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設計思維”?

什麼是設計思維呢?這個詞聽起來很玄學、很虛無,難以摸清它究竟是什麼?而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本文就從三個角度——概念、發展、模型進行分析與解讀。

如何理解“設計思維”?

Design Thinking,國內翻譯為“設計思維”,臺灣習慣翻譯成“設計思考”,是一種創新方法論,更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路徑。

從去年開始研究並實踐設計思維,先後在公號寫了《用設計思維構建你的知識體系》和《用“設計思維”解構“黃金圈法則”》兩篇文章,於是便有人開始問我什麼是設計思維,遂萌生了將自己知道和理解的進行下梳理,既為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也為感興趣的人提供些許幫助。

01 設計思維的概念

設計思維,本質上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問題解決方法。這裡所說的設計是廣義的設計,是以探索人的需要為出發點,創造出符合其需要的解決方案。既然說設計思維是一種問題解決方法,那麼,來看下它和傳統解決問題的路徑有什麼不同。

如何理解“設計思維”?

一般情況下,我們看到問題,就會直接想解決辦法。比如,新年到了,大家都在談新年計劃,於是,我們發覺自己也需要一個新年規劃,接著就開始構思,並整理了一份非常完美的新年規劃。

而設計思維會強調,要對這個問題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著手解決問題。如:我們會問,為什麼要做新年規劃?又為什麼是這樣的新年規劃?當我們最終確定了問題,開始尋找解決辦法時,也不會很快就鎖定一個解決辦法,而是去探索各種可能的答案,最後再確定一個最優的方案,然後再不斷的測試,驗證,改進。

有些問題,即使提供了完美的解決方案也依然得不到解決,是因為問題提出者忽視某些了問題,或者定義了一個錯誤的問題而造成的。

心理學的“認知偏差理論”告訴我們,識別問題並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麼簡單,人們會經常歪曲、遺漏、忽視或低估某些周圍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可能提供了有關問題存在的重要線索。

而設計思維的過程中,起先正是需要我們深入理解問題,抑或重新定義問題。

如何理解“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的過程模型為問題與解決方法之間保留了足夠的空間,所以,設計思維的過程也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探索過程。

我們將上圖解決問題的模型稍微改變下,就是英國設計委員會(British Design Council)提出的“雙鑽模型”,它描繪了問題解決的發散與收斂過程。發散,是探索各種可能性,增加選項的過程;收斂是評估與選擇,減少選項,從而選擇最重要選項的過程。

如何理解“設計思維”?

雙鑽模型,包括理解、定義、探索、創造四個步驟,我們將這個模型再進一步演化,就形成了斯坦福設計思維的五步驟模型:共情、定義、構思、原型和測試。

如何理解“設計思維”?

共情(Empathize),也稱移情,指理解用戶的需求。這個階段的核心價值是以人為中心,一切需求的出發點是“人”,通過觀察、傾聽、訪談等方法和用戶產生共情,進而分析出用戶的核心訴求。

定義(Define)

,以人為中心重新組織和定義問題。在定義階段通常可以用一句話來描述問題:誰?(用戶User)有什麼需要?(需求Need)我發現了什麼?(洞察Insight),簡稱POV法。定義階段的核心價值是收斂,排定優先順序,在此我們分辨出對用戶來說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什麼是我們應該花更多時間去投入的。

構思(Ideate),在創意階段發散思維產生許多點子或想法。在這一階段,我們可以用各種方法來加強創造性,頭腦風暴和草圖是最為常用的,目標是產出儘可能多不同的概念,然後將它們可視化。

構思過程的核心價值是創意自信,國際上著名的創新設計公司IDEO的聯合創始人,Tom Kelley說過——

“事實證明,創造力不是幸運的少數人才享有的一種罕見的禮物——這是人類思維和行為中自然的一個部分。它在我們太多的人中都被封住了,但它可以被解開。解開創意火花對自己,你的組織和你的社區可以有深遠的影響。”

所以,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我們並不缺乏創意,只是你有沒有這個自信,有沒有敢去做出突破,做出一種創新的嘗試。

原型(Prototype),設計產品原型或問題的解決方案。構思階段結束後,產生了許多點子和想法,我們從中選取一些想法形成基本的概念模型,設計出相對詳細的解決方案。原型的核心價值是MVP精神,也即生成最小可行性產品。

測試(Test),驗證設計原型,並改進方案。測試階段,可以找同事進行,當然最佳方式是對用戶進行測試,更具啟發性,然後將測試的結果反饋到產品的下一個迭代版本中,所以,測試階段的核心價值是迭代精神。

當然,設計思維的這五個步驟,並不是總是順序的,我們可以從任何一個點開始。如果,從一開始你便有了一個很好的想法,那麼便可以快速生成原型,然後測試以驗證你的想法,或以此作為和用戶交流的對象,從而探索出用戶潛在或更深層次的需求。但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切記要以用戶為中心,是驗證想法,而不是向用戶推銷想法。如果,已經有了一個產品,想要改進或創新,那麼便可以從測試階段開始,進而探索和洞察用戶新的訴求。

如何理解“設計思維”?

