 扬无咎 《雪梅图》

相传,宋徽宗曾经赏识过扬无咎的梅花,并戏称为"村梅"。能够被自诩为"天下一人"的宋徽宗赏识,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如今归为宋徽宗名下的一些花鸟画作品中,也可见到梅花的身影。比如,在《梅花绣眼图》、《腊梅山禽图》中,巧妙地将梅花与鸟雀结合在一起,一动一静,自然灵动,即使是在凛冽的冬日里,也依旧存有一丝诗意的温存

蕙质兰心,梅香清远:古画中那一份文雅的寓指,以及诗意的温存

(宋) 宋徽宗 《梅花绣眼图》

蕙质兰心,梅香清远:古画中那一份文雅的寓指,以及诗意的温存

(宋) 宋徽宗 《腊梅山禽图》

以梅花为主题的绘画,一直都是历代画家所着意的,以点墨成墨花,加以枝桠,俨若疏影横斜于明月之下,如幻如影,似真似幻。北宋右丞相王岩叟为人做事高风亮节,专门绘有《梅花诗意图》,疏密有致,自成一番韵味,目的便是以梅花自喻;

元代画家王冕更是善于画梅,自号"梅花屋主",种梅千株,风雅飘逸,年来懒作江湖梦,门掩梅花自读书,作有多幅梅花图;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以淡墨浅绛绘独枝寒梅,梅枝曲折向上,花朵随枝点染,勾线轻染,形姿曲折,独领四时春;清代金农以细笔圈花点蕊,虽繁枝密萼,但是繁而不乱,画风独具一格,带有新意。

蕙质兰心,梅香清远:古画中那一份文雅的寓指,以及诗意的温存

(宋)王岩叟 《梅花诗意图》


蕙质兰心,梅香清远:古画中那一份文雅的寓指,以及诗意的温存

(元)王冕《梅花图》


蕙质兰心,梅香清远:古画中那一份文雅的寓指,以及诗意的温存

(清)金农《梅花图轴》

梅香清远,暗影浮动,梅花在诗文、画卷中都留下了自身的俏丽身影。后世画梅者众多,大多风姿绰约,风骨傲然,"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即使形消残殒,也会"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画意与诗情相互交融,人情与真意相互映衬,我之于梅,梅之于我,关于梅花的故事依然在继续……

春天来了,更多的花语等待着我们!

最后,我想用一首自创的小诗作为结尾:

蕙质兰心,

独自芬芳。

梅香清远,

暗影浮动。

花语无期,

遥相寄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