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熱潮,早早地就退去了,因為不賺錢的生意難以持久。而與呈現頹勢的共享單車相比,共享電單車卻有逐漸佔據C位的潛質。
近日有媒體爆料,美團本月向富士達、新日等企業下單百萬輛以上的共享電單車訂單。隨後也有消息傳出,滴滴旗下品牌青桔單車宣佈獲得10億美元投資。據瞭解,滴滴今年也計劃重點發力共享單電單車。在兩大巨頭的混戰下,共享電單車被推上了風口。那麼,想要搏出位的共享電單車,能成為一門賺錢的生意嗎?
從配角到主角!共享電單車要逆襲
在此前共享單車火爆的時候,處於配角的共享電單車的處境很尷尬。早在數年前,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都曾針對共享電單車,明確給出“暫不發展”的意見。但如今形勢卻截然不同,共享電單車一下成為各地的“香餑餑”。比如杭州已成為共享電單車企業最為集中的大城市之一,至少有多達7個品牌同場競爭。
此外,共享電單車近年來還不斷在省會、二線城市乃至三四線城市加速拓展。哈囉出行已將共享電單車業務,擴大至1/3的運營城市。去年12月,美團電單車入駐長沙,而滴滴旗下的街兔則殺進瀋陽。此外,在上個月山東泰安宣佈引入共享電單車,首批獲得批准的三家品牌分別是美團、青桔和小遛。
政策方面的利好,在將共享電單車推向風口。而眾多出行企業巨頭及新興企業的加碼佈局,則讓共享電單車邁上發展快車道。這意味著,共享電單車正在從共享出行的配角成為主角。在苦熬數年後,共享電單車意氣風發地要實現逆襲。
騎行體驗、停車技術等大革新,要觸碰新風口
共享單車為何能夠實現逆襲?與其經過長時間的市場培育、技術積累後,完成厚積薄發有直接關係。
從騎行體驗上看,共享電單車的騎行體驗較共享單車更為舒適。必須要看的一點是,太過消耗體力的共享單車適應人群較窄。而共享電單車在騎行時無需消耗體力,適應的人群更為廣泛。同時,目前共享電單車在進行針對性的技術升級後,尺寸更小、重量更輕,騎行體驗更上了一個臺階。
從另一個角度看,共享電單車如今已摒棄鉛酸蓄電池,採用技術更為先進、可靠的鋰電池。新型電池的搭載讓共享電單車的使用壽命更長,達到3-4年,且維護、更換都更簡單。像市面上流行的換電技術,或大面積應用在共享電單車上,以此降低運營成本。而且如今的共享電單車續航里程往往在60公里左右,比初期有了大幅進步,更易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
共享單車此前被口誅筆伐的痛點之一,在於亂停亂放而有損市容市貌。雖然有電子圍欄、藍牙道釘等停車技術,但在指定區域內還是存在擺放不整齊的現象。而共享電單車的停車技術,如今則有著長足進展。比如小遛共享於近日首發90°停車技術,乘客用完車後需將車輛放置在規定的停車點並垂直襬放後,系統才允許還車。這一技術的出現,有望從根本上有望解決亂停亂放的問題。
當然,另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在於共享電單車的定價較為合理。在帶來較佳騎行體驗的同時,共享電單車的價格通常在1-2元起步,通常以15分鐘為計算單位。而較快的速度,保證乘客只需花較少的錢,就能達到目的地。更重要的是,在共享單車價格不斷上調的當下,共享電單車的性價比愈發突出。
在種種利好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共享電單車正在逐漸成為出行的中堅力量。有觸碰新風口實力的共享電單車,自然能夠逆襲成功。
在2.0時代,共享電單車或有賺錢希望
如果說共享單車拉開共享出行的1.0時代,那共享電單車在開啟一個全新2.0時代。在這個時代,有共享單車逐漸沒落的前車之鑑,共享電單車在吸取經驗和教訓後有賺錢的希望。
從運營效率方面看,共享電單車更受青睞。近日,寧波市公路運輸中心公佈一組數據。數據顯示,寧波街頭有共享單車數量接近26萬輛,電單車數量接近2萬輛。但二者的運營效率,卻截然不同。
共享單車日均週轉量約3.5萬次,日均週轉率只有13.29%。平均每輛共享單車差不多一週才能被騎到1次,活躍車數量只有總量的2.68%。而共享電單車的日均週轉量達到5.6萬次,日均週轉率更是接近340%,每輛車平均每天被騎到的次數超過3次,活躍車數量佔比超過75%。
要知道,共享兩輪車賺錢的關鍵點就在於能否在短時間內被更多人騎行。提供優質騎行體驗的共享電單車被乘客“翻牌”的幾率更高,且因為速度較快,週轉速率也更高。這樣一來,共享電單車企業的營收就有了真正保障。據《全球電動車網》報道,按照實際運營結果,平均每輛車日均使用60分鐘,如果運營順利8個月就能回本,普通情況下10-12個月也能收回成本。
當尋找到一個乘客使用黏度高、現金流穩定的健康發展新路徑後,共享電單車能夠賺錢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共享電單車看起來只是比共享單車多了電池,但其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或許,共享電單車未來還真能為共享出行帶來更大驚喜。(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