02 設計思維的發展

設計思維,是把設計師做事的思考方式萃取出來,形成系統化的方法和原則。這裡將設計思維的起源分為三個方向:人機工程,傳統設計,商業領域。

1 .人機工程領域

60年代,電腦開始扮演重要角色,科學家便探索電腦能否像人一樣思考?那麼,便要先了解人是怎樣思考的。70年代,設計師也開始思考,電腦可不可以像人一樣做設計?於是,也必須瞭解人們在做設計過程中是如何思考的?

1969年,Herbert Simon出版了《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人工造物工程學),其中給出了設計的一系列新分類和參數。Simon認為設計的一切都應該被視作是人為而不是自然的。“工程師,更普遍的是設計師,關心事物應該是什麼?他們應該如何實現目標和運作。”

1973年,Horst Rittel和他的同事Melvin M. Webber首先創造了“Wicked Problems(畸形的問題)”這個詞,他是第一批嘗試定義設計理論同時專注於設計方法的研究者之一。不像他的前輩,他支持人類經驗和感知在設計中的重要性。這是現象學首次被引入到體驗設計。

2. 傳統設計領域

1987年,哈佛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的教授Peter G. Gowe出li版了《Design Thinking》一書,首次使用設計思維這個詞語。

3. 商業領域

1991年,大衛凱利(David kelley)創立IDEO公司,以設計思維作為其核心思想,並貫徹落實到了IDEO工作當中,成功實現商業化。

2005年大衛凱利在斯坦福大學工程學院成立了斯坦福大學哈索.普蘭特納設計研究院D.school,開授設計思維課程,提出了“Empathize,Define,Ideate,Prototype,Test”五個階段的設計模型。

設計思維的發展,還有個重要人物——Liz Sanders,她是應用設計研究的先驅,不是一個商業設計師,她的背景是實驗心理學和人類學。當今以人為中心的設計和設計思維中使用的許多工具、技術和方法都可歸功於她。同時,她還是《Convivial Toolbox》的合著者,這是一本給對設計研究產生過程感興趣的任何人的實用指南。

03 設計思維的過程模型

當前,設計思維過程在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術語來表達,其階段模型也是從3到7個不等,但追求的目標基本相同,且整個過程都在聚焦於人,是以人為中心的設計。下面簡單介紹幾個常見到的模型。

《設計思維手冊》中,是以HPI(哈索.普拉特納軟件研究所)的6步驟模型進行闡述的,其階段包括:理解、觀察、定義視角、構思、原型、測試。

如何理解“設計思維”?

IDEO,也把設計思維定義5個步驟,理解、觀察分析、可視化、評估優化、實踐。

  • 理解任務、市場、客戶、技術、限制條件、規定以及最佳標準。
  • 觀察分析真實用戶在真實場景下的行為,並將其與特定的任務聯繫起來。
  • 可視化最初的解決方案(3D、建模、原型、圖形、手繪等)。
  • 評估優化原型以一連串快速、連續、重複的方式。
  • 實踐新的概念,一定要在現實條件下(也是最耗時的階段)。

瑞士電信(Swisscom)為了快速將設計思維整合到組織內部,設計了更為簡單的步驟:傾聽,創造,交付。

如何理解“設計思維”?

而上文提到的斯坦福設計學院的設計思維模型,是將HPI模型中的理解和觀察,合併為同理心,而形成的5階段模型。

如何理解“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並不是設計師的專有財產,隨著創新能力在各行各業成為新的核心競爭力,設計思維也越來越被社會各界廣泛接受,它在文學、藝術、科學、教育、商業等領域都得到了有效的實踐,且當前企業中正在使用的許多設計理念,體驗設計,服務設計,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也都或多或少源自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既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流程方法,亦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各種疑難問題,且非常適合解決模糊問題(問題難以掌握,沒有標準答案),而我們生活中的大多問題均是模糊問題。感興趣可閱讀《用設計思維構建你的知識體系》。

後續個人將陸續推出設計思維繫列文章,更為詳細地介紹每個階段常用的方法和工具,文末引用“諾曼”的話作為結尾:

“儘管我仍然堅持我的主要觀點,即設計思維並不是設計師的專有財產,所有偉大的創新者都實踐過,現在,我確實也相信設計師對此有特殊的要求。設計思維已成為現代設計師和設計工作室的標誌。設計思維的兩個強大工具概括了該方法:英國設計委員會的‘雙鑽石,發散-收斂設計模型’;以及被稱為‘以人為中心設計’的觀察,構想,原型和測試的迭代過程。”

資料參考來源

《設計思維手冊:斯坦福創新方法論》

《IDEO,設計改變一切》

《設計思維:有效的設計溝通和創意策略》

“臺大設計思考入門課”

“https://www.interaction-design.org”

“設計思維簡史
https://www.sohu.com/a/129823386_655208”

作者:momous,微信公號:PKM懶學舍

本文由 @momous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