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电诈上游犯罪链条的另一端,竟是“00后”技术控

4月中旬,公安河西分局越秀路派出所接到张女士的报案称,她可能遭遇了电信诈骗。

经过与张女士取得联系,民警得知,张女士于报案当天接到了一个显示来自本市的电话号码的来电。对方自称是民警,他提到张女士名下的一张银行卡牵扯进了一宗北京警方正在侦办的诈骗案。

#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电诈上游犯罪链条的另一端,竟是“00后”技术控

买卖号码产业链浮出水面

张女士一开始并不相信对方的说辞,正要挂断电话,对方的语气忽然变得强硬,称张女士已经上了通缉令,竟然还不自知。对方直接甩出一个网址,让张女士自行查看。张女士半信半疑地打开对方提供的网址之后,其中的内容令她胆战心惊,那张通缉令上果然有她的名字,而且涉及到的案件是看起来特别“真实”的“1218诈骗案”。

之后,张女士在对方高超话术的控制下转了账。对方告诉张女士,钱在安全账户内无需担心,案件进展等待消息即可。可是张女士不放心,当天下午又联系了对方,而此时张女士才发现,自己被对方拉进了黑名单。

毫无疑问,张女士这是遇到了典型的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的老套路。接到报案后,分局立即抽调警力组成专案组,对该案立案侦查。通过对张女士提供的相关线索的梳理,民警发现,最初给张女士打电话的那个手机号码,登记人为吴某。

吴某告诉办案民警,他并没有打电话给张女士,甚至不知道这张卡目前是谁在使用。原来,前不久,吴某在自己的QQ群中看到了一条求购电话卡的信息。他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对方需要他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办理几张电话卡,然后以一张80元的价格收购。吴某当时觉得这是无本买卖,当即便办理了数张电话卡,并与对方约定见面交易。

吴某回忆道,当时是4月初,来人是一名短发的年轻女子。同时,二人还商定,买卡14天后,吴某即可以注销这些电话卡。

顺藤摸瓜抓获团伙成员

吴某说的简单,办案民警却从中察觉到了此案的严重性。这是一个收购电话卡的产业链条,是电信诈骗的上游犯罪链条!必须要斩断这条黑灰产业链!

根据吴某提供的线索,警方很快找到了短发女子胡某。面对找上门来的民警,胡某称,她并不知道这些电话卡的用途,只是帮着朋友李某与他人进行线下交易。如此,李某也进入了警方的视线。

#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电诈上游犯罪链条的另一端,竟是“00后”技术控

根据线索,李某在其河西区的家中被警方抓获。今年59岁的李某交代,他只是个电话卡的“搬运工”,在网上看到他人发布的收购电话卡的信息后,他转手将信息再发布与其他的群中,联系到愿意办理电话卡的人后,便让其他人出面进行交易。李某拿到卡再加价卖给发布信息的梁某。

警方经过调查得知,梁某是河北省人,今年还不到30岁。到案后,他交代,的确是他负责在网上发布收购电话卡的信息,但是他反复强调自己就是这条“线”上最末端的“小喽啰”。梁某的供述中提到了关键性的线索,他上家的上家,也就是收购电话卡团伙的主要人物,是辽宁省人余某。余某的收卡业务覆盖京津冀等地,也因此,余某行踪不定,总是带着几名“马仔”四处打游击。梁某还提到,余某将卡片收上来,也并非是自己使用,而是高价卖出,每张卡可以卖到两三百元的价格。

根据所掌握的线索,民警展开了大量工作。4月16日,民警获取线索,余某目前正在北辰区一家快捷酒店内,专案组立刻组织警力展开抓捕行动,将余某及其两名“马仔”一并抓获归案。同时,在酒店房间内查获电话卡20余张。

“00后”技术控呼朋唤友“干大事”

余某落网后,交代了他的犯罪过程。原来,余某的电话卡均是遵从一名叫“红姐”的女网友的指示寄往外地的。余某称,每次寄卡的地址并不固定,有时是长三角“包邮区”,有时是东南地区。接收电话卡的人会去验证这些电话卡的有效性,每一张有效卡,对方会支付给他两百到三百元。

专案组乘胜追击,兵分数路,奔赴多个省市对这些电话卡的去向展开深入追查。4月底,在当地警方的大力协助下,民警在一处看似普通的民房内抓获了一名男子,当场缴获GOIP语音网关设备一套,电话卡一百余张。

这名年轻的男子自称陆某,他说,这套设备是他朋友陈某提供给他的,还说只要在家就能操作,什么技术都不需要掌握,只要让设备运行起来,插上电话卡就可以等着收钱了。陆某对陈某画的饼十分心动,当即便同意了“合作”。陆某称,除了自己,陈某还叫上了另外两名朋友严某和张某,一起“干大事”。

根据陆某的供述,警方很快抓获了陈某等三名犯罪嫌疑人,同时,缴获一套GOIP设备,电话卡一百余张。这三人也都是年轻的“00后”。陈某交代,他本身就十分热衷于研究网络通讯技术,平时也会在相关的技术论坛里分享一些经验,还兼职做一些技术服务。今年3月初,一名叫“三哥”的网友联系了他,称只要他愿意架设、存放GOIP设备并进行维护,那么将每月支付给他每台9000元的报酬。陈某欣然同意,还找了自己的三个朋友一起合作。陈某称,他会定期收到寄来的电话卡,用于定期更换设备上的卡片。

目前,于某、陈某等11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警方正在全力追捕其他涉案人员。

警方提示:骗子的诈骗手法花样百出,但细究起来经不起推敲,凡事多问为什么,心中有疑惑要通过官方途径进行查询,必要时向警方寻求帮助。同时,明知对方利用手机卡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仍将手机卡贩卖给对方,很可能构成共同犯罪,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图片由公安河西分局提供)

记者 赵鑫 通讯员 李新容 编辑 王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